安全管理网

谈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与安全发展

作者:曹安雅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11月24日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限小建大、资源整合、整顿关闭、技术改造,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一条明显的主线,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成效,经济状况持续改善,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2007年全区大中小三种类型煤矿的产量比例为66:7:27;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至0.19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6.7个百分点。本文回顾了全区煤炭工业发展历程,总结了发展的基本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设想,对促进全国煤矿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结构调整 整顿关闭 技术改造 安全发展
  
作为长期从事煤炭事业的工作者,深刻体会到,加快煤炭工业安全生发展,推进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围绕加强安全生产、调整产业结构等重点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我区煤炭工业发展简要回顾
       我区1949年到2007年的58年间,累计生产原煤27.2亿吨。改革开放以来的近30年间,累计产煤21.43亿吨,占解放以来总产量的90%,而在这30年间,产量增加最多、最快的是“十五”以来的七年。2002年全区煤炭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在随后的五年中,每年以5000万吨左右的速度增长。2001年到2007年,七年累计产煤近15亿吨,占解放以来58年总产量的55%;占改革开放30年来总产量的61%。可以说我区煤炭工业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特点,已步入发展的快速期,一些体现煤炭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不断跃升。
       一是单井生产规模不断提升。以“八五”末期的1995年为基础,当时全区共有煤矿3570处,产量为7055万吨,单井生产规模为1.9万吨;“九五”末期的2000年共有煤矿2009处,产量为6964万吨,单井生产规模为3.5万吨;“十五”末期的2005年,共有煤矿1361处,产量为2.6亿吨,单井生产规模为19万吨;2007年共有煤矿535处,产量3.5亿吨,单井生产规模为65万吨。2007年与1995年比,矿井数量减少3035处,产量增加2.79亿吨,单井生产规模能力提高了63万吨。
二是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增大,占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的比例减少。“八五”期间,我区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比例大体在4-5%左右;死亡人数比例大体在5-7%之间,高于产量所占比例;百万吨死亡率在4-6之间,高于全国4-5的平均水平。“九五”期间,我区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比例大体在5-7%左右;死亡人数比例大体在4-6%之间,仍然高于产量所占比例;百万吨死亡率在3-5之间,但有明显降低的趋势。“十五”期间,我区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比例由期初的6.8%增加到12.4%;死亡人数所占比例降到2%左右;百万吨死亡率由期初的1.94降到期末的0.5,大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进入全国领先行列。进入“十一五”以来,近两年这一指标比例又进一步突破,产量上升、死亡率明显下降。2007年原产量同比增长17.6%,约占全国的13.9%;百万吨死亡率0.197,同比减少0.008,比1.485的全国平均水平低86.7个百分点。
三是不同经济类型煤矿的产量比例变化较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九十年代,我区国有重点煤矿、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的产量比例大体是42:16:42,国有大中型煤矿与乡镇小煤矿产量相当。到2007年,三种类型煤矿的产量比例为66:7:27,国有大中型煤矿的比例占到近2/3。
四是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对比。2007年,我区煤炭产量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2000年的水平对比,略高于印度3.19亿吨产量,好于其0.42的百万吨死亡率;高于南非2.3亿吨的产量,接近其0.13的百万吨死亡率;高于俄罗斯2.5亿吨的产量,好于其0.46的百万吨死亡率。对比美国,我区相当其80年代的百万吨死亡率水平。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