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压弹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鉴于在调查中对人的心理因素在安全生产中关键作用的体会,认为应当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人的心理研究为切入点,力争通过引入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事故倾向性格理论的拓展和强化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主体性意识等心理学分析,建立以“压弹”理论为核心的人本主义安全管理新模式。从而突出人本哲学与心理学研究方法相结合的科学价值,从而为企业安全管理研发专项心理测量工具,并进行团体、个体咨询以及员工心理档案建设指导。
3.1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责任理念增强安全意识
煤矿事故之所以频发不断,追根究底,在于经营者和地方政府扭曲的发展观和对人生命的漠视,为了追求利润指标,企业唯利是图、急功近利,麻木不仁,没有真正把矿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遏制矿难频发的关键,在于真正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生产发展观,矿工要带着对生命的尊重去工作,企业和政府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切实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只有社会、政府、企业和个人真正地树立了对安全的关键意识才能从主观上避免事故的发生,减少矿难的人为因素。
首先,各级政府和企业要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确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责任理念,高度重视煤矿安全问题,把矿工的生命安全摆在各项工作的第一位,把安全生产放在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认真把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其次,全社会要广泛参与和普遍关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版报等媒体,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广泛开展安全文化教育活动,加强安全文化教育建设,宣传先进典型和经验,对忽视安全生产、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典型案例,要予以曝光,引导全社会重视人的生命价值,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
再次,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要本着对职工负责的精神,从规章制度、生产设备、生活环境等各个方面加强安全监管力度,认真排查隐患和危险源,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及时实施设备更新,有组织地对矿工实施安全教育,切实履行自身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和义务,逐步改善煤矿安全状况,保障矿工安全。
最后,矿工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安全无小事的”理念,积极主动地学习安全常识,严格按规定和程序作业,将安全行为辐射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自我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自觉意识,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总之,要形成层次丰富的“压力环境”,建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各自的个性空间。
3.2加强教育培训和心理疏导与甄别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能力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是决定因素。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人的安全意识如何,安全防范能力高低,直接支配其安全行为,对安全生产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煤矿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影响着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安全发展。提高煤矿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做好煤炭企业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是降低煤矿事故的治本措施。
一是要切实加强生产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管理水平。生产经营者和管理在煤矿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和专业素质能力如何,直接关系着安全生产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对他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专业素质考核是非常必要的。目前黑龙江煤矿安全监察局已经对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的岗位资格做出明确规定:国有煤炭企业和煤炭管理部门的局长必须取得《安全工作资格证书》;煤矿矿长必须取得《矿长资格证书》;特殊工种人员必须取得《操作资格证书》。计划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完成全省各类煤矿的矿长、副矿长、安全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的岗位培训。
二是加强煤矿工人的安全培训,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对于煤矿工人,必须加强安全知识、专业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常规事故的处理能力以及临危不乱、遇变不惊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逃生自救能力。同时,要提高煤矿职工的准入门槛和上岗要求,实施刚性的从业资格和上岗条件考核制度,从源头上确保从业人员的素质。最后是构建政府、院校、企业3个层次的煤矿从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体系。除技能培训外,还要注重心理辅导,各单位应当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即使进行事故倾向性格和其他人格障碍的隐患排查,使全员保持适当的“弹”的个体反应机制,保持企业群体良好精神状态。
3.3致力于管理理论的创新和活用
要善于将心理学方法运用到管理中去,管理者的指导、批评和教育管理,要在职工心甘情愿地接受的基础上进行。要多倾听、少干预、多给有价值的指导与帮助,形成相互信任、关系融洽,为工作创造条件。为此要做到以下2点:一是从为被管理者着想的角度来施教,要转换角色,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的根本利益着想;二是针对不同的对象因人而异地施加管理。先进的、落后的,行为表现正常的、不正常的,经济状况富裕的、困难的,自我实现能力强的、弱的,家庭结构健全的、不健全的,个人生活幸福的、不幸福的,有创伤经历的和无创伤经历的等等,这些信息对于有针对性地做好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而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方法与手段,可以准确地获取这些信息,为管理工作助一臂之力。
4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是由人、机器(含技术)、环境组成的并伴随着煤矿的动态生产过程。而人就是这一系统中的决定性因素,做好人的心理调节工作以及进行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是安全保障的重要环节。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绝不仅仅要体现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手段地位,更重要的是人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衡量以及人的自我解放。这一过程更好地体现人的价值取向,煤矿安全管理不能靠简单的方法做好,更不能凭一时之功,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科学的态度,时刻把人作为安全管理的目的及核心,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通过多种措施构建本质安全保障体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最终实现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使安全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高清海.主体呼唤的历史根据和时代内涵〔J〕.哲学原理,1994:9-10.
〔2〕杨建民.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之现实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1):52.
〔3〕杨建民.“压弹”理论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22.
〔4〕李世明.搞好煤矿安全管理落实具体改革措施〔J〕.煤炭工程,2005(10).
〔5〕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44.
〔6〕韩琳.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S2).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8〕高文新.社会发展与主体意识的进化〔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4).
〔9〕赵国云.试论本质安全人的确立〔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7(1).〔
10〕栗继祖.煤矿安全从业人员心理测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3).
〔11〕王重鸣.管理胜任力特征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检验〔J〕.心理科学,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