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安全性评价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03月07日

安全性评价技术,最早是由美国道化学公司于1964年开发的,二十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国相继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评价模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生产设备为主体,逐一分析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物质的火灾和爆炸特征以及工艺过程中各种潜在危险因素,从而为防止事故,保证安全生产提供了具体和可靠的依据。但尚未形成一套通用的、完整的评价方法。

第一节 安全性评价的概念


一、 安全性评价的定义

安全性评价(Safety Assessment)也称危险性评价或风险评价,它是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预测和度量的一种科学方法。就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评价,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企业进行安全性评价,可使宏观管理抓住重点、分类指导,也可为微观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是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职工安全和健康”的有力措施。

二、 安全性评价的内容

安全性评价包括以下的基本内容:

(1) 危险的辨识 主要是查明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的种类,范围及其存在的条件。

(2) 危险的测定与分析 即通过一定的事故测定和危险分析(包括固有的和潜在的危险)。对系统内可能出现的新的危险及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生成的危险,进行进一步分析,分析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3) 危险的定量化 把系统中存在的危险进行定量化处理,对其危险程度及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进行客观的评定,用以划定安全与危险,可行与不可行的界限。

(4) 危险的控制与处理 为消防危险采取消除、避开、限止和转移等技术措施以及检查、教育、训练等管理措施。

(5) 综合评价 进行危险度等级的评定并进行概率安全评价,然后同既定指标或标准相比较,判明所具有的安全水平,进而找出改善安全状况的最佳方案。

三、 安全性评价的分类

安全性评价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

(1) 对过去状态的安全评价 通过对以往事故资料的分析评价,使人们了解该系统的危险源和危险程度,以寻求有效的对策。

(2) 对系统设计阶段的安全评价 预测系统的危险性,以便尽可能在设计制造阶段减少或消防系统的危险性。

(3) 对正在运行的系统的安全评阶 在事故发生前对已存在的工艺过程,设备情况,环境条件,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等综合情况作安全方面的概括。这对消除危险,防止灾害和更好地保证系统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工业安全性评价的分类:

(1) 按各评价对象不同的阶段分为:

1) 事前评价:事前评价是系统计划的一个重点。因为通过评价和预测所获得的信息,可在事前评价阶段加以修正,系统安全性和投资效益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阶段。

2) 中间评价:中间评价是在系统研制途中,用来判断是否有必要变更目标和为及时采取对策进行管理的有效手段。

3) 事后评价:当系统开发完了投入使用时,便可对整个项目进行事后评价。评价的要点应抓住安全性的评价、技术的评价、经济的评价和社会的评价。事后评价是在定量地掌握已达到的目标的安全水平,同时确认目标以外的安全效果的方法。

4) 跟踪评价:某个项目完成以后,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经过多年安全性调查和评价,它对以后的安全工作有什么贡献以及所波及的效果。这种评价也可以称之为“追加评价”。

(2) 按工业安全管理内容分为:

1) 工厂设计的安全性评审:对新建工厂和应用新技术的不安全因素,通过评审,消灭在计划设计阶段。一些国家已将它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2) 安全管理的有效评价:反映企业安全管理结构的效能,事故伤亡率、损失率、投资效益等。

3) 生产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评价:对机器设备、装置、和部件的故障和人机系统设计,应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进行安全、可靠性评价和方法。

4) 行为的安全性评价:对人的不安全心理状态的发现和人体操作的可靠度通过行为测定评价其安全性。

5) 作业环境和环境质量评价:是指作业环境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影响和工厂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

6) 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危险评价:评价化学物质在生产、运输、贮存中存在的物理化学危险性,或已发生的火灾、爆炸、中毒等安全问题。

(3) 按照研究角度的不同,安全评价可分为:

1) 技术评价:是指新科学技术成就的就应用所产生的正负效果。例如新装置、新产品对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的评价。

2) 经济评价:指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评价。例如事故损失率、安全投资效益影响企业经济结构变化等方面的有关问题。

3) 社会评价:指对引起社会问题题的评价。例如对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和危害。

(4) 根据评价方法的特征可分为:

1) 定性评价:即依靠人的观察分析能力,供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进行评价的方法。

2) 定量评价:即主要依靠历史统计数据,运用数学方法构造数学模型进行评价的方法。

3) 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指两种以上方法的组合运用。这种综合常表现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综合,有时是两种以上定量评价方法的综合。由于各评价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和缺点,综合评价兼有多种方法的长处,因而可以得到较为可靠和精确的评价结果。

四、 安全性评价的意义

1. 是预防事故的需要

在工业生产中,各种工艺过程和生产装置,都是为了把预料和资源转变成半成品或成品,而这种转换不可能达到完全的程度。因此,必然会有一部分剩余的能量或剩余的物质不能被控制,可能会造成对生命的危险和资产的损失,甚至会导致社会的灾难。这种负效益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而且这些影响在建设以及生产的初期阶段也是不容易被觉察的,所以为了保障生产,必须从预防事故这一根本目的出发,对建设项目和生产运行中的安全性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

2. 是制定安全对策的需要

现代工业生产需要应用现代各种科学领域的知识和专门技术,综合采取管理、技术和教育等综合对策,建立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因而要进行安全投资。安全投资必须讲究效益,这就有一个方案优化的问题。系统安全所指的不仅是有效地控制并消防危险,而且包含在系统的运行周期、操作效率和投资费用方面达到最佳的配合。也就是要考虑最佳的综合效果。在可行性研究中进行安全论证,可以预先判明所建项目及应用新技术可能带来的主要危险及其可能产生的各种后果,确保在决策过程中考虑所包含的危害,以便于正确选择厂址、合理布局、确定正确的技术路线和基本防灾对策。在系统的设计中进行安全评价,可以鉴别设计中薄弱环节,以便于及地纠正,这是一种最经济地获取系统安全的方法。

3. 是加强安全管理的需要

从国家宏观的安全管理来说,通过安全管理评价,对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危险性的情况及其对社会的危险程度,可以使安全管理部门、监督监察部门及时了解整个社会生产的安全状况,部署监督监察力量,以便于确定重点管理范围与对象。对于已投入运行的企业进行安全性评价,可以全面地掌握企业及系统的安全状况,进一步修订安全规程,改善防灾设施与组织,使企业具备应有的防灾能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 是实现本质安全化的需要

通过安全性评价,使得凡是需要人操作的设备、系统、在人的操作失误后,应能够自动保障人身和设备、系统的安全。如设计各种安全联锁装置、程序控制系统等,即使人操作失误,设备、系统能拒绝执行,确保安全。

通过安全性评价使得设备、系统应具备自我保护能力,即当故障发生时,能够自动切除故障部分,切入备用部分或安全地停止运转,并发出警报,以便操作人员及时发现与维修。

第二节 安全性评价的要素和标准


一、 评价要素

系统的目的性与集合性是联系在一起的。若干要素集合在一起最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要素的集合,因此评价目标是评价的出发点,是评价目的的具体化。通过制定目标,把评价所达到的要求落到实处。

建立要素集是逐项落实总目标的结果。总目标应当是直观的、具体的。为此要进行总目标的分解,即将总目标分解为各级分目标,直到具体、直观为止。在分解过程中要注意使分解后的各级分目标与总目标保持一致,分目标的集合一定要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另外,建立要素集必须符合相关原理,即①相关性——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②层次性——形成阶层性的功能团。③整体性——掌握结构的核心。运用相关性原理不断分析,而后逐步组合设计掌握要素集。也可以信息结构、分解总目标建立要素集。图10-1为工业安全系统评价的要素集或目标树。


图10-1评价要素集(或目标树)


2.危险性评价的基本要素

安全评价是根据评价目标确定对象,然后寻求对象的一切不安全因素和一切安全因素,并给以权重。通过对大量事故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导致灾害性事故的基本因素,可分为二大类型:一是由于不安全的状态所引起的:二是由于不安全的行动所引起的。具体地说就是物的原因、人的原因和环境条件三个方面。为了预防灾害性事故的发生,就应当从消除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着手进行危险性分析和预测。

(1) 物的原因 主要是设备、装置的结构不良,强度不够、磨损和劣化,有毒有害物质及火灾爆炸危险性物质、安全装置及防护器具的缺陷等因素。此外,对各种机械、装置、管道、贮罐等在整个系统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在什么情况和条件下可能发生故障,这些故障对系统的安全可能发生哪些影响,各种有毒有害及危险性物质的储存、运输和使用的状况,都应当进行具体的分析,以便于防范和控制。

(2) 人的原因 主要是误判断、误操作、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精神不集中、疲劳以及身体的缺陷等。

化工厂所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等事故中,半数以上的原因是由于误操作造成的。所谓操作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作业人员在操作或处理异常情况时,对情况的识别、判断和行动上的错误。在危险性大的生产作业中,保持作业人员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是避免发生事故的重要环节。

(3) 环境条件 主要是作业环境中的色彩、照明、温度、湿度、通风、噪声、震动以及由于邻近的火灾爆炸和有毒物质的泄漏弥散等可能形成的次生灾害。

二、 评价标准

1. 安全标准

系统安全性指标的目标值是事故评价定量化的标准。如果没有评价系统危险性的标准,定量化评价将失去意义。这将使评价者无法判定系统安全性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改善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系统物的损失和人的伤亡为最小,因此一些国家都制订实现的目标值。我国政府制订具有法律作用的产业安全卫生法,针对设备、装置的设计、安装、改造等颁布一系列国家安全标准和检查规范。根据这些法制、标准、规范进行评价,确认系统安全性。

2. 系统安全性等级

正确地划分危险性等级,根据危险性等级的大小,轻重缓急地整改隐患,这对消灭事故隐患、提高安全技术水平具有实际意义。

对危险性等级的划分和评价,大体上采用相对的和概率的方法,主要包括:

1) 根据同类系统或类似系统以往的事故经验教训,指定分类等级。

2) 利用安全系数或安全阀值来评价危险性。

3) 评价者根据过去的经验,按自己的见解,指定一系列数值为尺度评价危险性。

4) 依据损失率概念。损失率(Rrr)等于损失严重度(S rr)乘以损失频率(F rr)。损失严重度(S rr)是发生一次事故(T)所造成的损失数值。损失频率(F rr)是在一定时间或周期内,事故(T)出现的可能性,即事故出现的频率。

统计计算各工业类型各工种所得到的损失率(死亡概率)指标,如果这个指标达到的安全要求能为人们所接受,则这个指标就被承认为安全指标。

另一种划分危险性等级的方法是k.J.格雷厄姆和G.E、金尼提出的,他们认为影响危险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

3) 事故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后果C。

把前两者看成是危险频率,后者相当于危险严重度。作业条件的危险定义为上面三个数值分数的乘积:D=LEC

以被评价的环境与标准的环境之比为基础,采用打分的办法,确定各种变量的分数值,最后根据总的危险性分数(D值)来评价其危险性等级。

3. 系统安全性指标的选取原则

危险性的大小主要与危险(或隐患)所酿成的事故后果,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和安全投资水平有关。据此,以如下五个方面来选取安全性的评定指标:

1) 一旦隐患酿成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多人身伤亡数。

2) 一旦隐患酿成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财产损失数。

3)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概率)。

4)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隐患情况)的频率。

5) 根据安全投资水平评价安全性。

第三节 机械电子工厂安全性评价


1987年12月,机械电子工业部立足于我国国情,制定并颁发了《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1989年8月,结合电子工业的情况,又颁发了《电子工厂安全性评价补充标准》。几年来,安全性评价工作已在机械电子工厂普遍开展,全国已出现了许多“安全级”企业,有的企业则达到了“特级安全级”。

机械电子工业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安全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要求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系统管理体系,从而有力地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调动了广大职工参加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和保证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令、标准、规程的执行,事故隐患得到了有效整改,设备设施本质安全性明显提高,伤亡事故大幅度下降,尘毒点合格率显著提高,保证了职工及国家财产的安全,促进了经济发展,受到机电工业企业社会的欢迎。

一、 评价原则

安全性评价分危险程度分级和安全性评价分级。

1. 危险程度分级

危险程度分级是指企业拥有的生产作业设备、设施、物品等级固有的危险程度。分为:

Ⅰ级(低度危险)

Ⅱ级(中度危险)

Ⅲ级(高度危险)

事故是能量逸散的结果。根据机电工业生产作业的特点,主要能量形式不外乎是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热能、化学能等。这些能量的使用与转换,都包括在机电工厂危险等级划分的设备、设施与物品生产(做功)之内。因此,设施及物品的拥有量的多少和大小,决定了企业危险程度的大小。

根据我国机械工业35年来重大伤亡事故统计分析,所发生的事故,有80%以上是《标准》“附录一”所归纳的设备、设施及物品所造成的,因此它应该成为计分企业危险程度的主要依据。同时,根据我国机电工业行业门类多、数量大、大中小规模不等的特点,应该有一个危险程度的综合度量。例如,仪器仪表行业与重型机械行业比较,就生产工艺需要的设备、设施及物品来说,重型行业的拥有量自然比仪器表行业多且大,因而重型机械行业危险程度就比仪器表行业危险程度高。同样,企业规模的大小,也决定了危险程度的高低。

2. 安全性评价分级

安全性评价分级是指企业生产作业环境、生产设施和安全管理综合反映出的安全状态。根据不同的工厂,其安全性评价分级如下表所示:

见表

危险程度分级是为企业宏观管理提供固有危险程度的基础数据,而安全性评价分级则是为企业微观管理提供本质性的安全状态信息。

3. 安全性评价分类

安全性评价分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两种。鉴于我国机电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参加了国外有关机电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我们采用了定性评价方法。

二、 评价程序


机电工厂进行安全性评价,必须严格按照工厂自评,省、自治区、市主管部门复评,机械电子工业部审批的程序进行。

1. 工厂自评

工厂开展安全性评价应在厂长直接领导下,按照“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做到组织落实、计划落实,通过评价—整改—再评价,多次循环,在达到工厂自评预定目标后,进行自评总结,按部统一规定的《机械电子工厂安全性评价报告书》填报,并向省、自治区、市主管部门提出复评申请。

2. 省、区、市复评

省、自治区、市主管部门接到工厂复评申请后,根据工厂规模,可以组织6~13人的复评组。复评组中,部级安全性评价诊断师必须多于三分之一,并按以下程序复评:

1) 听取工厂自评情况汇报,宣布复评工作安排。

2) 确定复评范围和抽样对象。

3) 对抽样对象逐一按标准进行查证、考核和考试。

4) 按专业组织计算各项评价得分,并写出各专业组评价情况小结,报复评组组长。

5) 复评组长对各专业组评价资料进行综合审查、汇总,经召开复评组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并与工厂领导交换意见后,写出复评总结报告。

6) 召开工厂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宣布复评结论。

7) 填写《机械电子工厂安全评价报告书》,并向机械电子工业部提出申请审批报告。

3. 机械电子工业部审批

机械电子工业部在接到省、自治区、市申请审批报告后,根据年度各省、自治区、市申报审批数量,适时组织抽查评审和确认。

部抽查评审程序前(6)项与省、自治区、市复评程序相同,只是将复评二字改为“部评审”,第(7)项为填写《机电工厂安全性评价报告书》中的部评审结论。

对经部评审,确认的“安全级”、“特级安全级”企业,由部统一颁发评价等级证书、标志,并将审批后的《机械电子工厂安全性评价报告书》退还省、自治区、市主管部门及工厂存档。

三、 评价方法

在安全性评价过程中,各级评价均应按照危险等级划分计算方法,首先确认工厂的危险等级,然后按照安全性评价项目逐项进行评价。

综合管理评价主要是评价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预防事故发生的组织措施的完善性;操作者和管理者的安全素质高低及对不安全行为的控制能力。

综合管理评价设置了14项评价项目,给定分值240分,采用了10个安全性评价检查表,用查证、考试的方法进行评分。

危险性评价主要评价生产设备、设施及物品的危险性大小,以及预防、控制事故发生的技术措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程度。

危险性评价设置了机械工厂评价项目40项、给定分值600分;电子工厂评价项目55项、给定分值900分。分别采用了37个、52个安全性评价检查表,采用现场查证、测定的方法进行评分。

作业环境评价主要是评价生产作业环境带来的危险和引起事故可能性的大小。

作业环境评价设置了11项安全性评介项目,给定分值160分,采用5个安全性评价检查表,采用现场查证、测定的方法进行评分。

为保证工厂自评不留漏洞、死角,应按照《标准》所列项目和条款逐一对所涉及的部门、人员及设备、设施、物品进行百分之百的评价。省、自治区、市复评和部评审时要按照《标准》中规定的抽样原则进行抽样评价。抽样时要尽量考虑全面,使抽样对象能正确反映企业的状态状况。抽样前工厂应提供各类设备、设施、部门和人员的拥有数量及分布情况资料。

评价过程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三点一线”的评审方法,即每一评价项目的文本、资料、档案、图纸、数据以及抽查考试与现场考核,查证,均达到《标准》条款的要求。

二是“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评审方法,即每一评价项目的评审以动态为主,结合静态情况进行查证。

以上两种方法改变了过去安全检查工作“走马观花”、目的性不强的现象,而注意评价效果,体现了评价过程中形式、内容、效果相统一的评价原则,促进了安全工作质量的提高。

在评价过程中,为保证评价质量,提高评价效果,对评价的项目要贯串以下原则。

(1) 综合管理评价

1) 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

2) 各部门、车间之间相互协调的原则。

3) 有效性的原则。

(2) 危险性评价

1) 系统整体性的原则。

2) 安全防护安全性、可靠性的原则。

(3) 作业环境评价

定置、定位、整洁、文明的原则。

第四节 如何搞好安全性评价工作

一、 企业的自评工作

企业的安全工作是一个大系统,识别、控制、预防、改造这个大系统中的人、机、物、环境的危险性,就必须对它有充分的认识,明确指出危险性的存在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那么,企业如何进行自评工作呢?

1. 企业第一责任者(厂长、经理)、部门第一责任者必须亲自抓评价

理由有三条:

1) 安全性评价是一个企业全方位的工作,涉及到设备设施、部门、人员三个100%,他们各有各的责任,各有各的任务,企业厂长更是责无旁贷,必须亲自抓评价。

2) 安全性评价对于实现系统的安全性要求高,工作量大面广,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实现这些要求,只有企业第一责任者,才能起到领导、组织、协调、部署的指挥作用。

3) 必须彻底纠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仅是生产厂长管安全的偏向。长期以来,人们把企业安全工作错误地理解为仅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完成的单一生产安全。通过评价,必须把生产过程的安全转变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系统安全。这种实质性的转变,只有第一责任者亲自抓评,关系才能理顺。

2. 评价过程必须实行“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1) 安全性评价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企业内部所有的分系统或子系统无不与安全性评价发生一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单靠哪一个人、哪一个部门都是难以达到预定目的的。从另一方面说,各级各线的领导者都要对本单位,本线的安全负责,都应该把自己所承担的那一部分工作做好。如果你主管的那一部分安全工作不能达到要求,说明你没有尽职尽责。因此,抓好主管的那一部分工作当然要包括安全工作在内,都是份内的事情。一个企业要真正搞好安全性评价,就必须实行“分级管理,分线负责”,使企业的整个运行机制能有效地运转。

2) 为了搞好“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性评价必须制定“安全性评价分级管理,分级负责项目明细表”。

① 企业根据情况可以自行分级。一般分为三级:厂级、部间(车门)级(班组工段)级。

② 分线也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分为:第一责任者、生产线、人事线、基建线、技术线、经营线、后勤线、运输线等等。

③ 确定线负责人。

④ 根据《标准》制定三部分(综合管理评价、危险性评价、作业环境评价)分线的安全性评价项目内容。

⑤ 应得分值。

⑥ 目标分值。

⑦ 完成日期。

确定了项目明细表,才能做到评价过程任务明、问题明、目标明、责任明。

为使评价过程获得好的效果,不出现漏洞,可以设计“安全性评价保证体系图”。如何绘制保证系图,可根据本企业机构建制特点及岗位责任的管理内容而定。

3. 建立企业安全性评价领导小组和机构

1) 设立以第一责任者为领导的安全性评价领导小组和安全性评价办公室。

2) 根据“分级管理,分线负责”原则,建立各线副厂长为首、有关主管处室主要负责人组成的专业整改组。

3) 建立以各车间、处室第一责任者为首的车间、处室领导小组。

4) 建立由企业各有关专业职能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组或验收组。

通过建立上述的各级领导小组和机构,使企业形成自上而下的、完整的领导体系和自下而上的层层保证体系,保证安全性评价总体目标的实现。

4. 企业举办各层次、各级、各类专业人员的安全性评价学习班,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

举办各种学习班的目的是为达到:

1) 提高对安全性评价的认识。

① 要想搞好安全性评价,就要正确理解安全性评价的目的、意义及其特点。

② 要认识到安全性评价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

③ 要搞清楚安全性评价与安全评比、安全检查之间的区别。

④ 搞好安全性评价是提高工厂综合安全水平的自身需要,真正树立“不是要我评价,而是我要评价”的思想。

⑤ 达到“安全级”标准不是轻而易举的,但又不是高不可攀的。

2) 提高对安全评价标准的理解。

3) 正确掌握安全性评价标准中的各种方法。

4) 提高对评价中的技术问题的剖析能力。

5. 编制安全评价工作总体规划

1) 由于安全性评价工作在我国尚属首创,不少企业刚刚接触,对此尚不熟悉,因此一定要有个总体规划。

2) 安全性评价包括了综合管理、各种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及生活场所,它既是一个全方位的工作,又是一个多元化的工作,因此必须要有总体设计、总体规划。

3) 这项工作不是一个简单工程,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所以必须进行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方案大体包括:

1) 安全性评价组织领导。

2) 安全性评价指导思想与工作方针。

3) 安全性评价的目标。

4) 安全性评价费用支出。

5) 安全性评价工作原则和资料准备。

6) 安全性评价各阶段时间与工作安排。

7) 安全性评价学习班安排。

8) 安全性评价自评验收方法。

9) 安全性评价奖惩方式。

10) 安全性评价组织与管理

二、 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要将实现“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系统管理体系作为安全性评价的突破口。

实现系统管理是安全性评价的核心。“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系统管理思想是安全性评价标准贯串于始终的一条主线,它不仅关系到评价过程的成败,也关系到评价成果能否巩固和提高。“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条线清楚,责任落实,评价工作就顺利,就能够成功。相反,安全性评价失败这是必然的结果,即使达到“安全级”,也是巩固不了的。一些成功的和一些失败的企业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安全性评价工作首要的问题就是要首先看一看“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系统管理体系是否形成,是否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

2. 要学好《标准》,吃透《标准》,提高对《标准》的认识与理解

安全性评价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改革,是机械工业推行科学管理的一次尝试。只有解决好对这项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才能开展好这项工作。

还要吃透《标准》,理解《标准》,特别是要掌握好有关的技术要术。有的同志由于学习《标准》不够,对《标准》理解得不够,造成事倍功半,效果并不显著。因此,要举办不同类型的学习班,抓好培训教育。

3. 要全面地修改、补充、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在评价工作一开始,首先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全面地修改、补充和完善有关的规章制度与安全生产责任制,使之统一在“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下。例如,有的企业在几个制度中对同一个问题规定不一致;有的企业在形成一个新制度时,却并未相应地改变其它有关的制度;有的企业表面上已经形成了“分级管理、分线负责”,但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图却仍然是纵向管理的模式。以上问题说明,如果规章制度不统一、不明确,“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系统管理也是搞不好的。

4. 安全性评价工作要达到三个100%,要开展“三全”和“三整”活动

企业在评价过程中应该做到三个100%的评价,即设备设施的100%,部门的100%和人员100%。安全性评价中不能漏顶、漏部门、漏人员,不能存在保一项、舍一项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10%的抽查率合格。因此,必须进行“全员、全面、全过程”评价,重点在班组,创建安全标准化班组,用典型模型模式推动整个企业的评价工作。另外,要按照“整理、整顿、整改”的方针,深入细致地开展评价工作。整理,就是整理原有的资料、台帐,摸清情况,搞清家底;就是按照“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进行全面整顿;整改,就是对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全面进行整改,要经过数次PDCA循环,才能达到从根本上治理的目的。

5. 避免形式主义,要做扎实的工作

安全性评价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与安全检查不同,不是一个月、二个月的事故,而要做深入细致的、扎实的工作,要花大力气,流大汗。不能走形式、走过场,不能为评价而评价,凑合是没有好结果的。另外,开展安全性评价,偿还历史尔帐,需要花些钱也是很自然的,要实事求是,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但不要形成一种搞安全性评价就是要花钱,甚至以花钱多少来表示决心大小的错误倾向。有的企业搞评价时,为图省事,准备大拆大换,拼命搞生产地面美化作业环境。这种做法,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如改善作业环境,。企业力所能及,也是可以的。

6. 安全性评价达到“安全级”不是高不可攀的

《标准》是为保证企业安全生产要求而制订的,是客观需要的具体反映。它既是高标准,又是切实可行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要达到安全级企业标准确有一定的难度,但也不是高不可攀的。这就需要下真功夫,下大力气,只要一点一点扎实地去做,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