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发的一个视频内容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消防综合演练活动,国家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社会消防工作指导处负责人司戈表示:火灾疏散时常见的一个严重误区。从而颠覆一个广为流传的“火灾逃生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穿越火灾烟雾区”的许久传说。司戈说:
“湿毛巾捂口鼻的做法是大约100年前从美国传来的,当时高分子材料少,有毒烟气少,如有轻微烟气,用湿毛巾捂口鼻可以通过。现在建筑材料发生变化,逃生方式也应改变。正确做法是尽量不穿过浓烟,寻找能够安全逃生或等待救援的地方。”司戈同时表示:
1.如果发现起火了火势还小烟也不是很大很浓,你能清楚的看到逃生通道,这时候可以尝试逃出去。应该尽量避免穿过浓烟,去寻找另外能够安全逃生的通道或者等待救援的地方。
2.如果火势很大现场已经浓烟滚滚伸手不见五指也完全看不清前面的路了这时候还要不要逃出去呢?
司戈说这时候的逃生,应该尽量避免穿过浓烟去寻找能够安全逃生或者等待救援的地方。
我们普通人不妨在家里做一个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的实验实际检验一下:真的不透气 憋死人。试想这种做法 、说法“坑人不浅”!应当立即纠正,避免在遭遇火灾时产生下列不良影响:
1.耽误、延误火灾逃生时间。因为时间就是生命。此时当时的条件、场景中找毛巾并用水侵湿不是很容易,在这段时间里也许火势变得更大了,由此耽误、浪费逃生的宝贵时间;
2.按照一支手唔口鼻,猫腰、匍匐行进的旧方法。不但影响行进速度,而且影响身体平衡。并容易造成人员跌倒或踩踏事件发生,发生混乱的局面更加影响逃生秩序;
3.火灾初期(报警器报警时,大型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内都安装)起火火势还小、烟也不是很大很浓,还能清楚和辨别室内空间的场景,此时虽然室内照明灯瞬间熄灭一片漆黑(因电线短路或消防自动控制关闭电源,为防止导线瞬间短路起火,防止大面积火灾燃烧),这时候按照疏散指示标志和事故照明尝试寻找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是尽量避免穿过浓烟浓重的区域去寻找能够安全逃生(大型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场所每层楼不止一个疏散通道或一部疏散楼梯间)的通道或出口或者躲避到独立空间如厕所等待救援。
因此,火灾时不要把生命寄托在一块湿毛巾上,湿毛巾能帮你冲过浓烟基本上是不现实、不科学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