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动力设施(制氧站)安全检查表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06月22日

    制氧站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密切注意各部位压力和温度的变化,严禁超压超温运行,所戴的手套禁止沾油脂。氧压机不准缺水和断水,其上、下密封圈效果良好,以免油被活塞杆带入气缸,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加强对制氧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知识教育,使之掌握防范措施,提高排除故障的能力是防止伤害事故的重要一环。
    1 设备检查
    1.1 制氧站内平面布置。
    1.1.1氧气站生产多种产品需要灌瓶和贮瓶时,灌氧间,空瓶间和实瓶间应分别设置。
    1.1.2 若空瓶、实瓶在同一灌氧间内时,空瓶和实瓶必须分开存放,并用墙隔开,不得直通。数量不得超过50瓶。空、实瓶之间可合并,但要用栏杆相隔。
    1.1.3 空瓶间、实瓶间应设装卸平台,平台宽一般为2m,平台高度按气瓶运输工具的高度确定,一般高出地平0.4~1.1m。装卸台应备有防漏、防火设施。
    1.1.4 灌氧车间的生活室应与灌瓶间和实瓶间隔开。
    1.1.5 制氧站房四周,应设围墙或栅栏。
    1.2 站房建筑与结构
    1.2.1制氧生产过程的火灾危险性属乙类,主要车间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宜低于二级。
    1.2.2 氧气压缩机间、氧气贮气囊间、灌瓶间、空瓶间、贮气罐间、净化间等相互之间及与其毗连的房间,应采用无孔洞、管道,且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防火墙隔开,隔墙上的门的耐火极限应不低于0.6h。
    1.2.3 碱液设备周围的地面,应有防止碱液腐蚀的措施。灌瓶间和实、空瓶间的地面为沥青混凝土,且平整,不起灰尘,耐磨,防滑。
    1.2.4 液氧槽附近0.9m范围内,不应铺设沥青路面,液氧槽的基础应用难燃烧材料建造。
    1.2.5 氧气压缩机间、净化间和贮气罐间均应有安全出口。
    1.2.6 主要生产车间的门窗向外开,木制门窗涂防火漆。灌瓶间、实瓶间和贮气囊间以及独立的瓶库的门窗玻璃,均应涂白色或采用毛玻璃,以防阳光直射气瓶或气囊。
    1.3 设备布置
    1.3.1 设备的布置应方便安装、操作和维修,并符合以下规定:
    1) 设备之间净距,一般为1.5m
    2) 设备为双排布置时,两排之间净距不小于2m
    3) 设备与墙壁之间的通道宽,应不小于1m
    4) 灌瓶间、气瓶间、实瓶间的通道宽度为1.5m
    1.3.2 布置在制氧间内的贮气囊,不应放在氧压机的顶部,贮气囊与设备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3m,并有安全防火围墙。在贮气囊入口管道上应设安全水封,水封的放散管应伸出室外。
    1.3.3 氧气贮罐之间或与可燃性气体贮罐之间的净距应不小于相邻两罐中较大者之半径。
    1.4 活塞式空气压缩机
    1.4.1 油路、水路和汽路应畅通,无内泄外漏现象。
    1.4.2 空压机的空气进口处离地面高度应不低于10m,并有完整、有效的空气过滤器。
    1.4.3 应定期清除排气管道和气阀中的积灰,保持排气管道清洁、畅通。
    1.4.4 各种安全阀、压力表及温度计等齐全,灵敏,清晰可靠。
    1.5 氧气压缩机
    1.5.1 机身,曲轴箱等主要受力部件,严禁有影响强度和刚度的缺陷,安装时,必须按设备说明书进行。所有紧固件必须拧紧,并有防松措施。
    1.5.2 外露的联轴器、皮带及皮带轮等应设防护罩。
    1.5.3 氧压机的活塞与气缸之间严禁用油润滑,应用蒸馏水或高级纯水加甘油作润滑剂。
    1.5.4 润滑油泵应运转正常,油压稳定,油路畅通,油质清洁。
    1.5.5 水冷系统及气路系统应无泄漏现象。
    1.5.6 气缸和冷却器的冷却水量充足,不得断水。
    1.5.7 各种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应灵敏可靠。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