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激励与安全生产

  
评论: 更新日期:2009年11月30日

  一、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激励原则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重”是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用以调动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积极性的基本激励原则。

  物质激励主要指满足职工物质利益方面需要所采取的激励,例如,奖金、奖品、增加工资、提高福利标准等;精神激励主要指满足职工的精神需要所采取的激励,例如,表扬、评先进、委以重任、提升等。这两种激励手段,从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区别,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以安全奖金为例,它属于物质激励的范畴,职工从金钱、物质上获得利益,具有经济上的刺激作用,这仅为其外显部分。但是,有限的奖金常常成为人们估价自我价值的存在和工作绩效的大小的一种心理上满足的尺度,人们总是将其在安全生产中的贡献值与奖金分配的实现值的相对比值与他人比较,因此,在安全奖的分配中,蕴含着较大的精神激励成分。企业对职工在安全生产中贡献的肯定程度,可激发职工的成就感。以评选安全先进个人(集体)而论,它是一种精神激励的方式,通过评选活动不仅对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绩效或贡献,以社会承认的形式予以肯定,从而满足了人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先进工作者(或集体),由于获得先进称号而产生荣誉感,这种荣誉感会导致积极的心理不平衡,从而形成内在“压力”,激发人的积极性。虽然,精神激励的表现形式上可有物质利益的内容,但并非一定有着必然的联系(如能通报表扬并不一定发奖品)。

  从人的需要来讲,物质需要是基础,而精神需要属较高层次的需要,物质激励反映了人对物质利益需要的满足,因此,它是企业基本的激励形式;精神激励反映了人对需要追求的升华,它是不能以物质激励所能代替的,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逐渐丰富,人们对自尊、成就、理想的实现等精神上需要的满足欲望越来越强烈,对精神激励的要求必然显得更加突出;再者,物质奖励的作用遵循“边际效应”递减的原则,在短时期作用明显,但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激励作用就开始消退,其“边际效应”将趋向为零。而精神激励的作用一般比较持久,而且对人的激发更加深刻,但是精神激励在一定条件下也是有限的。

  企业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适时地应用多种形式的奖励方法,以丰富激励的内容,满足员工的合理需要,以使职工处于最佳激励状态,从而达到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效果。

  二、激励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对职工进行激励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过程,其目的在于激发职工的安全动机,调动职工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行为的有效性,是应该注重的课题,这涉及到如何正确实施激励的一些基本问题。

  1.激励时间的选择

  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选择最佳激励时间,以求取得最佳激励效果,这就是激励的时效性。一般可将激励时间划分为超前激励(期前激励)、及时激励、延时激励(期末激励)。

  超前激励是在开展某项工作之前,就明确将完成预定任务与激励的形式、标准挂钩,如设置百日无事故活动奖,开展争创双文明先进集体(个人)活动等。此种激励时机的选择,一般适于内容丰富且时间较长的安全生产活动。

  及时激励是在工作周期内适时地进行激励,以求及时地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如企业生产班组对职工安全行为的口头表扬、安全月奖的兑现。

  延时激励是指在工作任务完成后,根据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奖励,仅对今后的工作任务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善于把握激励时机,并将上述三种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激励程度的确定

  指对安全生产活动中取得成效的集体或个人进行奖励的标准。一般而论,要视职工完成安全生产任务的大小和艰巨程度而定。也就是说,它主要受激励目标所制约。企业领导和职能管理部门应善于根据激励目标的大小和企业的具体情况,恰如其分地确定激励的最佳适度,以求取得预期的激励效果。

  3.激励方式的更迭

  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交替应用。由于这两种激励方式均具有“疲劳效应”的特点,并易于从激励因素转变为保健因素。因此,可采取两种办法来预防这种“疲劳效应”

  其一,将此两种激励方式巧妙地合起来并进行更迭,在某一时期可以某种激励方式为主,并辅以另一种形式,也可根据激励目标的不同进行激励方式的更迭。

  其二,采取符合职工心理要求的多样化的方式,在激励的内容和形式这两个维度上丰富激励的内容。不要千篇一律地按常规方式进行,有时可能在激励效果上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