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安全问题的两个范畴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7月14日

及早订立安全目标,防患于未然
  
    上述第一类问题,是以被动身份出现的,它由于过去管理工作不善而发生。当我们注意到它存在的时间、空间之时早已是既成事实的问题了。例如当认识到车间管理不良,文明生产不好之时,车间早已杂乱无章了。因为事故是作为一种现象的结果而发生的,它必然是隐患(即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动)先行,这就是说,它已经从某一适当的形态中脱离而出,已经成其为问题了。 

   例如,从起重机铁架上掉下一个工具锤,如果下方无人行走,就是未遂事故;若恰好下方有操作人员或过路人员,锤子偶然打在头上,就造成了一起重大伤亡事故。事故一经发生,任何挽救措施都已为时过晚,只有及时发现问题,在检修之后立即随手带下锤子,才不会造成这一隐患而显现出的伤亡事故。

   所以,事故和伤害是问题发展的结果。有问题放在那里不解决,甚至根本没发现,或没及时发现,就会逐渐按恶化的轨迹方向,即向事故进程发展。待过程恶化了再去解决,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现问题越迟,解决问题的过程越长,偏离某种正常形态的差距越大,后果也越严重。事故发生前的经过可画出如图4-9所示的图线。

   
     发现问题之后要扩展发现问题的范围。

   所发现的问题,如属较为重要的安全事项,就要抓紧机会检查同类车间或工种,有无相同的问题,以便从点到面扩展发现问题的范围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果。 


   例如,发现某车间行道上洒了汽油或润滑油,将油及时擦掉之后,同时应采取防止跑冒渗漏等不再抛洒可燃液体的措施,进一步加强油料管理和防火措施。即利用这一机会检查其他车间工段是否也有同类情况,这才是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态度。
  
具体地拟定安全目标
   
   上述事后追查型问题,即使及时发现得以解决.进而扩大解决问题的范围,但这也只是避免原有形态的偏差,而不能期望提高现状。

   目前厂矿企业管理人员大抵把时间大半花费在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和处理“今天”发生的诸问题上,而且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处于被动局面而不能自拔。现代的安全管理,关键是掌握预测技术,为打破现状,不应只止于解决当前的问题,也要解决前进方向上的未来问题。换言之,即拟定比现状更高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这个未来的预期目标,就是安全管理改革的必由之路。
  
     预期目标是今后安全生产的奋斗方向,但它不应停留在抽象的方针、口号、规划等理性认识上,而应特别着眼于解决问题的具体科学技术措施。

   “安全第一”也好,“作为头等大事,把安全列入议事日程”也好,抓“三同时、五同时”也好,脚踏实地,用新知识去更新俗套,学会新的管理科学和掌握预测技术才是当务之急。  
  
 
   例如,作业环境不良不是抽象的东西,应当抓住其具体内容进行改革,诸如:(1)革除繁重的人力操作,向设备自动化、远距控制方向改革。(2)排除有害因素,就要认真解决尘毒和噪声危害,寻求低阻高效的捕尘排毒的新型装置;(3)改善劳动环境,就要加强通风和提高照度;(4)运用人机工程和系统安全的原理提高人和设备的可靠性,降低失误率和故障率;(5)安全检查不能走过场,要拟定科学的安全检查表和管理失误的树形分析等等。

   拟定新的科学的安全管理目标不应拘泥于原有概念。

   拟设的预期型问题是措施先行,防患于未然,当然要清除陈腐的旧观念,反对“旧八股”。过去的经验当然是宝贵的,但拘泥于过去,就会停滞不前而有脱离发展现状的危险。要改字当头,冲破原有安全管理的概念,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大力更新安全管理科学知识。

   例如,在进行机器设备安全化时,谁都会采取:(1)动力传动部分的防护;(2)把冲击、旋转、滑动等容易伤手的危险部件放在整体机壳内;(3)安全栅栏和保护装置联锁。但这些都还没跳出“在危险场所采用安全装置”的概念。

   科学的安全管理,抓“本质安全”的中心目标应是:即使在作业地点不采用安全装置也能使工人安全而安心地操作机械设备。那就是生产设备高度自动化和程序遥控。让操作者从担心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可避免的人的失误中解放出来。

   反过来讲,安全也不能不正视实现,从根本上改革是有一个过程的。当然“人命关天”,应尽量缩短这一过程。对现有的一般机械设备,由于经济力量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一时不能全部更新,有一个改造任务。所以,在不断改变我国厂矿安全面貌的同时,对机械的安全装置、常规的防护设备以及个体防护用具也应尽量促其完善。但不应忘记,这只不过是“第二流”的措施,是“中策”而已。“上策”还是向最高的安全水平努力。

   总之,抓预期型的目标和规划问题,不应向现状妥协,不要拘泥于旧有安全概念,要认识到科学的安全管理是无止境的。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