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事故应急预案管理

  
评论: 更新日期:2021年05月01日

1.为了对生产安全事故实施迅速、有效的救援,防止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扩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88号)、《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实际,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2.本制度规定了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和要求,适用于公司所有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和修改。

3.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原则

3.1结合本公司的危险性分析编制,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3.2救援措施、避险要领应简洁明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4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详细内容请参考<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文件)。

3.4.1基本情况

3.4.2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

3.4.3危险目标的确定

3.4.4根据确定的危险目标,明确其危险特性及对周边的影响

3.4.5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

3.4.6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3.4.6.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

3.4.6.2组成人员

3.4.6.3主要职责

3.4.6.4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3.4.7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3.4.8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3.4.9危险区的隔离

3.4.10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3.4.11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3.4.12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3.4.13应急救援保障

3.4.14内部保障

3.4.15外部救援

3.4.16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3.4.17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3.4.18应急培训计划

3.4.19演练计划

3.4.20附件

4.应急预案制定的基本程序及要求

应急预案的制定是针对各类事故应急措施、程序和行动计划的文件化过程。预案的制定应按如下程序及要求进行。

4.1危险源评估,通过辨识危险因素和危险部位,确定危险(危害)类型。

4.2事故类型及危害分析。事故类型与危害分析是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可以发生的危害类型进行分析认定,从而科学地预测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及事故产生危害的大小,以此作为制定事故应急措施的依据。

4.3制定应急措施。根据不同的事故类别、事故危害等,研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对可能发生无法直接施救或可产生较大次生灾害的事故要给予特别关注,制定紧急疏散等应急措施,防止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

4.4根据事故应急措施需要,制定应急救援装备、器材配置方案。主要包括抢险器材设备、人员防护装备、通讯设备、救护器材设备的种类和数量等。

4.5制定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方案,并明确职责分工。保证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在发生事故时能根据事故状况实施有效的协调指挥;应急救援队伍能够实施有效的应急抢险、排险、救援、救护等工作。

4.6分析确定需社会救援的事项。为了在发生重、特大事故时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社会救援支持,应依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危害,分析确定需要社会救援的事项,纳入预案管理。

4.7制定有关人员培训内容和预案演练考核标准。为使应急指挥人员和救援队伍掌握应急指挥与救援要领,危险岗位工作人员掌握事故状态下应急抢险或避险逃生的要领,应研究制定相关培训内容和预案演练考核标准。

4.8形成预案。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经过评审和领导审批后,作为执行性文件。

5.预案措施的落实与管理

应急救援预案确定后,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组织预案措施的落实工作。

6.预案演练和预案完善

预案演练是保证一旦发生事故,预案可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

6.1演练总结和预案补充。根据实际演练情况,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补充完善预案。

6.2每年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和公司人员调整等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公司应急救援预案,做到切合实际,措施有力,内容不缺项,具有可操作性。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