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化工生产安全卫生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一)车间安全员在业务上受安全技术部门领导,并在车间主任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二)贯彻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并检查执行情况参与拟订、修订车间安全技术规程和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三)协助车间主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方案,并督促实施。
      (四)制订车间安全活动计划,并检查执行情况。
      (五)对班组安全员进行业务指导,协助车间主任搞好职工安全思想、安全技术教育和考核工作。
      (六)参与车间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设计和设备改造以及工艺条件变动方案的审查工作。
      (七)深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不听劝阻者,有权停止其工作,并报请领导处理。
      (八)负责车间安全装置、防护器具、消防器材的管理工作。
      (九)负责伤亡事故的统计上报,参与事故调查和分析。
    (十)车间工艺员、设备员、保管员等在车间主任指定的工作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第三节  职工安全教育及人身防护
    一、职工的安全教育
           (一) 入厂教育
      新入厂人员(包括新工人、合同工、临时工、外包工和
    培训、实习、外单位调入本厂人员等),均须经过厂、车间(科)班组(工段)三级安全教育。
      1、厂级教育(一级),由劳资部门组织,安全技术、工业卫生与防火(保卫)部门负责,教育内容包括: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及安全生产重要意义,一般安全知识,本厂生产特点,重大事故案例,厂规厂纪以及入厂后的安全注意事项,工业卫生和职业病预防等知识,并经考试合格,方准分配车间及单位。
      2、车间级教育(二级),由车间主任负责,教育内容包括:车间生产特点、工艺及流程、主要设备的性能、安全技术规程和制度、事故教
    训、防尘防毒设施的使用及安全注意事项等,并经考试合格,方准分配到工段、班组。
      3、班级(工段)级教育(三级),由班级(工段)长负责,教育内容包括:岗位生产任务、特点、主要设备结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岗位责任制、岗位安全技术规程、事故安全及预防措施、安全装置和工(器)具、个人防护用品、防护器具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等。
        (二)日常教育
      各级领导和各部门要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思想、安全技术和遵章守纪教育,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并定期研究职工安全教育中的有关问题。同时,应举办安全技术和工业卫生学习班,充分利用安全教育室,采用展览、宣传画、安全专栏、报章杂志等多种形式,以及先进的电化教育手段,开展对职工的安全和工业卫生教育,但日常教育的时间应符合(1983)化生字第0154号文的有关规定。
       各单位应定期开展安全活动,班组安全活动每周一次(即完全活动日)。
        (三)特殊教育
       化工企业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投产前要按新的安全操作规程,对岗位作业人员和有关人员进行专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能进行独立作业。 即使发生重大事故和恶性未遂事故后,企业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教育,吸取事故的教训,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306-)的要求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取得特种作业证后,方可从事特种作业,并对特种作业人员,按各业务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的期限组织复审。
    二、人身安全防护
    各种劳动防护用品都是为了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而设计、制造、采购和发放的。每一职工在上岗前都应按规定穿戴发放的有关防护用品。
    1、头部的防护
    安全帽是保护头部不被因重物坠落或其他物件而伤害头部的防护用品。在化工生产区域和设备维修和检修现场等,所有作业人员必须要求戴好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帽的采购必须在专业厂或专营商店购进,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格品。塑料安全帽每五年更换一次。
    女工在从事生产作业时都应戴好工作帽,特别是在从事车床及其它转动设备作业时,必须将长发卷在工作帽内,以策安全。
    案例:云龙区法院审理一起民工坠地死亡赔偿案,判决因违法承包工程、违反操作规程致人死亡的包工头张某赔偿死者孙某家属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各种损失共计2万余元。 07年2月15日,张某在没有取得建筑施工资质的前提下,非法承接我市某工程后,召集民工孙某等到工地打工,由张某按天向孙某等发工资。3月4日,孙某在未固定的架板上扎钢筋,因工地未配发安全帽,致使孙某未带安全帽从三楼架板上跌落受伤。孙某受伤后即被送至医院,被诊断为头颅内损伤,多处外伤,并进行脑积水分流手术。事故原因:孙某安全意识淡薄,并且没有佩戴安全帽!
   
    2、眼睛和面部的防护
    在从事对眼睛及面部有伤害危险的作业时,必须佩戴有关的防护镜或面罩。从事酸碱作业时,需戴封闭式眼镜;车辆驾驶人员需戴变色镜;从事钻、车、磨床等操作时,均需佩戴眼镜。
    案例:2003年8月6日白班,江苏一化工厂某车间操作工李某在氯苄分层时由于粗心大意,没有检查阀门间连接是否完好,没有检查到釜底阀密封垫处的螺丝被松动过。也没有戴防护眼睛,强碱性的料液从密封垫处外漏,溅入眼内,眼球及角膜均受到伤害,经过一个月治疗才恢复正常。若强酸性料,眼睛可能难以治疗,所以说以后无论做什么、操作哪一步都一定要细心,勤检查、多观察。
    3、脚部的防护
    在从事有腐蚀性、热水、热地作业的岗位工人,应穿各种防护胶鞋等。从事灶台、锅台等高温操作应穿好隔热胶鞋。从事油类作业的应穿耐油胶鞋。从事搬运、吊装作业时,应穿防砸胶鞋等。
    案例:2003年7月13日中班21:30分左右,吉林省某化工厂一车间在焊离心机防雨罩时,电焊火花落进了当马凳使用的废料桶内,引燃了桶内残留的易燃溶剂。由于桶口较小,燃烧产生的热量无法排出,导致料桶发生爆炸,站在料桶上的职工张某被掀倒在地并被砸伤,桶内火焰被现场监护人员用灭火器扑灭。职工张某被及时送往医院治疗,经医院检查张某左脚后跟造成粉碎性骨折。事故原因分析:1、在办理和签发动火证时明确指定动火范围在一车间一层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范围内进行作业,但动火作业人员在上述范围内作业完毕后,擅自在第一间内进行动火,未申请变更作业地点,超出了指定动火范围,引发了此次爆炸事故。2、使用废料桶当马凳使用时,未检查料桶状况,没有进行清洗和置换。3、张某没有按公司要求穿戴防砸胶鞋等防护设施。
    4、手部的防护
    在从事可能会导致手部伤害的作业人员,必须戴防护手套。如从事酸碱作业时,应戴橡胶手套;从事焊接作业时,需戴绝缘手套。从事一般劳动作业是,戴布手套,来作为劳动防护用品。
    案例:04年3月,某化工企业职工刘某在蒸三氯氧磷时,往釜内滴加该料液时,由于速度过快,导致料液冲出反应釜,飞溅在手上,没有戴橡胶手套,导致大面积烧伤,最后,在医院进行了植皮手术。
    5、耳的防护
    在超过噪声标准的岗位工作的职工,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听力,如各种耳塞等。
    6、口鼻的防护。
    在工作地点有毒的气体、粉尘等时,职工要注意戴防护面具等。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携带、戴好各种过滤式防护面具,在严重污染或事故抢救中,因污染严重,作业人员应佩戴绝式呼吸器,以保护作业、抢救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在进入设备内作业人员,应备有长管面具。
    案例:2007年6月27日上午10:00左右,某公司一车间烘料房员工田某和武某在3GVA室内使用双锥烘料时,只打开了室内排气扇,没有打开双锥真空,将湿3GVA料用振动器粉碎后投到双锥内准备烘干。刚把料投完,主操田某感觉有些胸闷,急忙招乎工友武某到室外透气,武某刚走出烘干室门口处,便发现田某已昏倒在地上,通知车间领导后,将田某迅速抬到阴凉通风处,为其进行输氧,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10:30左右被救护车送到医院治疗,现已脱离危险。事故原因分析:1、3GVA料使用的溶剂为二氯甲烷,本品具有麻醉作用,人体吸入后主要麻醉中枢神精系统和呼吸系统,往双锥内投料时,由于未打开真空,二氯甲烷挥发后不能及时抽走,导致职工田某吸入后出现昏迷。2、烘料房当时只打开了排气扇,门窗未打开,开不成空气对流,且排气扇出口处有一铁板,影响排气量。3、在操作时两人均没有偑戴了防毒口罩。
    7、皮肤的防护
    从事化工生产的职工在上岗前一定要穿好自已的工作服,特别是在夏季生产中,严禁赤膊上阵,穿拖鞋等不文明、不安全行为。
    工作服必须是三紧式,即紧领紧袖紧摆,肥瘦适度,穿着舒适,利于工作。
    案例:2004年4月1日下午13:30分左右,大连市某化工公司氧化工段员工段某在查看时发现,F204反应釜搅拌不知何时停止,于是上前启动搅拌,在启动过程中大量料液突然冲出,操作工仝某因躲闪不及,被冲出的料液溅到了身上及眼睛内,造成大面积烧死伤,给其本人及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事故原因:1、操作人员没有及时发现搅拌停止,由于搅拌停止,反应液出现分层现象,造成局部反应,而反应生成的气体及热量不能及时排出,在启动时也没有间隔启动,造成大量料液冲出。2、针对搅拌停止现象分析如下:①反应釜内料液过多,阻力较大,继电器发热造成自动跳闸;②电工人员当时正在对车间内断路器贴标签,并对断路器逐个调试,在调试完后可能忘记启动搅拌,据车间人员反映,在电工调试过程中,多台正在使用的设备突然停止。3、仝某本人没有按公司规定穿戴工作防护服装。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