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 胜过“ 亡羊补牢”——安全生产要防患于未然
二、 用“显微镜”看安全-----灭隐患于萌芽
安全生产管理者就要像福尔摩斯一样,善于见微知著,习惯于洞察别人看不到、预测不到的东西。
我们常说“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社会发展如此之快,工作中新问题、新情况、新隐患随时会出现,这也要求我们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及时了解国内外有关安全生产动态,掌握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做到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更要深入施工现场,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切忌闭门造车,与现实生产相脱节。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在的高压泵车能将混凝土达到几百米的高楼上,令人叹为观止。这就更要求我们及时更新自己的安全生产知识,才能更好的将我们的工作做好,真正做到安全生产。
在显微镜下看安全,能由一条隐患找出多条旁枝末节,从而把隐患治理于萌芽状态,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努力改变员工的安全意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员工时常处于一种无意识的习惯性违章当中。如果没有别人的提醒,他不知道自己正在违章操作。
现实数据也告诉我们,发生事故的人群多数为安全意识不强的员工及新操作手身上。新操作手我们可以对其培训学习,加强教育。但对于缺乏甚至没有安全意识、明知故犯者就要先礼后兵了。在安全工作中,虽然我们不提倡“安全是罚出来”的极端观点,但我们也要“既给你糖吃,又打你屁股”。有时,只有处罚才能触动“某些人”麻木的神经。
事实上,不同的企业,员工的人数不同,在自身的修养方面各有差异,层次区分明显,对安全的理解也深浅不一,这就需要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企业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员工关注安全、体会安全、共同提高。
曾经有不少的企业认为,加强安全管理水平无非就是出几本宣传手册,组织一些员工开展开展文体活动、搞搞培训而已。其实安全生产的内容远不止于此,这种形式上的工作也许可以使企业看上去欣欣向荣,但实际对企业的作用不大。
规范和控制人的行为是安全工作的关键。只有加强过程监督,下大力度规范施工现场、车辆等安全措施和机关办公环境,加强对人员违章的处理,不断规范现场作业行为,推行标准化作业,将安全工作真正从事后分析转移到过程监督中,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彻底消除不安全因素,绝不姑息任何违章行为,让“我要安全”的观念深入人心。
四.敢抓敢管-----“严是爱,懈是害”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往往会被人误解为“找茬”、“找事”,得不到有些员工的理解,我们管理人员在遇到阻力和白眼时往往会表现出犹豫和退缩,这也是安全工作的大忌,这等于是 “姑息”、“纵容”,有悖于“防患于未然”的工作态度。
所以,我们要敢抓、敢管、敢考核,对违章作业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从而形成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