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从一起交通事故浅谈情境意识与维修安全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11月29日

  五月底的一天下午,天色晴朗,下班后我从机场驾车去开发区幼儿园接女儿。出了机场大门就感觉到迎宾路一如往常的繁忙,行驶到铁五中学校门口时,看见我对面车道前方20米远处有三个小孩子手牵手准备过马路,两个大一些的孩子七八岁上下,小一点的大概五岁左右,我一边放慢了车速一边观察道路上的情况,这时三个小孩子突然启动横穿马路,刚从路沿石上往马路中间跑了没几步,他们原本牵着的手就松开了,两个大一些的孩子就在我车前几米处果断的冲过了马路,几乎就在我的余光瞥见那个稍小一些的孩子正在犹豫的时候,对面车道一辆白色的小轿车急速而至,接着就听见急促而刺耳的刹车声和沉闷的撞击声“吱…嘭”,当我偏过头再看时,那个幼小的身体已经被肇事车辆撞飞出五六米远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因为担心交通受阻,只好随着车流驶离了现场。大约30分钟后,当我接上女儿原路返回到事故路段时,我试着去体会了肇事车辆当时所处的状态,希望能够积累一些行车经验。通过实地观察和感受发现了几个容易诱发交通事故的不利因素。第一是当时整个前挡风玻璃完全被夕晒的强光所笼罩。第二是挡风玻璃上灰尘较多使其在光线照射下出现盲区。第三是路边林荫使得道路光线不断产生明暗变化。第四是该路段地处学校附近且没有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导致未成年人横穿马路现象普遍。第五是未养成驶入斑马线区域减速的好习惯。

  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还有多少安全隐患未被我们所重视?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我们身处危机时化险为夷?我的脑海中突然闪出一个词“情境意识”,对,就是这个近些年来民航业界出现频次较高的词--“情境意识”。之所以出现的频次高,是因为它和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么情境意识究竟该如何解释呢?几经查阅,终于找到了一个相对准确的释义。“情境意识(或情景意识)”原本是个舶来词汇,也就是英文“situation awareness”的中文意译,“情境意识”是个体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内部表征,在复杂、动态变化的信息环境中,它是影响操作者决策和绩效的关键因素。虽然其定义从字面上很难理解,其实却遍布生活的点点滴滴而并不神秘,通俗地说,当孩子在荡秋千时,家长通常会告诫孩子要抓牢并且不要荡的太高以免摔下,说明家长对荡秋千这件事潜藏的危险做出了预判,其实这就是具有较强的情境意识的体现。可见良好的“情境意识”是所有从事直接或具体操作的岗位诸如驾驶员、维修人员、设备操作人员必备的一种素质。

  人为因素诱发的差错、事故大都是从业者在一种非意料情况发生后,顾此失彼、情景意识缺失所造成。完整的情景意识包括自我意识、环境意识、程序意识、原则意识和资源管理意识,并且是这些意识的完美的统一。如果把情境意识的概念引入到比简单操作更为广阔的飞机维修领域,那么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将其理解为维修人员对某个环境条件下影响维修安全的关联因素的认知。这种“情境”不能仅停留在操作层面,还应该不断深入到体系中的生产、技术、质量、航材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整个维修体系的各个环节中,每当你进入到某一特定的正常或非正常情境时,都能够迅速依靠自身在知识、技能、经验方面的储备对所面临的任务以及形势进行全面的预判,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保障维修及体系运行安全。由此可见,拥有较强的情境意识对提高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既然情境意识对维修安全有所帮助,那么情境意识如何来培养呢?我想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或许会有所收获。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