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从一起交通事故浅谈情境意识与维修安全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11月29日

  一、从理论中提炼

  俗话说“艺多不压身”,要注重培养勤学习的好习惯,尤其是学会作一个有心人,不但要钻研业务知识,还要多留意和寻找对自身有帮助的知识点加以联系实际,只有汇聚了足够丰富并且涉猎广泛的知识储备,才能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如探囊取物一般从容应对。正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

  二、靠实践中积累

  有经验的维护人员都知道如果工作中不慎将螺帽、垫片之类的小配件小工具丢失在EE舱、前鼻舱或发动机VBV、VSV等区域而不及时找出是极有危害的,因为这些区域或电子元器件集中、或机械操纵连杆多易诱发短路和卡阻故障,南航机队也不乏因螺刀头掉入机匣损坏发动机以及因垫片造成短路而使汇流条断电的案例。倍感欣慰的是经常在我们的车间见到有人用胶带将螺刀头缠在转接器上的办法防止丢失,有人在高难度领域安装螺帽垫片时的无所不用其极,只要留心观察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无一不是劳动实践孕育出的智慧。

  有试车经验的维护人员都知道侧风和尾风对试车的限制,假如日常飞机试车停放的方位与平时飞机起飞方向同相,你可以不考虑尾风的影响,一旦当你发现某一时刻运行的飞机换向起飞时,就必须考虑风所带来的影响,在试车时倍加小心,如果在此情况下强推大功率极易发生叶尖失速甚至喘振。相信正是有了这个认识才积累出这样的情境意识。

  三、于他人处借鉴

  情境意识其实是一种触景生情的反应能力,有时未必是我们没有想到,只是贪图省事没有做到罢了。例如有些维修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工作时站在较高或较狭窄的工作梯架上而不采取任何的防护措施,试问有谁愿意站在五层楼顶的边沿上作业而不防护?殊不知你此时的行为无异于将自己置身于悬崖边,稍有闪失便会“一失足成千古恨”,要知道对于你的生命而言三米的高度和三十米并无本质的区别。这也恰恰验证了一个浅显的道理,从“知道”到“做到” 仅隔咫尺之遥,结果却是两重境界。

  影响维修安全的因素林林总总,就一件不安全事件而言,个中因素的变换重组就会产生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结果。规避差错确保安全并无定式可以遵循,对于机务维修来说在“规章操作,手册维修”的基础之上要想获取更多特殊情况下的情境意识,借鉴各种典型案例中的经验不失为一个快捷而有效的途径。

  四、在行动前谋划

  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下驾车,我们往往会事先计划好行车路线,精神集中谨慎驾驶,一般也会较为顺畅的到达。反之,如果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难免在驾驶时顾此失彼而出现无谓的绕行、闯红灯或误入单行道之类的尴尬。驾车尚且如此,那么维修排故更离不开精心细致的准备。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千奇百怪的故障,面对疑难故障时且不能掉以轻心,甚至抱着想一步作一步的态度,因为排故的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往往会伴随着工艺繁多、专业协作、校装测试频繁的特点,任何一个疏露都可能造成维修差错。这就要求维修人员在行动前充分酝酿排故步骤,做好每一步骤的情境预想,优化并构建慎密的排故方案。惟有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

  维修安全是一个维修企业的立足之本。如何降低差错率,保障安全整体平稳是全行业的共同追求。随着人为因素理论的发展,情境意识与维修安全的联系也愈发紧密,由此引发的讨论也日益增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观念向背都留与他人评说吧。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