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事故的外溢性造成价值规律扭曲。事故的外溢性存在于安全的外部性之中,特指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后,事故责任者造成的损失外溢于其它社会经济组织或个人共同承担。企业任一主体导致的安全事故损失,既可能外溢于社会,给社会带来资源损失、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也可能外溢于企业所有者,直接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成本增加和利润降低:还可能外溢于企业其他员工,给事故的受害者造成一定损失。事故的外溢性导致了损失性安全成本的扭曲,由于不能对事故损失和赔偿进行完整的会计核算,导致企业实际支付并在账面上反映的损失性成本过低。这种现象在我国煤矿企业安全事故中反映较为突出,~方面由于对煤矿事故造成的资源损失,目前还没有统一规范的计量标准可供采用,在法律或惯例上也没有对资源损失进行明确的赔偿规定,导致资源损失价值难以完整计人事故损失并得到相应补偿;另一方面,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但相对而言企业员工工资增长普遍较缓慢,以工资为赔偿依据的事故赔偿金明显偏低,企业员工的生命价值被低估,事故伤害的赔偿大大低于国外赔偿标准和理论研究标准,这种成本扭曲使得企业承担的事故成本大大低于实际的事故损失,从而降低了事故控制的成本压力,容易滋生出安全事故隐患。
(三)效益的潜在性削减安全投入动力。虽然从理论上分析,在一定边界范围内,企业安全投入与提高经济效益是正相关的,增加安全投人就能够提高安全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事故损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是,这种企业安全效益具有很强的潜在性特点,从安全的正效益来看,企业安全投入前期数额较大,发挥效益的时间较长,当期投入难以当期获得全部回报:从安全负效益来看,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是企业可能面对的~种损失,企业投入安全成本,只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减少可能发生的安全损失,并非从根本上完全消除安全事故的发生,这种投入和产出之间的不确定关系,致使不少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在确定减少投入和可能增加损失之间进行选择时,企业为追求利润(特别是短期利润)最大化,难免会倾向于减少投入,以尽可能地压低短期投入提高当期效益,致使企业进行安全投入的经济动力不足,造成企业安全投入短缺,安全保证程度过低。
三、运用经济手段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的几点建议
运用经济手段就是将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纳入经济活动范畴,遵从安全生产工作的内在规律,通过机制完善、制度安排,对抵企业安全行为的外部性影响,防止企业安全投入的短期化行为,使经济调节手段在安全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加大政策调控,促进安全外部性的内部化。外部性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主要致因因素,能否通过政策调控促进企业安全外部性内部化,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效果。基于安全外部性的特征,一方面要加大“补”的力度,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税收、奖励、经费补贴等政策扶持方式,激励企业强化安全生产的主体意识和防范风险的责任意识,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狠抓重大安全隐患治理,通过政策杠杆刺激和撬动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尽可能促进安全外部性内部化:另一方面要加大“罚”的力度,提高对企业不安全行为的经济、法律和行政处罚标准,增加对事故受害者赔偿、工伤事故处理费、环境破坏费等事故赔偿金的比例,理顺被事故外溢性扭曲的企业损失性安全成本,以大处罚震慑企业的安全事故发生,以高成本约束企业的不安全生产行为,让企业经营者根据成本效益理性回归安全生产,减轻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对企业安全生产调节失灵的问题,减少企业安全行为的随意性。
(二)强化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组织化水平。企业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活动的关键,制约和引导着企业的安全行为,控制着安全行为开展的规模、时空分布和方式,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因此,要把强化安全管理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着力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制定企业内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将实现企业生产价值与员工自身价值的统一作为企业共同的行为准则,积极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要在夯实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一切有效管理手段和方法,合理配置企业安全生产资源,推广安全生产技术应用,有力协调企业人员、设备、物料的时空布局,提高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企业在既定的安全保证条件、生产系统方案下,按照既有的规章制度开展安全活动,有效保障人的安全行为、物的安全状态和环境的安全因素,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三)保障安全投入,防止企业安全短期化行为。安全投入直接影响着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条件,决定着企业安全产出的效益水平,根据安全投入的基本定量规律,预防型的主动投入产出远高于整改型的被动投入产出,两者之间的产出比约为5:1。如果按照安全效益的“金字塔法则”测算,在设计时考虑1分的安全性,就能取得加工和制造时10分的安全性效果,达到运行或投产时1000分的安全性效果,这说明安全生产投人越早,所获得的安全效益也越高。当前,企业安全投入不足现象还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经营者对安全投入产出关系认识不清,忽视安全效益的长期性和潜在性特征,不愿主动进行安全生产投入,存在着明显的短期化倾向。因此,必须进一步引导企业经营主体正确认识安全行为的投入产出规律,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安全评估核算体系,形成务实高效的安全生产投入决策机制,引导企业构建合理的安全生产投入结构,既避免安全投入处于紧缺状态,又防止安全生产投入的盲目浪费,让企业看到实实在在的投入产出效益,增强安全生产投入的主动性,确保安全投入满足企业安全生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