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安全文化在属性上属于航道人的思想范畴;在文化内容上是反映行业行为的价值理念;在文化功能上是规范行业行为的价值理念;在文化上效用上是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具有如下的特点:
1.服务性。畅通是航道人的天职,在航道生产的实践中,保证航道的畅通就是航道生产最大的安全, “服务长江航运、服务沿江经济、服务流域百姓”是航道的本质属性,也是航道生产安全工作的落脚点。
2.多样性。长江航道流经九省二市,干线通航2688公里,跨越长江上、中、下游;航道生产的种类包括航标维护、航道测量、航道疏浚、航道整治、船舶修造、港口与码头工程、公路遂道工程、桥梁工程、市政工程、吹填造地工程等几十个门类;参加航道生产的工种有几百种,航道职工近一万名。因此,流域的广阔性、生产门类的多样性、航道职工的众多性也就构成了航道安全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层次性。长江航道是一个大系统,构成这个系统的各要素按一定的秩序有机结合,呈现出一定的结构性和层次性。因而就构成了长江航道行业的航道维护和航道工程的行业层安全文化、部门层安全文化、组织层安全文化、群体层安全文化以至个体层安全文化,从而长江航道安全文化的层次性。
4.历史性。长江是一条古老的河流,通航历史久远。长江航道局于1954年成立以来,为长江航道的建设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为长江航运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长江航道安全文化是在长江航道的生产的实践中形成的,航道生产的历史沿革就是航道安全文化的传承沿革,并随着长江航道的发展成不断发展和升华,目前在生产中发挥作用的“二十五个不准和二十五个必须”就是几十年来长江航道安全生产的经验的结晶。
5.现代性。安全是生产的孪生姊妹,有生产就有安全。快速发展的长江航道,为长江航道安全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蓬勃发展的航道建设中,大量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和实施,使航道安全理念、安全技术融入了大量的现代的内容。例如DGPS定位技术、多波束测量技术等,使得航道安全文化具有很强的现代性。
建设航道安全文化的意义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在注重航道安全文化传承性的同时,更要注重其时代性、人本性、行业性和实践性,充分发挥航道安全文化的强大功能。
建设航道安全文化,充分发挥其凝聚导向功能。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树立“畅通服务、安全发展”的共同安全价值观,树立“服务就是发展、畅通就是安全”的发展理念、为全局的航道维护、工程经营的安全生产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力量,把航道人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安全生产总目标上来,充分发挥航道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活动的指导作用。
建设航道安全文化,充分发挥其激励约束功能。打造“安全发展、关爱生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就是政绩”等一系列安全理念,并让这些理念深入到每一个的灵魂,提高人们安全生产的自觉性,激发安全生产的活力和创造力,引导航道职工加深对安全规章制度的理解和认识,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规范安全行为,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的激励约束功能。
建设航道安全文化,充分发挥其协调融合功能。航道是一个开放的行业,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在行业中,要加强宣传和沟通,求得服务对象和相关行业的理解和认同,充分发挥航道安全文化在相互作用中的协调作用。在系统内部,创造平等、互敬、互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安全环境,使个体自然融会到群体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安全文化教育和安全文化环境影响,使安全生产真正内化为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的一种内在需求、一种人生觉悟、一种自觉行为,使职工真正做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从而真正享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