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道路客运业的不断兴旺发达,交通事故的损失和伤害程度随着道路条件的改善和车辆技术大更新在加重,高速道路上的群死群伤时有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安全处理和管理应运而生。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随着道路客运的发展需求在不断的改进,安全工作由原来的随车乘警、途中设卡检查、事故后处理分析到现在的GPS全程动态监控管理,从管理程序、技术手段上发生着质的变化。道路客运企业安全文化体系也应运而生,并不断深化、发展。
一、道路客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构建道路客运企业安全文化是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需要。面对我国新时期新形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党中央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强调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它告诉我们:安全生产是科学发展的保障和前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建设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基,是改善民生的基石。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但它是建立在安全发展基础上的发展。
其次,构建道路客运企业安全文化是“以人为本”社会发展的需要。美国著名学者马斯洛提出了 “层次需求”理论学说,即: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要。这说明人在生存需求实现后,接下来的就是安全需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讲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更加富裕、民主、和谐的社会。应该看到,越来越多的员工在劳动用工、事故处理等方面维权意识在提高,这也说明员工的文明和安全需求在觉醒,因此,应从系统角度提升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以提高自我保护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频发。
道路客运主要从事旅客和行包物品的运输企业,属较高风险行业。随着市场经营的日趋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驶入快速发展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拥有车辆的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私有车辆明显增多,社会车辆数急剧增加。同时,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逐渐形成,一方面缩短了行驶里程,另一方面,道路通行条件的得到了大大的改善;车辆技术的不断更新,车辆的行驶速度由原来的40-50公里/小时提高到现在的100公里/小时左右。运输安全隐患危险源多,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事故的后果是无法估算的,它可以扩散影响到人们的安居乐业,威胁着人们、企业、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传统的安全管理是一种被动型、经验型、外驱型管理,它不能适应新时期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求,而安全文化建设是一种创新的效益型、系统型、自驱型管理,通过教育与宣传、管理与督察、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安全文化能弥补传统安全管理的不足,因此,安全文化应当受到高度重视。
再次,安全文化建设是道路客运企业自身安全发展的需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实际,通过研究我们不难看出,在生产经营工作中存在与安全文化建设不相适应的环节: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在价值、理念和行为等方面均有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相适应的表现:
1、讲求形式忽视细节,管理缺乏后劲。“安全重于泰山、安全一票否决、安全第一”等口号随时都可以听到,标语到处可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安全管理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当生产与安全发生冲突时,仍有人把安全抛掷脑后,以“生产就会有风险”的观点进行生产指挥,出了事故紧张一阵子;搞安全活动时热闹一阵子;说教多于调研,调研不深入基层,仅限于表象,不愿意下真功夫抓好细节管理。讲形式不注重细节的管理结果必然导致管理缺乏后劲,安全管理者容易出现管理疲劳症状。
2、注重处罚忽视整改,管理措施不力。由于道路客运市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导致道路客运经营形式的多样性,公车公营、承包、租赁、挂靠经营等多种形式同时存在,在安全管理各类检查中或者事故发生之后,往往是注重经济处罚,以罚代管现象普遍存在。而忽视经营业主或者驾驶员的违纪违法违章的行为造成的事故现象科学分析,其整改缺乏力度,因而也就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和持续跟踪管理措施,由此会形成新的安全隐患。
3、只看结果忽视过程,硬件投入不到位。道路客运安全是与各个工作环节的安全管理衔接密不可分的,人(驾驶员、乘务员、维修员、站场服务员等等)、机(车辆、维修设备等)、料(服务的对象-乘客、货物等)、法(驾驶员操作技巧、应急处理能力、服务员服务技巧等)、环(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所有道路环境)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其安全管理体系庞大。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考核时只简单看数据指标,关注经济指标考核,对安全管理的好坏不看工作过程如何,往往流露出讲运气好坏,甚至靠烧香拜神保平安的心理,一些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应急装备投入不足。
4、只看制度忽视落实,管理链接不完整。制度的建设根据法律法规文件结合道路客运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它来源于生产实际,又作用于日常的安全管理。然而在我们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管理过程中,往往注重制度的建设情况如何,而对制度的落实方面欠缺力度,尤其是在落实制度过程中的统筹兼顾方面做得不够,管理链接不完整。如:“车头、人头”的管理涉及各个不同的管理部门,管理上存在彼此衔接的不协调的地方,导致管理失控。
5、只看证件忽视教育,应急能力不扎实。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知识经济的形成,员工持证上岗率达到了100%。但社会化的培训取证仅仅解决了一般性安全常识掌握,如果不结合道路客运企业经营高危环境特点和变化,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专题安全技术教育,员工的技能和个人保护能力就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如道路客运从事的是人的位移,由于运输对象的特殊性,对驾驶员驾驶技术具有特殊要求,必须具备一定年限的驾年及综合素质的考核,其驾驶技术要高于普通的车辆驾驶。如果不作高标准要求,凡具备A照的驾驶员均能从事客运驾驶,那么在紧急状态下的应急处理,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灵活性,导致事故后果的加重,更谈不上应对紧急状态下的安全应急处置了。
由此可见,道路客运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安全文化体系作安全保障。
二、道路客运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
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即为安全。它是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资产损失。安全文化是一种独具特点的文化现象,它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渗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人的行为,是安全生产在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思想观念上的综合反映,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安全判断标准(制度和标准)和安全能力(安全科技)、安全行为方式(法制观与责任意识)等。 因此,构建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应该从理念、制度、行为、物质四个方面进行。
1.构建安全文化理念体系,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
明确理念,深入人心是构建安全文化体系的核心。道路客运是一个“以人和物的安全位移”为产品的服务型运输企业,具有点多面广、经营分散、独立作业性强、人员集散频繁等特点,其安全生产不仅仅局限工作者本人安全,而是直接关注所有乘车人们(群众)生命安危和财产的损失,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生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永恒的主题,我们应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安全文化理念。这一理念最贴近客运企业的生产实际,最贴近员工的切身利益,它时刻提醒每个员工在工作中必须做到“三不”,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安全发展。“安全文化理念”是我们对安全管理过程的观点、看法和信念,是用来指导我们企业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将“以人文本、安全发展”理念贯输并根植于全体员工,固化于心,寓于各项工作之中,使之成为企业职工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