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应急响应
(一)分级响应机制
1、发生一般级(Ⅳ级),启动企业应急预案。
2、发生较重级(Ⅲ级),启动区级应急预案,并报市级指挥中心。
(二)响应程序
1、现场处置:现场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阻止事故继续扩大,并报告矿长。矿长立即组织救援人员,进行现场救护,打110报警,将事故情况立即报告区应急处置办,由区应急处置办负责处置。
2、现场保护: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等原因,确需移动现场物件,应当作出标志、拍照、详细纪录和绘制现场简图,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3、事故快报:事故单位负责写出事故快报,2小时内向区应急处置办报告,区应急处置办负责向市指挥中心报告。事故快报内容包括:事故单位、地址和联系人、电话;事故单位的经济类型、生产规模;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初评的直接经济损失;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的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的情况;需要有关部门或单位协助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项;事故报告单位签发、盖章和报告时间。有新情况及时续报。
4、应急处置程序
区应急处置办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核实情况,及时向区非煤矿山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报告,做好应急处理工作。各成员单位应按照职责分工,迅速组织应急抢救救援工作。
5、提升响应
事态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发展趋势时,原应急响应部门必须按分级响应机制规定逐级上报,提高相应响应级别。
六、后期处置
(一)事故善后协调组会同事故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积极做好事故遇难者和伤员的补偿、治疗和家属的安抚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二)当地政府负责组织、协调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部门筹集资金和物资,搞好灾后重建。相关部门协调处理好人员安置、工伤鉴别、补偿、社会救助、保险、现场清理等工作。
(三)事故调查组按规定时限提交调查报告,提出对有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及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具体措施。事故单位要按照“四不放过”的事故处理原则,认真吸取教训,落实整改措施,严防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
(四)区应急处置办认真总结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查找不足和教训,进一步修订、完善事故预案。
七、保障措施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相关机构及人员通讯录。
(二)设施与设备保障
区应急处置办应对现有矿山企业的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辆进行登记造册,明确联系人员,确保及时调用,企业必须保证设施和设备、运输车辆处于良好状态。
(三)交通运输
应急处理所需交通运输由参与应急救援政府部门、事故单位负责。
(四)医疗卫生、治安、物资、社会动员、紧急避难所、技术储备保障等按《厦门市特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规定要求执行。
(五)宣传、培训和演习
1、公众宣传教育
在政府各部门电子信息网、报刊等媒体公布本预案。各非煤矿山企业应加强突发事故的应急教育,不断提高非煤矿山企业广大职工的应急知识和技能,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培训
各有关单位按有关要求组织应急处理相关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区安监局监督检查辖区各非煤矿山企业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情况,并在每年6月安全生产活动月期间安排应急处理知识学习。
3、演习
区应急处置办根据需要每年组织一次应急救援模拟演习。
八、附则
(一)本预案未尽事宜参照国家、省、市有关应急处理预案的要求执行。
(二)本预案由集美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三)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