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案编号:****/YA001
苏州**************有限公司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021版)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2021年1月2日 实施日期:2021年1月10日
编制单位:苏州**************有限公司
目 录
批准发布
1 总则.................................. 5
1.1 编制目的..................................... 5
1.2 编制依据................................... 5
1.3 适用范围....................... 5
1.4 术语............................ 5
1.5 应急预案体系............. 6
1.6 应急工作原则........... 7
2 事故风险描述.................... 8
2.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8
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20
2.3危险目标对周围的影响..................... 27
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28
3.1 应急组织体系......... 28
3.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28
3.3 各级应急机构主要负责人替补原则...................... 30
4 预警及信息报告............ 31
4.1 危险源监控............ 31
4.2 预警.......................... 31
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32
5 应急响应.......................... 34
5.1 响应分级.................. 34
5.2 响应程序................. 34
5.3 处置措施................. 37
5.4 应急结束................. 38
6 信息公开.......................... 39
7 后期处置......................... 40
7.1 污染物处理................. 40
7.2 事故后果影响消除................ 40
7.3 生产秩序恢复.......... 40
7.4 医疗救治................. 40
7.5 人员安置................. 40
7.6 善后赔偿................. 41
7.7 保险.......................... 41
7.8 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 41
7.9 事故调查报告、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41
8 保障措施.......................... 42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42
8.2 应急队伍保障........ 42
8.3 物资装备保障......... 42
8.4 经费保障................ 42
8.5 其他保障................. 43
9 应急预案管理................ 44
9.1 应急预案培训........ 44
9.2 应急预案演练......... 45
9.3 应急预案修订........ 46
9.4 应急预案备案......... 46
9.5 应急预案实施........ 46
10 奖惩................................ 47
10.1 实施目的............... 47
10.2 适用范围............... 47
10.3 奖惩标准............... 47
10.4 奖惩内容............... 47
二、专项应急预案................. 49
2.1 作业场所化学品事故专项应急预案………….…………………….46
2.2 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52
2.3 自然灾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56
三 现场处置方案................. 62
1 贮存场所(危险化学品仓库)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62
2 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59
3 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63
4 自然灾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67
5 其他现场处置方案........... 81
5.1 物体打击现场处置方案................ 72
5.2 机械伤害现场处置方案....................... 74
5.3 高处坠落现场处置方案..................... 76
5.4 中暑现场处置方案................................. 78
5.5 车辆伤害现场处置方案........................................................................ 89
5.6 化学品中毒现场处置方案..................................................... 82
5.7 有限空间现场处置方案............................................................ 84
附件............................................. 87
附件1:内部外救援联络方式………87
附件2:消防安全配置表……..……89
附件3:厂区逃生平面布置图……………90
附件4:企业周边环境图.....................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和紧急事件所造成的危害,确保应急救援处理的迅速、高效和有序开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综合应急预案。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苏州**************有限公司生产、储存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响应和救援。
1.4 术语
1.4.1 危险化学品: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1.4.2 危险化学品事故: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1.4.3 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1.4.4 危险目标: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
1.4.5 预案: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1.4.6 分类:指对因危险化学品种类不同或同一种危险化学品引起事故的方式不同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而划分的类别。
1.4.7 分级:指对同一类别化学品事故危害程度划分的级别。
1.4.8 应急预案: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1.4.9 应急准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
1.4.10 应急响应:针对发生的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1.4.11 应急救援;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1.4.12 应急演练: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1.5 应急预案体系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第5.1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公司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危险源的性质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确定应急预案体系,并可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编制专项应急预案。按照应急预案的功能和目标,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本公司应急预案可分为3个层次,包括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现场以现场处置方案为主。
序号 | 应急预案类别 | 应急预案名称 |
1 | 综合预案 |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
2 | 专项预案 | 电镀作业场所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
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 ||
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 ||
3 | 现场处置方案 | 贮存场所(危险化学品仓库)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
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 ||
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 ||
物体打击现场处置方案 | ||
机械伤害现场处置方案 | ||
高处坠落现场处置方案 | ||
中暑现场处置方案 | ||
车辆伤害现场处置方案 | ||
化学品中毒现场处置方案 | ||
有限空间现场处置方案 | ||
4 | 上级应急预案 | 苏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苏州市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
苏州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 ||
苏州市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 ||
苏州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
苏州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 ||
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
区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启动顺序:现场处置方案 专项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
1.6 应急工作原则
1.6.1 应急工作基本任务
(1) 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2) 迅速控制事态,防止事故影响范围继续扩大,并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和危害程度;
(3) 消除危害后果(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防止对人和环境的继续危害),做好现场恢复;
(4) 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1.6.2 应急工作的方针
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认真落实各项应急措施;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应急体制,落实应急职责,实行应急分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应急机构的作用,以企业自救为主、社会救援相结合。
1.6.3 应急救援工作原则
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当事故发生时,要迅速、果断的采取应急处置救援措施。首先启动本公司救援方案,边处置边上报,现场生产班组自救与公司内救援相结,同时应根据事故发展情况,尽最大的力量减少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保护环境。
2 事故风险描述
2.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2.1.1 企业概况
表2.1.1 企业基本情况表
企业名称 | 苏州**************有限公司 | ||
注册地址 | 苏州市******* | ||
生产场所地址 | 苏州市**************** | ||
联系电话 | / | 营业执照注册号 | |
传真号码 | / | 企业网址 | / |
信用代码 | / | 组织机构代码 | 320411562936898 78835327-3 |
企业类型 | 有限责任公司 | 成立日期 | |
经济类型 | 国有□ 集体□ 私营■78835327-3 | ||
法定代表人 | 主要负责人 | ||
安全负责人 | 安全管理人员 | ||
联系电话 | 联系邮箱 | / | |
职工人数 | 人 | 安全管理人数 | 人 |
固定资产 | 注册资本 | ||
经营范围 | |||
安全标准化 | 三级 |
2.1.2主要生产装置、设备及构建筑物
本项目生产设备较多,各生产设备按照工艺种类,分别布置在各自生产区内。
设备主要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2.1.2.1本项目主要生产设备
序号 | 设备名称 | 规格型号 | 使用工况 | 场所 | 材质 | 数量 | 备注 |
1 | 全自动电镀装置 | / | 常温-80℃ | 电镀车间 | 组合件 | 1 | |
2 | 手动电镀装置 | / | 常温-80℃ | 组合件 | 2 | ||
3 | 整流器 | HKD-15200C | 常温 | 电镀车间、电镀车间2 | 铁 | 63 | |
4 | 滚筒 | / | 常温 | 铁 | 46 | ||
5 | 过滤机 | JYF-IT-1 | 常温 | 组合件 | 30 | ||
6 | 烘干箱 | / | 常温 | 组合件 | 5 | ||
7 | 冷冻机 | AL-05FA | 常温 | 组合件 | 5 | ||
8 | 超声波除油器 | BST25 | 常温 | 电镀车间2 | 组合件 | 2 | |
9 | 纯水系统 | / | 常温 | 纯水房 | 组合件 | 1 | |
10 | 全自动废水处理装置 | / | 常温 | 污水站 | 组合件 | 1 | |
11 | 磁石选别机 | / | 常温 | 电镀检查室、筛选处 | 组合件 | 5 | |
12 | 润度耐热槽 | ZB1510B | 常温 | 电镀检查室 | 组合件 | 4 | |
13 | X摄像荧光镀层厚度测量仪 | SFT-9300 | 常温 | 组合件 | 1 | ||
14 | X摄像荧光镀层厚度测量仪 | FT110A | 常温 | 组合件 | 1 |
表2.1.2.2 主要建(构)筑物
本项目主要建(构)筑物情况一览表见表2.1.2.2。
表表2.1.2.2 本项目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 建(构)筑物名称 | 建筑面积(m2) | 层数 | 结构 | 火险类别 | 耐火等级 | 备注 | |
1 | 厂房 | 1层/局部2层 | 钢混 | 丙 | 二级 | |||
1.1 | 其中 | 办公区 | 2层 | 钢混 | 丙 | 二级 | ||
1.2 | 剧毒品库 | 1层 | 钢混 | 丙 | 二级 | |||
1.3 | 生产区 | 1层 | 钢混 | / | 二级 | |||
2 | 门卫 | 1 | 砖混 | / | / |
2.1.3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概况
(1)给水
本项目为电镀项目,为提高电镀件质量和降低清洗水量,采用纯水清洗,利用纯水制备设备,制水能力为60m3/h,该纯水设备采用砂滤碳滤软化 反渗透离子交换一系列的处理工艺来制备纯水,由自来水制备纯水的得率为 80%。厂区生活用水全部使用自来水和部分回用水,自来水由北桥镇自来水厂提供,年用水量约 20000 吨。
(2)排水
全厂采用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制。本项目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套,来处理生活污水,处理规模为100t/d,处理达一级排放标准后就近排入厂区附近的白洋头河。
本项目建有电镀废水处理设施一套,来处理生产废水,处理规模为 200t/d,处理达一级排放标准后就近排入厂区附近的白洋头河。
(3)供电
用人单位由市政电网进线供给,经变配电间变压后供厂区内各动力设备及照明用电,年用电量约为 30 万千瓦时/年。
(4)三废处理
1)废水:用人单位废水分为生活污水与生产废水,生产废水主要为电镀废水。用人单位建有污水处理站,各有一套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处理装置,针对不同性质的生产废水采用分流处理,将含镍污水、含铜污水、含氰废水和酸碱废水四类水分别进行处理。
2)废气
本项目产生的含酸废气经酸雾洗涤塔处理后排放。
3)固体废物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污泥、次品、生活垃圾、包装桶及其他包装材料等,均委外处理。
2.1.4 使用的原辅材料及产品
(1)使用的主要原、辅材料见下表。
表2.1.4 产品情况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物态 | 生产能力 | 最大存量 | 包装 | 运输 | 备注 | |
1 | 超小电容 | 芯片电阻RL | 固态 | 箱 | 汽车 | |||
2 | 芯片电阻RR | 固态 | 箱 | 汽车 | ||||
3 | 芯片电阻RG | 固态 | 箱 | 汽车 | ||||
4 | 芯片电阻RT | 固态 | 箱 | 汽车 | ||||
5 | 芯片电阻TFL | 固态 | 箱 | 汽车 | ||||
6 | 芯片电阻HPL | 固态 | 箱 | 汽车 | ||||
7 | 芯片电阻RKIL | 固态 | 箱 | 汽车 | ||||
8 | 芯片电阻LCC | 固态 | 箱 | 汽车 | ||||
9 | 发光电阻LNJ | 固态 | 箱 | 汽车 | ||||
10 | 489铁芯 | 固态 | 箱 | 汽车 | ||||
11 | 碳刷 | 固态 | 箱 | 汽车 | ||||
12 | 磁球 | 固态 | 箱 | 汽车 | ||||
13 | 铜帽 | 固态 | 箱 | 汽车 |
表2.1.4 本项目原辅材料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物态 | 组成、规格 | 危序号/CAS号 | 年用量(kg) | 最大存量(kg) | 储存地点 | 运输 | 备注 |
1 | 硫酸镍 | 颗粒 | 硫酸镍 | 药品仓库 | 汽运 | ||||
2 | 氯化镍 | 颗粒 | 氯化镍 | 药品仓库 | 汽运 | ||||
3 | 硼酸 | 粉末 | 硼酸 | 药品仓库 | 汽运 | ||||
4 | 镍块 | 固体 | 镍99.99% | 药品仓库 | 汽运 | ||||
5 | 锡球 | 固体 | 锡99.99% | 药品仓库 | 汽运 | ||||
6 | 磷铜球 | 固体 | 铜99.99% | 药品仓库 | 汽运 | ||||
7 | 硫酸 | 液体 | 硫酸50% | 1302/7664-93-9 | 药品仓库 | 汽运 | |||
8 | 硫酸铜 | 颗粒 | 硫酸铜≥99.0% | 药品仓库 | 汽运 | ||||
9 | 氢氧化钠 | 颗粒 | 氢氧化钠≥99.0%,1%水份 | 1669/1310-73-2 | 药品仓库 | 汽运 | |||
10 | 氰化钾 | 颗粒 | 氰化钾92.0% | 1686/151-50-8 | 药品仓库 | 汽运 | |||
11 | TIN15 | 液体 | 烷基磺酸10%、烷基磺酸锡15%、水75% | 药品仓库 | 汽运 | ||||
12 | NB-CD | 液体 | 铵盐30%、水70% | 药品仓库 | 汽运 | ||||
13 | NB-RZ | 液体 | 表面活化剂5%、水 95% | 药品仓库 | 汽运 | ||||
14 | NB-YR | 粉末 | 羧酸盐100% | 药品仓库 | 汽运 | ||||
15 | NB-YZ | 粉末 | 羧酸盐95%、羧酸 5% | 药品仓库 | 汽运 | ||||
16 | NB-ZZ | 液体 | 表面活化剂5%、水95% | 药品仓库 | 汽运 | ||||
17 | 氨水 | 液体 | 氨水28% | 危化品仓库 | 汽运 | ||||
18 | 除油粉 | 粉末 | 氢氧化钠65%、活性炭35% | 药品仓库 | 汽运 | ||||
19 | 磷酸三钠 | 粉末 | 磷酸三钠 | 药品仓库 | 汽运 | ||||
20 | 次氯酸钠 | 粉末 | 次氯酸钠 | 危化品仓库 | 汽运 | ||||
21 | 高分子絮凝剂 | 粉末 | 聚丙烯酰胺 | 药品仓库 | 汽运 | ||||
22 | 焊锡条 | 固体 | 锡>90%、银2-4%、铜<1% | 药品仓库 | 汽运 | ||||
23 | 甲醇 | 液体 | 甲醇 99.0% | 电镀车间2 | 汽运 | ||||
24 | 盐酸 | 液体 | 氯化氢31% | 2507/7647-01-0 | 危化品仓库 | 汽运 |
其中氰化钾、氰化银钾为剧毒化学品, 氰化物(氰化钾、氰化银钾、氰化金钾)为高毒物品,氰化钾为监控化学品、硫酸、盐酸为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硝酸为易制爆化学品。
2.1.5 生产工艺流程
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为芯片电阻,总工艺流程见下图。
图2.1.5 总生产工艺流程图
入荷检查:原料称重,确认数量。
电镀:按产品的需要,分别为镀镍/锡、镀铜/镍/锡。
筛选、磁石选别:使用筛选机,将镀品与钢丸分离。
出荷检查 1:使用 X 射线荧光镀层厚度测量仪对电镀产品的膜厚、 SN 比率、测定重点部位错误进行检测。
出荷检查 2:对产品的焊锡润度性、焊锡耐热性进行检测,检验时会用到焊锡条。
出荷检查 3:对产品进行取样,根据检查基准对外观进行检测。
出荷检查:称重,确认数量,出货。
2.1.5.1 镀镍/锡线
苏州飞鸟表面处理公司现有生产线的电镀产品,主要是受厂方委托加工小型电容器,镀件进厂后,不需要除油。 镀件是超小型电容,为了保证电镀效果,采用钢丸陪镀。 镀镍/锡线生产工艺说明如下:
(1)水洗:采用的是三级逆流漂洗,将工件在纯水中进行清洗,洗去工件表面杂质。
(2) 活化:将镀件通过酸溶液侵蚀,使其表面的氧化膜溶解露出活泼的金属界面的过程, 以保证电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本工艺采用硫酸活化。活化后,立即进行水洗,后进镀槽电镀。
(3)镍电镀: 本项目镀镍的目的是为了打底,利于表面改质。在镀镍槽中加入硫酸镍、氯化镍、硼酸、镍块,对工件表面进行镀镍。硫酸镍作为主盐,浓度高,导电性能好,能加快镀层的沉积速度、光亮度及整平性;氯化镍,作为去阳极钝化剂,提供氯离子,保证镍阳极的正常溶解,提高溶液的导电性,改善镀液的分散能力;硼酸,主要作用为缓冲剂,稳定电解液的 PH。
电镀镍时,阳极反应主要是金属镍的溶解,阳极发生反应:
Ni-2e→Ni2+;阴极发生反应: Ni2++2e→Ni。
镀镍液主要成分见表 2.1.5.1。
表2.1.5.1 镍镀液主要成分
镀种 | 重要成分 | 规格指标 | 工作温度 | 备注 |
镀镍液 | 硫酸镍 | 280g/L | 44-45℃ | 镀液每月净化一次 |
氯化镍 | 40g/L | |||
硼酸 | 35g/L | |||
镍块(金属) | 镍99.5% |
(4)锡电镀:镀件进行镀镍打底后水洗,再进行镀锡的工序,其目的是增加抗蚀性,本项目镀锡工艺为烷基磺酸盐镀锡。镀锡槽中加入 TIN-15、 NB-CD、 NB-RZ、 NB-YR、锡球、氨水。 镀锡工作温度为 20~30℃。
Sn2+是镀液的主盐。主要由烷基磺酸锡和阳极的熔解提供。镀锡液里烷基磺酸主要有三种作用:
(1)防止 Sn2+水解,烷基磺酸具有很强的配位作用,可降低 Sn2+的活度;
(2)提供阴极极化,起到细化结晶的作用;
(3)提高镀液的导电性和分散能力。氨水主要用于调节 PH 值。
阳极反应: Sn-2e→Sn2+
阴极反应: Sn2++2e→Sn
(5)中和:水洗后,镀件表面可能由余酸残留,在镀槽内添加 磷酸三钠中和。
(6)干燥:最终水洗后,为去除镀件表面水,在烘干箱内烘干,烘干温度约 60℃。
具体工艺流程见图2
图2.1.5.1 镀镍/锡线工艺流程图
2.1.5.2镀铜/镍/锡线
镀铜件主要是半导体零件,其材质主要为硅,按照客户要求在铜电镀上进行镍电镀和锡电镀,镀铜/镍/锡线生产工艺如下。
(1)水洗:采用的是三级逆流漂洗,将工件在纯水中进行清洗,洗去工件表面杂质。
(2)活化:将镀件通过酸溶液侵蚀,使其表面的氧化膜溶解露出活泼的金属界面的过程,以保证电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本工艺采用硫酸活化。活化后,立即进行水洗,后进镀槽电镀。
(3)镀铜: 采用硫酸铜镀液进行镀铜,在镀槽中添加硫酸、硫酸铜、 磷铜球。 阳极为磷铜,是镀液中 Cu2+的主要来源;硫酸铜为镀液中的主盐;硫酸, 增加镀液的导电性。 镀铜工作温度为 20~30℃。
阴极: Cu2++2e→Cu、 Cu2++e→Cu+、 Cu++e→Cu;
阳极: Cu-2e→Cu2+、 Cu-e→Cu+、 2Cu+→Cu2++Cu。
采用磷铜阳极, Cu3P 的作用:催化反应 Cu+-e→Cu2+,减少 Cu+的含量;阻止 Cu+进入溶液,促使它进一步形成 Cu2+; 减少微小铜晶体从阳极表面脱落。
(4)镍电镀:本项目镀镍的目的是为了打底,利于表面改质。在镀镍槽中加入硫酸镍、氯化镍、硼酸、镍块,对工件表面进行镀镍。硫酸镍作为主盐,浓度高,导电性能好,能加快镀层的沉积速度、光亮度及整平性;氯化镍,作为去阳极钝化剂,提供氯离子,保证镍阳极的正常溶解,提高溶液的导电性,改善镀液的分散能力;硼酸,主要作用为缓冲剂,稳定电解液的 PH。 镀镍工作温度 44~45℃。
(5)锡电镀:镀件进行镀镍打底后水洗,再进行镀锡的工序,其目的是增加抗蚀性。镀锡槽中加入 TIN-15、 NB-CD、 NB-ZZ、NB-YZ、锡球。 镀锡工作温度 20~30℃。
(6)中和:水洗后,镀件表面可能由余酸残留,在镀槽内添加磷酸三钠中和。
(7)干燥:最终水洗后,为去除镀件表面水,在烘干箱内烘干,烘干温度约 60℃。
图2.1.5.2镀铜/镍/锡线工艺流程图
2.1.5.3镀镍线
(1)研磨: 用研磨机对镀件表面进行处理,研磨时使用除油粉。
(2)超声波脱脂: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产生的空化效应,清洗掉镀件表面沾附的油污,配合使用除油粉,迅速对镀件表面实现高清洁度的处理。超声波脱脂后,经三道水洗后,进行电解脱脂。
(3) 电解除油:在碱性溶液中,以镀件为阴极,采用不锈钢板 为阳极,在直流电作用下,将镀件表面的油污除去。
(4)活化:材料经除油,水洗后表面会生成一层薄氧化膜,它将影响镀层与基本金属的结合强度, 因此,镀前要进行活化,使材料表面产生轻微腐蚀作用,露出金属的结晶组织,以保证镀层与基材结合强度好,活化溶液都较稀,不会破坏材料表面的光洁度,时间通常只有几秒至一分钟,经活化后的材料必须水洗干净后再进行电镀。本工艺采用盐酸进行活化。
(5)无光泽镍电镀: 在镀镍槽中加入硫酸镍、氯化镍、硼酸、镍块,对工件表面进行镀镍。硫酸镍作为主盐,浓度高,导电性能好,能加快镀层的沉积速度、光亮度及整平性;氯化镍,作为去阳极钝化剂,提供氯离子,保证镍阳极的正常溶解,提高溶液的导电性,改善镀液的分散能力;硼酸,主要作用为缓冲剂,稳定电解液的 PH。 镀液温度约 50℃。
(6)活化:使用硫酸,去除镀件表面的氧化膜。
(7)有光泽镍电镀:在镀镍槽中加入硫酸镍、氯化镍、硼酸、镍块,对工件表面进行镀镍。硫酸镍作为主盐,浓度高,导电性能好,能加快镀层的沉积速度、光亮度及整平性;氯化镍,作为去阳极钝化剂,提供氯离子,保证镍阳极的正常溶解,提高溶液的导电性,改善镀液的分散能力;硼酸,主要作用为缓冲剂,稳定电解液的 PH。 镀液温度约 50℃。
(8)活化:使用盐酸,去除镀件表面的氧化膜,后经三道水洗。
(9)综合:在镀液中加入少量的氰化钾,防止镀件表面变色,去除镀件表面可能产生的黄斑。
(10)清洗: 将镀件浸入到甲醇溶液中,清洗镀件。
(11)烘干:清洗后将镀件放入烘干箱内烘干,烘干温度约130℃。
图2.1.5.3 镀镍线工艺流程图
2.1.5.4 镀铜线
(1)水洗:镀件现在镀槽内进行 4 道水洗。
(2)镀铜:将镀件放入到镀铜槽内镀铜,镀液的成分为硫酸铜和硫酸。硫酸铜用来供给镀液中的铜离子,硫酸则起到防止铜盐水解、提高镀液导电能力和阴极极化的作用。
(3)水洗:镀件镀铜后,进行水洗。
(4)烘干:水洗后,将镀件烘干,烘干温度约 130℃。
图2.1.5.4镀铜线工艺流程图
2.1.5.5 镀锡线
(1)脱脂: 电镀前对镀件表面进行除油脱脂处理,脱脂使用除油粉。
(2)活化:使用盐酸,去除镀件表面的氧化膜,活化后水洗。
(3)镀锡: 将镀件在镀锡槽内镀锡,镀锡时使用 TIN-15、NB-CD、 NB-ZZ、 NB-YZ、锡球。
(4)水洗:镀锡完成后,进行水洗。
(5)烘干:使用烘干箱,将镀件烘干。烘干温度约 130℃。
工艺流程见图2.1.5.5
图2.1.5.5镀锡线工艺流程图
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2.2.1 危险源的分布情况
根据使用、贮存危险物质的品种、数量、危险特性及可能引起事故的后果,确定应急
救援的危险源,本公司危险源的分布情况表 2.2.1,
表 2.2.1 主要危险源分布情况表
序号 | 危险目标 | 地点 | 主要危险源 | 主要危险特性 |
1 | 剧毒品储存场所 | 剧毒品库 | 各类危险化学品 | 中毒、火灾、 爆炸 |
2 | 化学品使用场所 | 电镀线 | 各类危险化学品 | 中毒、火灾、 爆炸 |
本项目涉及到的主要危险化学品物料的危害特性见表2-2.2:
表2.2.2 危险化学品物料的危害特性
序号 | 物料 名称 | 危规号/CAS号 | 是否高毒化学品 | 是否重点监管化学品 | 是否剧毒化学品 | 是否易制爆化学品 | 是否监控化学品 | 是否易制毒 化学品 | 火灾危险分类 |
1 | 氰化钾 | 1686/151-50-8 | 是 | 否 | 是 | 否 | 是 | 否 | 戊类 |
2 | 氰化银钾 | 1704/506-61-6 | 是 | 否 | 是 | 否 | 否 | 否 | 戊类 |
3 | 氰化金钾 | 1698/14263-59-3 | 是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戊类 |
4 | 硫酸 | 1302/7664-93-9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第三类 | 乙类 |
5 | 硝酸 | 2285/7697-37-2 | 否 | 否 | 否 | 是 | 否 | 否 | 乙类 |
6 | 盐酸 | 2507/7647-01-0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第三类 | 戊类 |
7 | 次氯酸钠 | 166/7681-52-9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戊类 |
8 | 氢氧化钠 | 1669/1310-73-2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戊类 |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将生产的火灾危险划分为甲、乙、丙等五类:硝酸、硫酸为乙类火灾危险介质,氰化钾、氰化银钾、氰化金钾、盐酸、次氯酸钠、氢氧化钠为戊类火灾危险介质。
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辨识,氰化钾(危规号/CAS号:1686/151-50-8)、氰化银钾(危规号/CAS号:1704/506-61-6)、氰化金钾(危规号/CAS号:1698/14263-59-3)、硫酸(危规号/CAS号:1302/7664-93-9)、盐酸(危规号/CAS号:2507/7647-01-0)、硝酸(危规号/CAS号:2285/7697-37-2)、次氯酸钠(危规号/CAS号:166/7681-52-9)、氢氧化钠(危规号/CAS号:1669/1310-73-2)属于危险化学品。其中氰化钾、氰化银钾为剧毒化学品。
根据《高毒物品目录》(2003版)辨识,该公司所使用的危险物料氰化钾、氰化银钾、氰化金钾为高毒物品。
根椐《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目录》(国务院第445号令,2005年11月1日)辨识,使用的物料中硫酸、盐酸属于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190号令)、《列入第三类监控化学品的新增品种清单》(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1998年6月14日第1号令)进行辨识,本项目中氰化钾为监控化学品。
根椐《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目录(2013年完整版)》辨识,使用的危险物料中无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
根据《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目录(2017年版)》辨识,本项目使用的危险物料中硝酸为易制爆危险化学品。
2.2.2 生产工艺过程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本项目涉及到剧毒化学品氰化钾、氰化银钾的工艺主要为电镀工艺,因此本报告重点对电镀工艺的危险过程进行分析。
1)表面预处理工序:
表面预处理工艺过程会使用到一些酸碱类的除油剂,被操作过程的主要危害为人员的化学灼伤。
2)电镀液配制
本项目电镀液配制的危险主要在于含氰电镀液的配制,含氰电镀液主要依靠人工配制,在配制投料过程中作业人员直接接触到剧毒化学品氰化物,如果操作不慎投料人员可吸入、食入氰化物,氰化物的毒性主要由其在体内释放的氰根而引起。氰根离子在体内能很快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离子结合,抑制该酶活性,使组织不能利用氧。因此在称量、投料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为人员中毒,在配制过程中,如果操作人员未带好劳动防护用品如手套,防毒面具,防护手套有破损;可引起人员中毒。
由于手套、面具等防护用品一般重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这些劳动防护用品上面会沾有剧毒物品,而人体皮肤表面如果有伤口,则可能引起人员中毒。因此早操作过程中每次使用过手套等防护用品后要洗净。
如果在剧毒氰化物接触到酸性物质,则可产生氰化氢气体,可迅速引起人员中毒,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要严禁氰化物与酸性物质接触,一旦发生接触作业人员要迅速撤离。
如果作业人员在接触氰化物后,氰化物的粉尘、液体都可能接触到人员的手、脸部,如果没有清洗手,脸部位,而进行饮食,这时剧毒品可能被食入到人员内,引起中毒,因此操作人员在称量、投料后必须要彻底清洗手、脸、衣服,防止中毒。
3)电镀
电镀主要作用是在电子器件表面镀上铜、镍、金、银等防护性镀层,在进行电镀时要一般要使用氰化物作为络合剂,在电镀过程的操作人员要接触到剧毒品氧化物以及保等有毒物质,另外还使用到直交流电,本操作过程的主要危险为人员中毒和触电。
2.2.3 工艺设备、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本项目使用了机械设备,如作业人员不小心或操作不当,可能会造成机械伤害。设备方面存在的危险因素有以下几种:
1、材质不当:在设备制造时,选用材质不当时,可能因材质存在缺陷,严重影响设备使用寿命,从而引发事故。
2、制造问题:设备制造厂家或企业自己制造设备时因制造技术、工艺不过关,从而生产的设备存在质量隐患,进而引发生产上的事故。
3、安全性附件不全:本项目设备的安全附件,如机械设备的防护罩等,会对设备的安全使用构成隐患。
4、安装不规范:设备在安装时未能按规范要求正确安装,从而存在事故隐患,造成安全事故。
5、保养维修不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因维护、保养不当而导致该设备存在隐患。
6、超期使用:设备在报废期已到后如继续使用,将对生产安全构成隐患。
2.2.4 电镀设备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
1、镀槽清洗
镀槽定期委外清洗。清洗时先将镀槽的残余液抽出,残液委外处理,再
把滤芯取出,放纯水至槽体上限,循环喷淋1h,测试pH值,若与纯水相近,清洗结束,否则,继续喷淋清洗。
镀槽清洗过程中员工接触危害因素的主要环节为电镀残液抽出过程,该过程中员工会接触到电镀槽挥发出的酸雾等电镀槽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若操作不慎,皮肤还可能职业接触到电镀残液,造成化学灼伤、中毒等危害。
2、镀液加液
员工在取药品的过程中接触到所取的化学品,如氰化物、保及其可溶性化合物等,有发生中毒等危险有害因素。
3、采样检验
本项目需要定期对镀槽中溶液的浓度进行检验,取样为人工进行,员工拿吸管吸取一定量的电镀液,送实验室进行化验。在采样过程中,员工接触到电镀槽挥发出的酸雾等危害因素,若操作不慎,皮肤还可能直接接触到电镀液,有造成中毒、化学灼伤等危险、有害因素。
4、镀槽维修和保养
镀槽每班在运行前均会对各项参数和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检查和记录,确保正常运行。根据设备的不同,每3个月或6个月或1年保养1次。在设备检查和保养过程中,员工主要接触到电镀液挥发出的酸雾、氰化氢等,有发生化学灼伤、中毒等危险有害因素。
5、公司电镀生产设备所处环境腐蚀性化学品较多,因此,电机、配电柜、电线电缆等易腐蚀、老化,如果绝缘损坏、维护管理不当、操作不当,易发生触电事故。电气设备还有因接零或接地故障、漏电保护器故障导致设备金属外壳故障带电,引起触电的危险。配电系统和电气设备还存在因绝缘损坏、受潮短路、漏电、过电压、接触不良、过载等原因引起电气火灾的危险。
6、公司电镀线使用低电压大电流的电极,存在电极短路引发火灾的危险。直流电整流器如果冷却不良(室内散热不好或整流器之间距离过近),有过热引发电气火灾的危险。整流器、电气控制柜与镀槽距离过近,有误操作导致腐蚀性电镀液溅及电气设备的危险。
2.2.5 电气设施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到的电气设施,如果不注意用电安全,容易发生过电压、短路、超负荷、绝缘损坏导致触电等火灾爆炸、人身伤害事故。常见电气安全事故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电气系统的设计、线路敷设、用电设备安装不合理,引起火灾或人员伤亡事故。如电气设备载荷和电流载体(电线)规格不符、设备缺相运行或者机械设备故障引起电气线路或设备过载,温度骤升,引起绝缘热击穿路或接地、造成设备烧毁、火灾或触电等事故:照明灯具及高温用电设备与易燃物距离太近,烤燃易燃物引发火灾;
2、电气系统产生过电压(包括操作过电压、外部雷电过电压等)引起电气设备绝缘击穿,发生短路故障,引起火灾事故或人员伤亡:
3、短路。如果因电气线路绝缘损坏造成短路,短路电流极大,极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和设备损坏,甚至导致全厂停电停产,后果十分严重:
4、不严格按照电气安全作业规程规定执行,人为误操作和违章操作,如带负荷断开隔离刀闸,引起两相或三相弧光短路,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事故和设备事故;
5、运行人员巡视检查或检修人员与带电的电气设备裸露部分安全距离不足,引起触电或弧光短路烧伤,造成人员伤亡;
6、雷电的危害。雷电的危害是多方面,按其破坏因素可归纳为3类,突出表现在雷电放电时所出现的各种物理效应和作用。
(1)电性质破坏。雷电放电产生极高的冲击电压,可击穿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电器设备和线路,会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二次反击的放电火花也能够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2)热性质破坏。强大的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高温会造成易燃物质燃烧,而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3)雷电侵入波。雷电在架空线路、金属管道上产生冲击电压,使雷电波沿线路和管道迅速传播。若使电气设备、线路引起短路,会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
(4)防雷装置上的高电压对建筑物的反击作用。受雷击时的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上部与相邻的电气设备、线路之间会产生放电,引起易燃易爆品的着火与爆炸。
另外,雷电还会通过机械性质的破坏、雷电感应、电磁感应而产生破坏性及对人的危害。
2.2.6 危险工艺辨识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公布《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完整版)文件精神,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光气及光气化、电解(氯碱)、氯化、硝化、合成氨、裂解(裂化)、氟化、加氢、重氮化、氧化、过氧化、胺基化、磺化、聚合、烷基化、新型煤化工、电石生产、偶氮化)应加装自动化操作系统。本项目工艺不属于上述危险化工工艺。
2.2.7 危险化学品储运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化学品储运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如下:
1)由于储存容器密封不严或破损等原因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泄漏,或由于未按规定处置废弃有毒有害物料,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造成人员中毒。
2)有毒物料的装卸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者未采取防护措施直接接触有毒物料,会造成人员中毒。
3)未按危险品储存规范,将禁忌物品混存,会造成中毒事故的发生。
4)如果危险化学品委托未具有危险品运输资质的单位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采购、保管人员未经过相关培训、违章作业和搬运中野蛮装卸均有可能造成危险化学品的泄漏,从而引发中毒和物体打击事故。
综上,本项目使用的物料储运过程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为中毒等。
2.2.8 公用工程及辅助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本项目公用工程及辅助系统主要包括供水、供配电,污水零排放设备。对公用工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如下:
1 供水系统
在火灾等事故状态下供水系统不正常,可能由于水压不够而未能进行有效的消防灭火处理而加大救灾难度和事故损失。
2 供电系统
供电系统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是人员的触电,导致触电的原因可能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设备的漏电、防护距离的不足等。
附近变配电室也存在火灾危险因素,一旦发生火灾,不能及时扑救,有可能危及企业产品生产车间的正常生产。
2.2.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
本次评价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18)对苏州**************有限公司使用和储存的危险化学品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1 方法简介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18)。在标准中重大危险源确定为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在标准中根据物质不同的危险特性,将危险物质分为爆炸品、易燃气体、毒性气体、易燃液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有机过氧化物和毒性物质九大类。标准给出了各物质的名称的定义范围及临界量。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有两种情况: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Q1,Q2……,Q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t
2 具体辨识
苏州**************有限公司所使用和贮存的物品氰化钾、氰化银钾、氰化金钾属危险化学品,且在本名录范围之内,其火灾危险性类别属戊类,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18)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进行辨识:
表2.2.9 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最大贮存量
序号 | 物质名称 | 临界储存量(T) | 实际储存量(T) | qn/Qn |
1 | 氰化钾 | 50 | 0.05 | 0.001 |
2 | 氰化银钾 | 500 | 0.004 | 0.000008 |
3 | 氰化金钾 | 500 | 0.004 | 0.000008 |
∑qn/Qn | 0.001016 |
根据重大危险源计算公式:q1/Q1+ q2/Q2……+ qn/Qn≥1
式中q1,q2…,qn为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Q1.Q2…Qn为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存储区的临界量,计算:q1/Q1+ q2/Q2……+ qn/Qn =0.001016<1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苏州**************有限公司生产场所内长期地使用和储存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未达到临界量,未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2.2.10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小结
根据对本项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可知,在工艺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中毒及触电等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为中毒事故。事故产生的后果主要是对人员造成伤亡和伤害。
在生产和设备的维修检修过程中,还存在中毒、触电及高处坠落等危险有害因素,后果主要对人员造成伤亡。
物料储运过程中存在中毒等危险、有害因素。
公用工程及辅助系统主要存在火灾、触电等危险有害因素。
本项目平面布置满足安全要求。通过对周边环境,自然条件危险、有害因素因素分析得知,本项目一旦发生火灾、爆炸、泄漏事故会对相邻的工厂有一定的影响。本项目所处地区的周边环境自然条件对公司的安全生产无明显影响。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本项目未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本项目涉及危险品使用工艺不属于危险化工工艺,不涉及危险工艺改造。
2.3危险目标对周围的影响
苏州**************有限公司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北桥镇,公司北面为**路,隔路往北为苏州********有限公司;南面为********公司、**************有限公司、*************公司;西面为广济北路;东面为河道。公司周边的单位如果发生意外火灾,可能对本项目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还将对本项目的生产安全造成威胁,同样本项目有意
外也可能会对临近的工厂造成威胁,在安全生产管理有效的前提下其风险可控。本公司主要事故类型为:火灾、爆炸、灼伤,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触电、化学品中毒、中暑、有限空间,车辆伤害、职业病危害等
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应急指挥部:总经理、各部门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组成;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置在主厂房一楼,门卫作为备用指挥部
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总经理
副总指挥:安全员
应急救援组:生产部+工程部
通讯联络组:生产部课长
抢险救灾组:工程部课长
警戒疏散组:仓库主管
医疗救护组:行政部经理
后勤保障组:财务部经理
日常工作及一般事故由行政部负责。发生重大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组成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经理任总指挥,安全员任副总指挥,负责全厂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注:如果总经理不在厂内时,由副总,安全员、生产部课长、工程部课长及其他应急指挥部成员等依次接替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公司应急组织架构如下图:
图3.1.1 公司应急组织体系架构图
3.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1) 应急指挥部
主要职责:是负责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领导和决策工作。负责本企业“应急预案”的制定、修改;确定安全生产应急处置的指导方案,统一协调应急状态下的各种资源。带领或指派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人员和专家组人员,赶赴现场处置安全生产事故。
(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应急指挥办公室是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职能由生产部担当,负责应急准备,事故发生时接受报告、信息报送、组织联络应急状态下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
(3) 应急指挥部成员职责及分工
1) 总指挥
Ø 对整个应急事件给以指导和命令;
Ø 接到应急信号后,立即到达应急现场组织指挥与控制工作;
Ø 组织应急事件侦察,掌握应急事件的发展情况,确定主要应急的方向,及时处理以控制事件蔓延的力量;
Ø 依据拯救与控制需要,确保人员安全疏散,同时依据应急事件急情状况报告当地应急管理部门;
Ø 政府应急部门到达现场时,要及时向政府应急总指挥报告情况,服从统一指挥,按照统一布置,带领员工贯彻执行;
Ø 当紧急情况结束后,决定撤除“紧急”信号。
2) 副总指挥
Ø 协助总指挥对应急现场的指挥工作,当总指挥不在时可履行其职权;
Ø 不断检査和观察应急事件发展的情形,并将结果报告给总指挥;
Ø 组织应急现场的警戒工作;
Ø 组织现场应急救护工作。
3) 通讯联络组
Ø 协助政府做好厂区以及周边企业人员的通知工作;
Ø 负责与各应急小组及对外有关部门的通选联络和情况通报;
Ø 负责事故扩大条件下,请求社会救援工作;
Ø 负责网络信息与上级的联系、汇报;
Ø 负责应急行动中临时通信器材的配备和保障工作。
4) 警戒疏散组
Ø 协助做好厂区以及周边企业人员的疏散引导工作;
Ø 负责事故现场周边的警戒工作,控制人员进出并予以记录;
Ø 负责事故时断电、断气、道路管制和交通指挥引导,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区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
5) 抢险救灾组
Ø 负责查明事故的部位和范围,组织和指导现场灭火工作;
Ø 负责事故条件下设备抢修、控制事故,以防事故扩大,获得地方消防部门的抢险力量和技术支持;
Ø 负责事故时断电、断气、道路管制和交通指挥引导,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区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
Ø 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的洗消、监测工作;
Ø 事故得到控制后,负责现场恢复工作,并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
6) 医疗救护组
Ø 负责事故现场伤员清洗、包扎和简单院前急救工作;
Ø 负责配合车辆运送、转移伤员,如有必要配合护送;
Ø 负责配合医院提供伤情、对应物料的SDS提供、对应的急救措施协调。
7) 后勤保障组
Ø 负责参与抢险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抢救物资的供给;
Ø 负责日常应急物资、器材的储存和维护保养;
Ø 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及应急时期急救医疗金的保障;
Ø 负责组织车辆运送、转移伤员、救援物资。
3.3 各级应急机构主要负责人替补原则
应急指挥部、各专业组主要负责人因各种原因缺位时,各组长由各部门按企业行政领导职务顺序予以替补,相同职务按照联系方式每个分组的次序予以替补。
4 预警及信息报告
4.1 危险源监控
公司对危险目标进行辨识,制订管理方案,组织制订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认真做好措施落实工作,建立日常监视和测量机制并以实施,使危险目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目前公司生产厂房的各生产车间、危化品仓库等按照要求配置了消防器材等。
公司对于危险源的监控由各责任部门、车间按照制定要求进行日常的管控,公司强化制度执行,利用各种形式、途径开展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作业风险意识。
对于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和设施的特种设备,定期组织进行检验,保证无隐患运行,同时本公司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参加定期的专业培训。
4.2 预警
4.2.1 事故预警的条件
公司出现生产安全事故,按照三级预警级别行动。
(1) 一级预警条件:
1) 政府部门及周边公司发布较严重预警信息时;
2) 发现重大隐患,不能整改或不能控制可能造成较大火灾等事故时;
3) 发现初起火灾不能控制且有蔓延趋势时。
(2) 二级预警条件:
1) 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火灾或设施设备重大损坏时;
2) 发生火灾,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时;
3) 发现事故隐患并能有效控制时。
(3) 三级预警条件:
1) 发现一般事故隐患时;
2) 发现有发生火灾趋势时;
3) 发现隐患能及时排除时。
4.2.2 预警信息发布的方式、内容和流程
(1) 预警信息发布方式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故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各部门应采取的防范措施和发布机关等。主要发布途径有内部电话、紧急通知、张贴告示等。相关政府应急部门、公司应急指挥部、各应急小组之间的通信方法、联系电话详见“附件:外部救援单位、政府有关部门、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有关联系表”。
(2) 预警信息的内容
发布预警信息时应说明清楚:事故类型、规模、影响范围、发生地点、介质、发展变化趋势、有无人员伤亡、报告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
(3) 预警信息发布的流程
预警信息发布流程为:第一发现人à现场管理人员à应急指挥部à政府部门。
预警级别等预警信息由应急指挥部确定后统一发布和解除,并根据事故影响的程度报安监部门。各应急组织与部门根据发布的预警级别,开展应急宣传、救援与人员疏散工作。
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4.3.1 信息报告
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第一发现人发现后,立即向现场管理人员报告,现场管理人接到报警后,根据事故发生地点、种类、强度和事故可能的危害方向通知本公司应急指挥部有关人员,报告事故情况,以及可能的应急响应级别。
应急指挥部和各应急行动组成员联系电话见“附件5:公司内部通讯联络方式”。
4.3.2 信息上报与通报
(1) 事故信息上报分级
本公司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者较大涉险事故,公司负责人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于1小时内报告事故发生地区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公司在依照上述规定报告的同时,应在1小时内报告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公司在依照以上规定报告的同时,可以立即报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本公司在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时,还应协助做好向可能受影响的周边企业、周边居民的通报和应急疏散工作。
(2) 报告和通报的信息内容
1) 将要发生或己经发生事故或泄漏的危险目标名称;
2) 通报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3) 事故危险物质名称,该物质是否为极危险物质;
4) 事故时间或预期持续时间;
5) 事故的简要经过;
6)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7) 已经采取的措施;
8) 气象条件,包括风向和预期公司外效应;
9)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4.3.3 信息传递
事故发生后,本公司内部可通过固定电话、手机、手提喇叭等方式进行事故信息的报告;公司指定通讯联络组对外部主管部门、周边企业及居民通报事故信息。相关联系信息详见“附件:外部救援单位、政府有关部门、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有关联系表”。
5 应急响应
5.1 响应分级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的级别,结合本公司管理实际,本预案应急响应由高到低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具体见表5.1.1。
表5.1.1 应急响应分级表
应急类别 | 发生的事故等级 |
一级响应(启动地方政府级应急预案) | 相关作业安全事故:较大事故及以上等级事故 |
自然灾害事故:二级重大及以上等级事故 | |
二级响应(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 | 相关作业安全事故:一般事故 |
自然灾害事故:三级重大自然灾害事故 | |
三级响应(启动部门级应急处置方案) | 相关作业安全事故:轻微事故 |
(1) 三级响应
三级——轻微事故,是指可控制的异常事件或容易被控制的事件。可向外部通报,但不需要外部援助。
(2) 二级响应
二级——一般事故/三级重大自然灾害事故,是指影响不会超出公司边界的事故,外部人群一般不会受事故的直接影响。在这种级别下,若公司的救援人员已经不能或不能立即控制事故,需要外部援助,则应一级响应。
(3) 一级响应
一级——较大事故及以上等级事故/二级重大及以上等级事故,是指需全体应急或社会应急的事故,是最严重的紧急情况。一般情况下,只要控制火场不蔓延,就不需要启动一级响应;当本公司应急处理能力不足以对付突发事故时,应立即启动一级应急救援,争取社会力量支援。
5.2 响应程序
5.2.1 事故应急响应程序
(1) 事故发生现场
根据事故的种类,现场人员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自救或互救,同时报告应急指挥部,公司安全负责人应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启动本应急预案。
(2) 应急救援部门
1) 应急指挥部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事故发生部门负责人查明事故情况(事故类型、事故发生地点、事故严重程度等),报告公司安全负责人或直接下达按应急救援预案处理的指令,通知指挥部成员及消防队、医疗救护队、抢险灭火组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2) 抢险灭火组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参与灭火救援,医疗救护组与抢险灭火组查明现场受伤人员情况后,以最快的速度使受伤人员脱离现场,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受伤人员进行清洗、包扎或输氧急救,严重者立即送医院抢救。
3) 指挥部成员到现场后,根据事故情况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时,应另请救援。
4) 安全负责人到事故现场后,会同发生事故部门确定事故范围,作出局部或全部停机决定,若需要紧急停机则通过公司相关人员迅速执行。
(3) 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1)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作业人员根据事故状态做出撤离的决定,撤离时应该从安全通道撤离。撤离后由班组长清点人数,若发现人员减少,应迅速报告部门主管领导,或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指挥部作出救援方案并实施。
2) 当事故状态扩散,需要疏散事故周边人员时,应急指挥部下达疏散命令,并根据当时风向将周边人员分别疏散至紧急集合点,各班班组长根据当天上班人数清点人员后向部门主管汇报。
3) 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应及时报告应急指挥部。
4) 若事故迅速扩散,有可能波及周边单位或村庄时,应急指挥部迅速通报当地政府应急值班室)或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值班室(苏州市相城区应急管理局),由当地政府向周边单位、村庄作出紧急疏散的命令。
(4) 危险区的隔离
1) 沿厂房周围道路为第一层隔离区;厂区外道路为第二层隔离区。
2) 事故现场采用警示标志、拉线、人员警戒等方式进行隔离。
3) 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由交通管理部门实施;厂内道路的隔离、疏导由安保人员实施。
(5) 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1) 生产装置采用现场指示和仪表显示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
2) 现场事故扩散时,由应急指挥部通知周边人员及抢险人员及时撤离,撤离的方位与距离由应急指挥部下达。
3) 应急救援队伍由应急指挥部统一调度。
4) 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有:及时消灭初期起火和应急救援队伍的迅速反应、应急指挥部门的正确决策等等。
5) 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有:及时通报上一级组织,疏散周边人员及增援救援力量,及时撤离抢救人员,实施各级应急预案或措施。
(6)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医疗救护组接到报警后应迅速赶赴现场,在应急指挥部领导下设立临时救护点,对伤员及时救治。
(7) 现场保护
事故发生后,由抢险灭火组对事故现场实施保护。
(8) 现场恢复
1) 事故得到控制后,立即组织检查、清理:
2) 在公司主要负责人指挥下,组织由综合部和发生事故的部门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调查事故原因和落实防范措施,并对责任者进行处罚。
3) 在公司主要负责人指挥下,组织由综合部、应急指挥部和发生事故的部门参加的抢修小组,研究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尽早恢复生产。
4) 在恢复现场前,公司主要负责人应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保留现场。涉及重伤以上伤亡事故、火灾事故需由苏州市相城区应急管理局以上政府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的事故,在相关事故调查组未完成现场勘查或调查前,不得破坏事故现场。
(9) 应掌握信息的内容
1) 事故现场有无人员被困、数量和所处地点以及抢救疏散的通路。
2) 有无着火、爆炸、毒气、触电和建筑物倒塌的危险。
3) 有无受到险情威胁的重要物资、设备、档案和资料,其数量、位置和实施疏散保护的可行性。
4) 可利用的水源及供水能力。
5) 参战力量和灭火剂、器材装备等情况。
6) 灾害事故现场周围的道路以及周围环境情况。
7) 灾害事故当日气象条件。
本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程序示意图见图5.2.1。
图5.2.1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程序示意图
5.3 处置措施
5.3.1 救援行动
(1) 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现场指挥部成立前,事发现场人员和先期到达的应急救援队伍应辨明情况,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全力控制事故灾难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事故(事件)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譬如切断相关电源,防止发生触电事故;使用灭火器,扑灭初期火灾;使用医疗用品,抢救伤者等。
(2) 现场指挥部成立后,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等工作。通讯组应派专人去路口引导救援人员。警戒疏散组正确引导其他人员向疏散通道疏散。公司视情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
(3) 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现场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及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4) 当事态超出响应级别,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及时报请上级和属地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实施救援。
5.3.2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现场指挥部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
5.3.3群众的安全疏散
现场指挥部要立即组织对事故或险情现场群众进行疏散、转移、避险,并报告政府应急机构或有关部门,协助对群众的疏散、转移工作。安全疏散路线参见周边道路交通示意图和疏散路线图(附件8)。
5.3.4 现场检测与评估
根据需要,现场指挥部成立事故现场检测、鉴定与评估小组,综合分析和评价现场情况,查找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订现场抢救方案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检测与评估报告要及时上报。具体参见各项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5.4 应急结束
事故应急结束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 事故现场已得到控制;
(2) 事故现场及相关影响范围内的环境符合有关标准;
(3) 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己经消除;
(4) 已完成撤离和交接程序。
经应急指挥部检査评估,符合上述条件后,经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宣布现场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还需明确以下事项:
1) 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2) 需向事故调查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3)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6 信息公开
生产安全事故及处置工作的信息发布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有关规定进行。对于生产安全事故,未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不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相关信息统一由政府部门发布,公司应协助政府进行信息发布。在信息发布过程中,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内容详实、及时准确。新闻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接受记者采访、向媒体提供新闻稿件等,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或公司总经理负责作为对媒体及公众的发言人,主要通过媒体与 110 治安警向民众发布事故应急信。
7 后期处置
事故应急结束后,应做好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医疗救治、人员安置、善后赔偿、保险、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必要的预案修订等后期处置工作。
7.1 污染物处理
所有事故应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必须及时、全面、彻底清理和统一收集,并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分类处理。对于普通废物可以归入生活施工垃圾由环卫部门回收处理,对于含有危险废物的污染物必须统一收集后交由具有环保部门认可的相应废物接收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转移危险废物必须按环保部门的规定办理危险废物转移手续。
7.2 事故后果影响消除
事故后果影响包括事故对现场、环境和公司声誉造成的影响。事故应急结束后,要配合安监、消防、公安等事故调查处理部门人员保护好事故现场,设置警戒线、划定事故现场范围,禁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本公司相关人员要积极配合事故调查处理部门查清事故原因、经过,制订和落实事故整改和防范措施,防范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本公司应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持续的跟踪监测,持续积极地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尽量,减少事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本公司应利用媒体等渠道进行积极正面的宣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进而提升公司形象,逐步消除事故带来的不良影响。
7.3 生产秩序恢复
为减少事故带来的生产损失,事故应急结束后,在取得政府同意的前提下,要采取积极措施尽快恢复本公司的生产。生产秩序恢复需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稳定员工思想;二是对事故造成损坏的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和场所积极修复,尽快使设备设施满足生产条件;三是做好事故整改和防范措施,做好员工的安全教育,确保后期安全生产。
7.4 医疗救治
在事故发生时,本公司相关部门应能有组织、有秩序、及时有效地救治伤病员。如需送医院救治的,医疗救护组应组织立即就近送往医院。
7.5 人员安置
为妥善照顾疏散人员,本公司警戒疏散组应为疏散人员提供安全的临时安置场所。
人员安置过程中应考虑以下步骤及要点:
(1) 对需要安置的人群进行数量估测;
(2) 明确可用的临时安置场所;
(3) 保障临时安置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4) 对临时安置场所的治安、医疗、防疫作出安排;
(5) 保证每个临时安置场所有清晰可识别的标志和符号。
7.6 善后赔偿
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周边企业、居民点生产生活影响的,本公司应急指挥部应积极主动地与伤亡人员及其家属、受影响区域的人员进行沟通和协商,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及时救助,并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赔偿。
7.7 保险
事故发生后,根据本公司已办理的相关责任险或其他险种,由公司财务部门联系保险机构开展相关的保险受理和赔付工作。
7.8 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
应急结束后,由应急指挥部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参加应急的相关单位人员对抢险过程进行总结,分析评议应急响应过程中的成绩与不足,对抢险过程中应急行动的程序、步骤、措施、人力、物力等是否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进行评估,总结评估结果并形成报告,根据总结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7.9 事故调查报告、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指挥部要认真分析总结应急救援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并及时报至公司。同时,公司事故调查组及事故发生单位要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8 保障措施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应急指挥部成员及应急队员应保证信息联系畅通,没有安装固话或外出时要保证手机24小时不关机,在外地出差相关领导必要时应立即赶回,应急值班室实行24小时值班,本公司也同时采取网络、固定/移动电话、传真等相结合的通讯方式,保证应急预警、报警、警报、指挥等活动信息交流得快速、顺畅、准确,做到信息资源共享。
应急指挥部成员及应急队员不得随意更换电话号码。若电话号码发生变更,相关人员必须在变更之日起48小时内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指挥部需在24小时内向各成员和部门发布变更通知。
8.2 应急队伍保障
本公司成立应急指挥部,下设5个专业应急班组:通讯联络组、警戒疏散组、抢险灭火组、医疗救护组及后勤保障组。
本公司外部应急队伍主要包括公安、消防、应急医疗队伍及周边志愿应急队伍。
8.3 物资装备保障
为保障应急需要,本公司在适当部位设置有应急器材、物资。应急器材、物资指定专人管理,确保应急器材、物资种类、数量、性能、存放位罝符合应急需要;本公司每年初制定严格的检査保养计划,按月、季、半年不同周期分类对所有应急器材、设施进行检査,及时补充和维修维护,确保各处应急器材、物资的数量和性能满足随时使用的需要。应急救援物资如附件所示
本公司应急器材、物资主要包括:
(1) 医疗器材:应急药箱、药品、院前急救器具;
(2) 抢救工具:一般公司内常备工具即基本满足使用;
(3) 照明器材:手电筒、应急灯36伏以下安全线路、照明灯具等;
(4) 通讯器材:电话、手机、对讲机、报警器等;
(5) 消防器材:灭火器日常按要求配置,与消火栓紧急情况下集中使用。
8.4 经费保障
本公司保证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经费的来源、额度,单项列支报公司领导批准。一旦发生事故,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小组所需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经费不受预算限制,由公司财务部负责落实拨付手续,保障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8.5 其他保障
8.5.1 医疗保障程序
本公司医疗救护组同时负责医疗救护保障工作。医疗救护保障工作主要职责为根据总指挥命令第一时间拨打医疗救护电话120求救,对伤病员采取适当救护措施,并尽快将抢救出来的伤员送往医院。
8.5.2 供水供电保障程序
通讯联络组当接到本公司应急指挥部关于公司出现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时,应立即了解事故详细地点及所在区域的供水、供电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汇报现场情况,同时立即组织人员到事故现场附近协助供水、供电调节工作。
8.5.3 交通运输保障程序
应急响应时,本公司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应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交通资源,无法满足救援需求时应立即请求交通部门、外部运输单位提供交通支持,保证及时调运有关应急救援人员、装备和物资。
9 应急预案管理
9.1 应急预案培训
为确保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实施快速有效,本公司采取多种形式对应急救援人员、其他生产/辅助员工进行相应应急知识或应急技能培训。本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做好相应记录,并做好培训结果的评估和考核记录。
9.1.1 应急培训内容
(1) 应急救援人员
由公司安全部门组织应急救援人员每年上半年、下半年进行2次应急救援培训。
1) 所有应急救援人员应充分了解自己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位置和角色;
2) 所有应急救援人员应充分了解当前公司危险性的现状;
3) 所有应急救援人员应充分了解正确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通知程序和工作所需的详细操作程序;
4) 所有应急救援人员应充分了解基本的危险评估方法;
5) 所有应急救援人员应充分了解如何鉴别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6) 所有应急救援人员应充分了解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控制事故设施、设备;
7) 所有应急救援人员应充分了解对偶然性化学品事故采取有效措施的方法;
8) 所有应急救援人员应充分了解对非偶然性化学品事故采取有效措施方法;
9) 所有应急救援人员应充分了解使用现场消防设施、应急救援设施。
(2) 其他生产/辅助员工
由本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对其他生产/辅助员工每年1次进行应急预案内容培训,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或观摩。
1) 所有员工必须熟悉各种危化品的理化特性知识及现场自救知识;
2) 所有员工必须进行消防器材使用训练,能熟练使用现场各种灭火器材;
3) 所有员工必须进行现场防护器材使用训练,使之能熟练使用各种器材。
9.1.2 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
本公司计划每年至少开展应急培训2次,可采取内部培训或委托有资质培训单位对全体员工进行应急培训,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制订计划并组织实施。应急培训可采取教师讲授应急预案、座谈讨论、现场操作培训、开展消防安全活动等方式。
培训内容应以本预案前章节提到内容为主。员工参加应急培训每年应不少于2次。
9.1.3 应急培训的评估
每次培训完成后,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培训效果的评估采取考试、现场提问、实际操作考核等方式,并对考核结果进行记录。对于关键应急岗位的人员,如果考核不合格,应帮助不合格人员继续补习,直至合格为止。
9.2 应急预案演练
9.2.1 演练组织与准备
(1) 成立演练策划小组
演练策划小组是演练的组织领导机构,是演练准备与实施的指挥部门,对演练实施全面控制,其主要职责如下:
1) 确定演练目的、原则、规模、参演的部门,确定演练的性质与方法,选定演练的地点和时间,规定演练的时间尺度和公众参与的程度;
2) 协调各参演单位之间的关系;
3) 确定演练实施计划、情景设计与处置方案;
4) 检查和指导演练准备与实施,解决准备与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重大问题;
5) 组织演练总结与评价。
(2) 演练方案
根据不同的演练情景,由演练策划小组编制出演练方案并组织相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做好相关演练物资器材和人员准备工作。
演练情景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以下注意事项。
1) 应将演练参与人员、公众的安全放在首位;
2) 编写人员必须熟悉演练地点及周围各种有关情况;
3) 设计情景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4) 情景事件的时间尺度最好与真实事故的时间尺度相一致;
5) 设计演练情景时应详细说明气象条件;
6) 应慎重考虑公众卷入的问题,避免引起公众恐慌;
7) 应考虑通信故障问题。
9.2.2 演练范围与频次
本公司计划每年至少组织进行2次综合预案演练,每年至少进行2次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演练。
9.2.3 演练评估和总结
演练前要制定演练进程控制一览表和演练记录表,由专人对演练进程实施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演练进度情况和处置实施情况,及时发现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演练结束后,参加演练的人员应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评估,提出演练过程存在的问题,根据演练情况对本公司的应急资源(人力、物力资源配备)、应急程序和应急能力作出评价,提出改进意见,评估和总结情况要形成演练评价总结记录并及时改进。
9.3 应急预案修订
本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每年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一次评审与更新。若预案内容发生变更、修订,则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将更新版本的预案重新发放,预案内容变更、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存档。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
1) 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
2) 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3)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等相关规范性文件废除、颁布或更新,预案内容与其冲突的;
4) 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使用,或作业内容出现新变化;
5) 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6) 预案运行过程出现的问题(如缺项、不合理项)等影响了预案有效实施的;
7) 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8) 发生其他须对预案更新的合理事件的。
9.4 应急预案备案
本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各备一份交与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急指挥部(及各成员人手一份)、苏州市相城区应急管理局留存。本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在苏州市相城区应急管理局进行备案。本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若发生变更、修订,则应在变更、修订完毕后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9.5 应急预案实施
本综合应急预案自2020年6月2日颁布,2020年6月10日起实施,由本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综合应急预案的制订与解释。
10 奖惩
10.1 实施目的
为加强公司员工积极投身、参与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规范应急救援行为,提高救援能力,保障应急预案的贯彻执行,本公司制订了相应的奖惩计划。
10.2 适用范围
奖惩计划适用于本公司内全体员工。
10.3 奖惩标准
奖励分为:通报表扬、加薪、晋升;
处罚分为:批评、警告、记过、开除、绩效扣分。
10.4 奖惩内容
本公司制订的应急救援奖惩计划内容见表10.4.1。
表10.4.1 公司应急救援奖惩计划
奖励内容 | ||
奖级 | 奖励事项 | 奖励措施 |
通报表扬 | ①救援过程中见义勇为的 ②对违纪现象勇于制止的 ③领导有方,带领应急队伍实施有效救援的 ④能适时完成应急指挥部部署的救援任务的 | 在全公司予以公开表扬,直接进入本公司年度优秀员工评比 |
加薪 | ①救援活动中为公司挽回重大损失的 ②对防范公司风险提出切实可行措施的 ③针对目前应急预案提出积极改进措施、适时及时更新的 | 按照100-5000元颁发奖金,并加薪100-1000元/月 |
晋升 | ①在一年内累计获奖三次及以上的 ②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③由公司界定的其他可晋升的 | 给予晋升奖励 |
处罚内容 | ||
罚级 | 处罚事项 | 处罚措施 |
批评 | 应急人员未按照公司规定穿着个人防护用品的 | 在全公司予以通报批评,取消本公司年度优秀员工评选资格 |
警告 | ①各部门人员未对本岗位设备(尤其是关键设备)进行点检的 ②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指挥不当或未进行有效部署的 | 给予警告处分 |
记过 | ①对能够预防的事故不采取积极措施避免的或因未上报使公司利益受损的 ②向上层领导提供不符合事实情况的 ③应急救援过程中自由散漫、不积极参与救援的 | 给予记过处分 |
开除 | ①擅自旷工,导致事故发生时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并进而引发公司遭受重大损失的 ②经多次培训演练仍不能掌握自身岗位所需的自救、施救能力的 ③在救援过程中不服从指挥、扰乱秩序、延误事故控制,并进而引发公司遭受重大损失的 ④无正当理由连续旷工15日或年累计旷工30日,并进而导致公司应急组织体系无法正常运行的 ⑤由公司界定的其他应开除的 | 对员工作除名处理,必要时移交司法机关 |
二、专项应急预案
2.1 电镀场所化学品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第1章 目的
为完善电镀场所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做好意外事故应急救援,使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确保员工安全和健康,特制定作业场所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2章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1 电镀作业场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
电镀作业场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氰化钾、硝酸、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具有有毒、强腐蚀的危险特性。。
2.2 危险化学品危险源分布情况
上述物质在突然泄漏、管理与操作失误或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客观存在人员中毒、火灾、腐蚀、灼伤等严重事故的潜在危险。为此公司生产现场设有下列安全设施:
1)公司配备了氰化物中毒解毒药品。
2)公司配备了防毒面具。
3)作业场所配有防酸、碱手套、口罩等。
4) 配备洗眼器、喷淋装置。
5)电镀槽设置了加盖、加锁防盗装置。
6) 作业场所设有避雷装置。
7)防雷装置、静电消除装置每年检测一次,数值在规定值范围内,测试为有资质单位。
8) 作业现场配有足量消防器材。
2.3 事故类型
1) 中毒(各类化学品);
2) 火灾、爆炸(氰化物与酸接触产生的氰化氢气体);
3) 腐蚀、灼伤(硝酸、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
4) 泄漏(硝酸、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
5) 人体意外接触(强酸、强碱)伤害。
2.4 危害程度分析
1)生产过程中使用到氰化钾、硝酸、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是危化品和毒害品,如作业过程中个体防护不良,人员食入或触及,有可能引起中毒事故。
2)危化品使用、保存过程中被盗,可能会引起社会危害。
3)危化品遇酸产生易燃易爆气体引起火灾事故。
4)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腐蚀性物料硝酸、硫酸、氢氧化钠等,这些物料由于泄漏、防护不当可能接触作业人员人体,会对人体造成较强的化学灼伤, 引发腐蚀、中毒等危险。
5)危化品物料在输送、搬运、作业场所临时贮存、使用过程中;人员误操作,加入物料过量,造成外溢,引发中毒、火灾、化学灼伤及腐蚀等危 险。
6) 违章用火、明火及可能产生火灾、爆炸危险。
7)危险化学品使用作业过程中未严格遵守工艺作业指导书,违反安全作业 规程,安全管理措施未落实和违章操作引发各类中毒、火灾和伤亡事故。
第3章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参见“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 1.6 条款。
第4章 作业场所化学品事故应急小组
4.1作业场所化学品事故应急小组人员情况
作业场所化学品事故应急小组人员见表 4。
表4 作业场所化学品事故应急组织机构人员表
序号 | 姓名 | 职务 | 手机 | 备注 |
1 | ||||
2 | ||||
3 | ||||
4 |
4.2 作业场所化学品事故应急小组职责
1) 负责、指导现场人员对危化品中毒人员进行施救。
2) 负责初起之火的现场扑救及现场救助。
3) 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车调度工作;负责灭火、泄漏物控制、 泄漏物处理。
4) 负责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现场人员清点工作。
5) 通讯联络工作。
6) 负责抢险救援物资消防器材、医疗用品等的供应及运输工作。
7) 负责救援中伤员救治、运送工作。
第5章 各类事故应急程序
我公司在使用过程有可能发生剧毒品中毒、强酸、强碱腐蚀灼伤事故,必须采取应急救援措施。
5.1 生产作业区中毒、火灾事故处理
1) 最先发现者应立即给予中毒人员吸入解毒药品(亚硝酸异戊酯),同时向安全部门和事故部门进行报警,并立即送医院救治。
2) 最先发现剧毒品泄漏,立即向安全部门和事故部门进行报警,并想办法关闭事故阀门、迅速切断现场的电源,要求附近相关人员立即撤离现场。
3) 若发生火灾事故,最先发现者应立即向环境安全部和事故部门进行报警,并想办法关闭事故阀门、迅速切断现场的电源,要求附近相关人 员立即撤离现场。
4) 接警后,环境安全部门应迅速通知相关部门,要求查明泄漏设备和原因, 下达按应急救援预案处置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指挥领导小组成 员和专业救援小组迅速赶往事故现场,迅速组织人员对泄漏的危化品进 行收集、清理。
5) 通讯联络组按专业对口,迅速向上级安监、公安、环保、消防、卫生等部门机关报告事故情况。
6) 指挥领导小组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及危险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小组立即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时,应向外请求支援。
7) 公司内义务消防队到达事故现场后,佩戴好空气面具、防护眼镜,首先 查明现场有无受伤或中毒人员,若多人烧伤,应区别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进行急救。经初救后,速送附近医院。初起火灾可用干粉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扑救。若不能控制火势,视情况,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决定切 断可燃物质的来源或停车,冷却设备和管线,启动厂区消防系统,立即 向消防大队请求支援。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 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8) 警戒保卫组到达现场后,迅速在事故现场设岗,划分禁区并加强警戒和 巡逻检查,当爆炸危险及到厂内外人员安全时,应迅速组织有关人员疏 散厂区内外群众,向安全地带转移(一般为上风向的安全处)。
9) 医疗救护组到达现场后,立即做好施救准备工作,将伤员搬离现场,尽快脱去着火衣服,如来不及脱衣,就地慢慢滚动或用水浇灭。严禁奔跑呼叫或用双手扑打火烟,以免引起呼吸道和双手烧伤。如伤员口渴,可饮盐开水、盐豆浆等,不可喝生水或过多喝开水。
10) 物资供应:由采购科、物流科有关人员组成。接到指令后,迅速召集
全部人员现场待命,做好现场急救物资供应的保障工作。
11) 抢险扑救组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抢修指令,抢修人员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对设备进行抢修,并收集、清理泄漏物。
12) 抢修或焊接管线、设备时,应进行吹扫、置换,施工现场应有人员监护。
13) 当事故控制后,指挥领导组要会同有关部门立即展开现场事故调查,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5.2 强酸、强碱重大泄漏处理
原料药作业场所使用的腐蚀品为硫酸、氢氧化钠等:
1) 最先发现者应立即向环境安全部门和本部门进行报警,并并想办法关闭事故阀门。
2) 接警后,环境安全部门应迅速通知相关部门,要求查明发生泄漏部位、 泄漏量大小以及酸雾扩散方向,下达救援处置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 通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和专业救援小组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3) 环境安全部门协助制造科、业务科,迅速查明事故发生点,泄漏部位和原因。凡能通过切断泄漏物和转移泄漏物等处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则 以自救为主。如泄漏部位自己不能控制的,应向指挥领导小组报告,并 提出堵漏或抢修的具体措施。
4) 医疗救护组到达现场后,立即做好施救准备工作,发现有人被泄漏物灼 伤,要立即动员脱掉污染衣着,先抹去残留泄漏物,然后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再送住医院。
5) 物资供应:由采购科、物流科有关人员组成。接到指令后,迅速召集本部人员现场待命,做好现场急救物资供应的保障工作。
6) 根据泄漏量情况通知应急病领导小组有关人员,泄漏物流入下水道或流出厂外的要通知政府有关部门。
7) 抢险扑救组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抢修指令,迅速穿戴好防护 衣裤,必要时穿戴防毒面具,进行设备抢修堵漏,围堵泄漏物流向污水处理站,要动用一切手段控制事故区域内残余泄漏物:抽空泄漏储罐,流向备用储罐,控制事故以防扩大。
8) 利用防护堤堵拦泄漏硫酸,必要时利用液压泵抽至槽车转移。(硫酸、盐酸泄漏用砂土、纯碱、石灰石中和地面的积酸,防止污染水体;氢氧化钠、泄漏用砂土、酸中和地面的积酸,防止污染水体。)
9) 在储罐放尽并彻底冲洗后,迅速抢修泄漏部位、更换管道、阀门。
10)当事故控制后,指挥领导组要会同有关部门立即展开现场事故调查,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5.3 人体意外接触(强酸、强碱)伤害
根据化学危险品的性质和接触的途径分别采取以下措施:
1) 根据伤者的状况决定使用厂车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2) 立即对伤者实施救护,施救者(主要由各楼层现场救护员)要做好个体防护佩戴合适的防护器。
3)迅速将伤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松开衣领和腰带,取出嘴中异物,保持呼吸通畅。
4) 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5)皮肤接触强腐蚀性和易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的物质时,应迅速脱去污染的衣服,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或肥皂水彻底清洗,冲水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
6)眼睛受污染是应使用洗眼器,用流水彻底冲洗,不得少于15分钟,冲水时应提起眼睑,边冲边转动眼球。
7) 口服中毒者,应首先催吐。催吐前给饮水500~600mL,然后引吐。强腐蚀性毒物,则不能催吐,应饮牛奶或蛋清,以保持胃粘膜。
8) 迅速送医院。
第6章 注意事项
1) 每次事故发生后,应及时检讨救援预案的合理性,不断完善。
2) 经常储备应急救援的有关物资,消耗后应及时补充。
3)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确保事故万一发生时能按程序进行。
4) 事故责任单位是指事发当时负责该化学危险品运输、储存或使用的部 门。
5) 安全组负责应急救援设备、物资的管理。
6) 各从事接触危险化学品的部门应成立持有内部化学危险品的上岗证的人员组成的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理小组。
2.2.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 压力容器事故风险分析 根据公司的生产情况,压力容器为空气储气罐,可能发生的事故为爆炸。主要原因是由以下情况造成的:
1)容器结构不合理,设计计算有误,粗制滥造、错用材料、强度不足等,尤其是焊缝 质量低劣,没有执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
2)安装不符合技术要求、安装附件规格不对、质量不好。
3)运行中超压、超负荷、超温。
4)没有执行定期检验制度。
1.2 压力管道事故风险分析 根据公司的生产情况,压力管道为天然气输送管道,可能发生的事故为天然气管道泄漏、爆炸。主要发生的原因:
1)贮气管道的阀门、法兰以及容器的焊缝、接口等部位因失修、修理过程不当或质 量故障发生煤气泄漏,导致燃烧、爆炸。天然气输送过程中发生管道泄漏,导致燃烧、爆炸。
1.3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事故风险分析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伤害事故主要有机动车辆侧翻、碰撞以及所载货物造成的砸伤事故。主要发生的原因:
1)机动车辆侧翻对驾驶员及周围人员造成的人体伤害事故,主要是驾驶员的违章驾驶,在车辆转弯时行驶速度较快造成。
2)机动车辆碰撞人员或设备造成人员的伤害或设备的损坏事故,主要是驾驶员违章驾驶、机动车辆制动失灵的原因造成。
3)机动车辆所载货物坠落造成人员砸伤事故,主要是驾驶员违章操作、货物码放不合理的原因造成。
考虑到发生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本章节主要为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事故的专项应急预案,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所造成的事故请参照机械伤害现场处置方案。
2.组织机构及职责 专项预案的应急组织体系和综合预案的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相同,包括应急救援指挥小组以及各应急小组。具体见综合预案第三章节。
3.处置程序
3.1 响应分级 综合预案的响应分级基本可以代表本专项预案的分级,生产/储存过程中发生事故并造成人员重伤或死亡,该专项预案响应分级为二级响应。
3.2 应急救援行动的启动 现场员工报告本部门班组长,班组长报告部门经理,部门经理接到报告后,若判断超过本部门的控制能力,需要其他部门协助,立即将基本情况报告副总指挥(按远远)启动全 场应急响应。
3.3 人员疏散 救援保障组成员迅速到达事故现场队织人员进行疏散;协助危险区域内的非抢险员工和外来人员疏散,告知紧急集合点位置和疏散路线方向;疏散过程中尽量做到不漏人;后勤组 组长在人员集合地点清点人数,并即时向指挥部报告清点结果。
3.4 应急扩大 当事故发生现场的危险状态不断加剧,超过预警的级别后,应急现场指挥人员应立即将情况报告上级应急指挥中心,上级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办公室应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3.5 安全警戒 隔离事故现场,建立警戒区。根据爆炸、火灾可能的扩散情况建立警戒区,只准应急救援人员、车辆进入,其余人员、车辆必须经现场指挥部批准后方可进入,对无关人员劝其离开,禁止围观,直至应急救援工作结束、现场取证结束及现场的安全风险清理结束,经现场 指挥部批准后解除。
3.6 信息记录
通讯联络组对事故现场情况进行拍照记录,记录现场处理情况。及时将信息报给现场指挥部。
3.8 后勤保障
应提供应急物资给救援各组,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清点收回应急物资。
3.9 应急结束
当事故现场得以控制,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生产进入恢复阶段,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确认应急状态可以终止时,由组长决定并发布应急状态命令,宣布应急状态终 止。
4.处置措施
4.1 原则和要求
特种设备突发事故(本处指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一般伴随着爆炸、泄漏、火灾三种事故危害,发生事故后应急指挥部应向有关人员询情、现场侦察并迅速确定事故部位,确认被困人员情况,划定警戒区域。判断和查明再次发生二次事故的可能性,紧紧抓住泄漏后再次 爆炸之前的有利时机,抓紧时间确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划定警戒区,优先救护现场遇险人 员,同时采取措施控制现场险情,再逐步排除险情。
4.2 划定警戒区
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现场信息收集情况,划定的危险区域设定的警戒区域,设立警戒标 志,疏散无关人员从侧风向或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地带。在安全区合理设置出人口,严格控制 人员、车辆、物资进出。
4.3 救护遇险人员
抢险处置组携带必要的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 员移至安全区域。救援保障组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和现场急救。优先将伤情较重者送 到医院救治。
4.4 控制现场险情
进入事故现场必须正确选择行车路线、停车位置、作战阵地,严密监视事故现场的爆炸、 泄漏、着火情况,防止灾情扩大。
4.4.1 爆炸现场
(1)如压力容器发生爆炸事故后,为防止事故扩大,压力容器所有阀门应迅速关闭或采取堵漏;对受伤人员立即实行现场救护,伤势严重的立即送往附近医院。
(2)如爆炸现场有着火储罐或受火势威胁的容器时,尽可能冷却燃烧储罐及受火势威胁 的邻近容器,重点冷却受火势威胁的一面。利用喷淋、水炮等固定或半固定消防设施,对储罐进行均匀、不间断地冷却,降低储罐温度、压力,减少物料蒸发、泄漏,防止灾情扩大。
4.4.2 泄漏现场
(1)当压力容器及其设备发生爆裂、鼓包、变形造成大量泄漏或突然停电、停水,使压力容器及其设备不能正常运转,或压力容器及其设备周围发生火灾等非正常原因时,必须紧急停止运行。
(2)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必须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掩护,根据 防护等级划分标准选择相应等级的个人安全防护措施。
(3)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应急指挥部确定事故可能波及区人员的撤离,疏散人员 从泄漏区域的侧风向或上风向至安全地带,根据泄漏物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域。
(4)当压力容器安全附件(安全阀、防爆片)处发生泄漏时,及时确认泄漏位置,切换 至另一组安全附件或紧急切断阀。
(5)确认压力容器是否是因为超压等原因发生的泄漏,同时排查是否存在其他的泄漏情
况。
4.4.3 火灾现场
(1)优先救人重于灭火。火场上如果有人受到火势威胁,首要任务是把被火围困的人员抢救出来。根据火场情况,确定事故波及范围,划定警戒区域,疏散有关人员从火场侧风向 或上风向至安全区。
(2)先控制后消灭。对于不可能立即扑灭的火灾,要首先控制火势的继续蔓延扩大,在 具备了扑灭火灾的条件时,展开攻势,扑灭火灾。
(3)先重点后一般。全面了解并认真分析整个火场的情况,分清重点:
①人和物相比,救人是重点;
②有爆炸、毒害、倒塌危险的方面和没有这些危险的方面相比,处置有这些危险的方面是重点;
③易燃、可燃物集中区域和这类物品较少的区域相比,这类物品集中区域是保护重点;
④贵重物资和一般物资相比,保护和抢救贵重物资是重点;
⑤火势蔓延猛烈的方面和其它方面相比,控制火势蔓延的方面是重点;
⑥要害部位和 其他部位相比,要害部位是火场上的重点。
(4)压力容器火灾发生会伴有浓烟、火光,产生大量的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因此,参与消防灭火和救护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必须采取或掌握灭火过程中防烟防毒的基本措施:
①发生室外火灾,消防人员一般不要站立在着火点的下风侧,避免吸入烟气晕倒。
②发生室内火灾,消防人员进行扑救前,应先打开门窗。消防人员灭火时还应佩戴防毒面具和氧气呼吸器,避免中毒危险。
③如果发现抢救人员有头晕、恶心、发冷等中毒症状,应立即撤离火灾现场,让其安静休息,吸取新鲜空气,严重者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急救。
2.3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目的 | 为做好预防及处置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带来各种危害,指导公司员工应急操作,制定本方案 |
组织机构及职责 | 1. 应急处置流程图 2. 应急处置工作职责 l 应急领导小组行使事件的指挥抢险与问题应对工作。 l 组织人员进行事故防范,问题发现,与问题处理,以免造成次生事故。 |
应急响应 | 1. 事故确认和报告 环境安全部对收到的自然灾害暴雨等自然灾害信息进行核实,对自然灾害后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核对确认。 2. 初级响应 l 环境安全部得到消息后应在第一时间把自然灾害信息向各部门主管汇报,并做好记录。 l 自然灾害来临前,值班人员在环境安全部组织下做好各项预防工作,关好门窗,检查排水系统,加固部分设备等。 l 自然灾害来临前,及时撤离到安全位置,防止造成伤害。 l 自然灾害结束后,第一时间对厂区站内设备进行检查,查看有无损坏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报,并详实地记录现场问题设备情况。 l 按要求对需要维修、处理的设备进行处理 |
应急处置 | 1. 事件及事态描述 l 值班人员到达问题现场把掌握的事故的原因、时间、地点、部位同时分别向公司主管领导汇报。 2. 危险性分析 l 自然灾害引起的设备损坏、漏电等可能影响生产正常进行,可能造成人员触电。 l 自然灾害引起的设备松动等可能造成人员伤害。 3. 应急处置程序 l 环境安全部得到消息后应在第一时间把自然灾害暴雨信息向各部门主管汇报,并做好记录。 l 环境安全部收到关于自然灾害方面的消息,进行核实后,第一时间安排相关人员做好自然灾害来临前的防护工作。如组织人员规避风险,组织重点区域物资转移,和设备防护等。 l 自然灾害结束后,值班人员第一时间对厂区站内设备进行检查,查看有无损坏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报,并详实地记录现场问题设备情况。 l 环境安全部和值班人员应将发现的问题汇总核实,掌握的问题的原因、时间、地点、部位后及时向公司主管领导汇报。 l 环境安全部到达问题现场后,首先检查、安排布置本班组力所能及的维抢修工作,使初期抢险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l 值班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环境安全部要布置人员按预案的职责范围,主动的到自己岗位,进行必要的力所能及的抢险救援工作。 l 根据问题现场勘察情况,对受损设备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4. 应急处置要点 l 环境安全部收到关于自然灾害方面的消息,进行核实后,第一时间安排相关人员做好自然灾害来临前的防护工作。如组织人员规避风险,组织重点区域物资转移,和设备防护等。 l 自然灾害结束后,环境安全部和值班人员应该立即安排人员对站区、管线进行全面巡检,将发现问题统计,记录,并到到问题现场,亲自掌握问题的情况。 l 环境安全部和值班人员应将发现的问题汇总核实,掌握的问题的原因、时间、地点、部位后及时向公司主管领导汇报。 l 环境安全部到达问题现场后,首先检查、安排布置本班组力所能及的维抢修工作,使初期抢险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l 值班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环境安全部要布置人员按预案的职责范围,主动的到自己岗位,进行必要的力所能及的抢险救援工作。 l 根据问题现场勘察情况,对受损设备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
注意事项 | 自然灾害引起的设备损坏、漏电等可能影响生产正常进行,可能造成人员触电。自然灾害引起的设备松动等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员工进厂区巡检要注意佩戴安全帽,等劳保用品。 |
三 现场处置方案
1 贮存场所(危险化学品仓库)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1目的
为完善贮存场所(危险化学品仓库)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做好意外事故应急救援,使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确保员工安全和健康,特制定贮存场所(危险化学品仓库)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2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2.1 贮存场所(危险化学品仓库)的危险化学品
贮存场所(危险化学品仓库)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氰化钾、硝酸、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化学品,具有危化、有毒、强腐蚀的危险特性。
1.2.2 危险化学品危险源分布情况
上述物质在突然泄漏、管理与操作失误或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客观存在人员中毒、火灾、腐蚀、灼伤等严重事故的潜在危险。化学事故可能发生在危险化学 品仓库。为此,公司现场设有下列安全设施:
1) 公司配备了氰化物中毒解毒药品。
2) 公司配备了防毒面具。
3) 储存场所配有防酸、碱手套、口罩等。
4) 储存场所设有避雷装置。
5) 防雷装置、静电消除装置每年检测一次,测试为有资质单位。
6) 储存场所配有足量消防器材。
1.2.3 事故类型
1) 中毒(各类化学品);
2) 火灾、爆炸(氰化物与酸接触产生的氰化氢气体);
3) 腐蚀、灼伤(硝酸、硫酸、盐酸等);
4) 泄漏(氰化钾、硝酸、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
5) 人体意外接触(强酸、强碱)伤害
1.2.4 危害程度分析
1) 储存中涉及到到氰化钾、硝酸、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是危化品和毒害品、腐蚀品,如作业过程中个体防护不良,人员食入或触及,有可能引起事故。
2)危化品储存过程中被盗,可能会引起社会危害。
3)危化品遇酸产生氰化氢气体引起火灾事故。
4)包装容器破损、破裂、损坏或不符合要求造成危险化学品物料泄漏而污染环境及造成作业时中毒窒息等事故。
5)储存的腐蚀性物料酸类、碱类等,这些物料由于泄漏、防护不当可能接触作业人员人体,会对人体造成较强的化学灼伤,引发腐蚀、中毒等危 险。
6)危化品物料在输送、搬运、作业场所临时储存过程中;人员误操作,加入物料过量,造成外溢,引发中毒、火灾、化学灼伤及腐蚀等危险。
7)危险化学品储存过程中未严格遵守工艺作业指导书,违反安全作业规 程,安全管理措施未落实和违章操作引发各类中毒、火灾和伤亡事故。
8)危险化学品贮存场所未执行禁忌配伍规定、混放性质相抵触的物品引发的火灾爆炸危险(如酸、碱、氧化剂未分开贮存等)。
9)贮存场所或堆放不符规范(未执行隔离、隔开、分离贮存要求),带来 潜在的危害。
10)夏季高温期间,库房未设置或冷却降温系统发生故障造成库温高而引发的事故。
11) 危险化学品贮存场所未按规定设置防雷、避雷装置。
12) 危险化学品场所未在明显地方设置规范的安全警示警告标志、告知牌等而导致的危险。
13) 管理疏忽、损坏的包装容器进入贮存场所,致使物料泄漏未被发现,而带来潜在的危害。
14) 危化品未严格执行五双制度,由单人操作,造成失窃或挪用,引起本单位及社会人员中毒或死亡。
1.3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参见“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 急救援预案》”中 1.6 条款。
1.4 贮存场所(危险化学品仓库)应急小组
1.4.1 贮存场所(危险化学品仓库)应急小组人员情况
贮存场所(危险化学品仓库)应急小组人员见表 4。
表4 贮存场所(危险化学品仓库)应急组织机构人员表
序号 | 姓名 | 职务 | 手机 | 备注 |
1 | ||||
2 | ||||
3 | ||||
4 |
1.4.2 贮存场所(危险化学品仓库)应急小组职责:
1) 负责危化品中毒、被盗处置,中毒抢救。
2) 负责初起之火的现场扑救及现场救助。
3) 负责事故处置时仓库管理、监护工作。
4) 负责灭火、泄漏物控制、泄漏物处理。
5) 负责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现场人员清点工作。
6) 通讯联络工作。
7) 负责抢险救援物资消防器材、医疗用品等的供应及运输工作。
8) 负责救援中伤员救治、运送工作。
1.5 各类事故应急程序
我公司在储存过程有可能发生危化品中毒、强酸、强碱腐蚀灼伤事故,必须采取应急救援措施。
1.5.1 危险化学品库房中毒、被盗、火灾处理
1)最先发现者应立即给序中毒人员吸入解毒药品,同时向安全部门和事故部门进行报警,并立即送医院救治。
2)最先发现危化品被盗者,在保护现场的同时立即向安全部门和事故部门进行报警。
3)最先发现危化品泄漏,立即向安全部门和事故部门进行报警,并想办法迅速切断现场的电源,要求附近相关人员立即撤离现场。
4)若发生火灾事故,最先发现者应立即向环境安全部和事故部门进行报警,并并想办法关闭事故阀门、迅速切断现场的电源,要求附近相关人
员立即撤离现场。
5)接警后,环境安全部门应迅速通知相关部门,要求查明原因,下达按应急救援预案处置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和专业救援小组迅速赶往事故现场,迅速组织人员对泄漏的危化品进行收集、 清理。
6)通讯联络组按专业对口,迅速向上级安监、公安、环保、消防、卫生等部门机关报告事故情况。
7)指挥领导小组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及危险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小组立即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时,应向外请求支援。
8)公司内义务消防队到达事故现场后,佩戴好空气面具、防护眼镜,首先查明现场有无受伤或中毒人员,若多人烧伤,应区别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进行急救。经初救后,速送附近医院。初起火灾可用干粉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扑救。若不能控制火势,视情况,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决定切断可燃物质的来源或停车,冷却设备和管线,启动厂区消防系统,立即向消防大队请求支援。
9)警戒保卫组到达现场后,迅速在事故现场设岗,划分禁区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当爆炸危险及到厂内外人员安全时,应迅速组织有关人员疏 散厂区内外群众,向安全地带转移(一般为上风向的安全处)。
10)医疗救护组到达现场后,立即做好施救准备工作,将伤员搬离现场,尽快脱去着火衣服,如来不及脱衣,就地慢慢滚动或用水浇灭。严禁奔跑呼叫或用双手扑打火烟,以免引起呼吸道和双手烧伤。如伤员口渴,可饮盐开水、盐豆浆等,不可喝生水或过多喝开水。
11)抢险扑救组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抢修指令,抢修人员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对设备进行抢修,并收集、清理泄漏物。
12)物资供应:由采购科、物流科有关人员组成。接到指令后,迅速召集本 部人员现场待命,做好现场急救物资供应的保障工作。
13)当事故控制后,指挥领导组要会同有关部门立即展开现场事故调查,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1.5.2 酸、碱重大泄漏处理
1)最先发现者应立即向环境安全部和本部门进行报警,并想办法关闭事故阀门。
2)接警后,环境安全部应迅速通知相关部门,要求查明发生泄漏部位、泄漏量大小以及酸雾扩散方向,下达救援处置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和专业救援小组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3)环境安全科协助制造科、业务科,迅速查明事故发生点,泄漏部位和原因。凡能通过切断泄漏物和转移泄漏物等处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如泄漏部位自己不能控制的,应向指挥领导小组报告,并提出堵漏或抢修的具体措施。
4)医疗救护组到达现场后,立即做好施救准备工作,发现有人被泄漏物灼伤,要立即动员脱掉污染衣着,先抹去残留泄漏物,然后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再送住医院。
5)物资供应:由采购科、物流科有关人员组成。接到指令后,迅速召集本部人员现场待命,做好现场急救物资供应的保障工作。
6)根据泄漏量情况通知应急病领导小组有关人员,泄漏物流入下水道或流出厂外的要通知政府有关部门。
7)抢险扑救组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抢修指令,迅速穿戴好防护 衣裤,必要时穿戴防毒面具,进行设备抢修堵漏,围堵泄漏物流向污水 处理站,要动用一切手段控制事故区域内残余泄漏物,控制事故以防扩大。
8)当事故控制后,指挥领导组要会同有关部门立即展开现场事故调查,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1.5.3 人体意外接触(强酸、强碱)伤害
根据化学危险品的性质和接触的途径分别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伤者的状况决定使用厂车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2)立即对伤者实施救护,施救者(主要由各楼层现场救护员)要做好个体 防护佩戴合适的防护器。
3)迅速将伤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松开衣领和腰带,取出嘴中异物,保持呼吸通畅。
4) 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5)皮肤接触强腐蚀性和易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的物质时,应迅速脱去污染的衣服,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或肥皂水彻底清洗,冲水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
6) 眼睛受污染是应使用洗眼器,用流水彻底冲洗,不得少于15分钟,冲水时应提起眼睑,边冲边转动眼球。
7) 口服中毒者,应首先催吐。催吐前给饮水500~600mL,然后引吐。强腐 蚀性毒物,则不能催吐,应饮牛奶或蛋清,以保持胃粘膜。
8) 迅速送医院。
1.6 注意事项
1) 每次事故发生后,应及时检讨救援预案的合理性,不断完善。
2) 经常储备应急救援的有关物资,消耗后应及时补充。
3)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确保事故万一发生时能按程序进行。
4) 事故责任单位是指事发当时负责该化学危险品运输、储存或使用的部 门。
5) 安全组负责应急救援设备、物资的管理。
6) 各从事接触危险化学品的部门应成立持有内部化学危险品的上岗证的 人员组成的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理小组。
2 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1 事故风险分析
(1) 发生事故主要危险源,需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采取各控制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1) 外来动火作业(电焊、气割)、可燃物、易燃物(塑料、化学品、包装物等)、危化品存储和使用、使用(油漆、液化气、外来乙炔等);
2) 外来压力容器(乙炔、氧气)、液化气瓶等频繁使用,均属于高危作业、高危物品,违章作业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影响非常大,群死群伤几率高;
3) 用电短路或用电负载过大发热引起火灾;
(2) 事故类型:自燃火灾、电气火灾、雷击火灾等;
(3)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可能发生在生产过程的任何阶段。办公设备、施工机械、电气设备的使用,材料的堆放,外来电焊、气焊等工序的进行,外来氧气瓶、乙炔瓶的存放、使用,以及员工吸烟等,随时都可能造成火灾事故。
(4) 事故危害严重程度:造成人员的烧伤、窒息甚至死亡,不仅会对个人或集体造成重大的人身伤害,还会对企业和个人的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5) 事故影响范围:影响人员包括了各办公室、生产现场和公共场所的所有人员,一旦某一处发生火灾,若不能即使采取有效措施,很有可能蔓延至他处,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 作业现场消防设施不完善或过期。
2) 作业区域有易燃易爆物品,易燃易爆物品未设置专用仓库。
3) 在禁止吸烟的区域吸烟。
4) 电气焊作业违反操作规程。
5) 办公设备线路老化,施工机械及临时用电不规范接地。
6) 违章进行动火作业。
7) 高度在20m及以上的建筑物、烟囱及水塔等未设置防雷设施。
(7) 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可能会引发高空坠落事故、污染环境。
2.2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 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优先切断火源,控制火灾蔓延的原则;利用现场资源自救、互救的原则。
(2) 组织机构及职责:见(综合预案第3部分——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2.3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 事故报告:见(综合预案第4部分:预警及信息报告);
1) 事件报告要求: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
2) 事件报告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事故性质、人员伤亡情况、先期处理情况等;
3) 内外部联络方式按照附件;
4) 紧急求救电话:119(火警),120(急救),110(报警)。
(2) 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1) 事故报警:现场工作人员发现事故后应立即上报应急领导小组。
2) 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领导小组接到上报后,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3) 事故扩大:若事故扩大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应立即向社会救援机构和公司报告,并全力支持和配合专业救援人员的工作。
4) 应急预案衔接:事故处置过程中,有效衔接公司现场处置方案和综合应急预案,保证事故的有效处置。
(3)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 现场工作人员一旦发现火灾爆炸事故,应立即上报应急领导小组,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运用各种应急设施和器具(如防毒面具、灭火器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初期火灾的灭火。
2) 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及时向公司报告,立即启动《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并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采取以下措施:
Ø 采取一切措施迅速控制导致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如紧急切断电源,关闭气瓶阀门等,并隔离重要物资。
Ø 疏通事故现场道路,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并疏散人群至安全地带。
Ø 组织抢救伤员,必要时应联络急救中心(120)求助。
Ø 在做好紧急救援人员安全防护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场的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灭火。
Ø 若火灾爆炸事故扩大且无法采取有效应急措施时,应立即联络专业消防队(119)。消防人员到场后,要服从消防人员指挥,全力配合其消防工作。
3) 应急救援结束后应保护好现场,开展善后工作,并全面排查火灾爆炸隐患。
Ø 发生火灾首先是迅速扑灭火源和报警,及时疏散有关人员,救治伤者。
Ø 火灾发生初期是扑救的最佳时机,发生火灾部位的人员要及时把握好这一时机,尽快把火扑灭。
Ø 在扑救火灾的同时拨时“119”电话报警和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及领导报告。
Ø 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立即指挥员工撤离火场附近的可燃物,避免火灾区域扩大。
Ø 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区域进行保护。
Ø 及时指挥、引导员工按预定的线路、方向疏散、撤离事故区域。
2.4 火灾事故处置注意事项
1) 电气焊工人必须按规定佩戴防护眼罩或面罩、电焊手套、绝缘鞋等,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有效避雷设施;
2) 施工现场的个体防护、医疗救援、消防灭火、通讯联络等装备器材配备齐全,平时要专人维护、保管、检验,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3) 当救援对策或措施出现不符合现场实际的情况时,应及时上报公司,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救援对策或措施;
4) 应急救援时,应随时确认现场应急处置能力,若不能达到应急处置要求,须立即向公司汇报,并联络社会救援机构;
5) 事故发生后,现场相关人员应在自救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参与互救,以免发生二次事故;
6) 夜间事故发生需设置临时照明装置时,不得耽误应急救援时间;
7) 应急救援结束后,应保护好现场,维护好现场秩序,采取善后工作;应及时开展事故分析和总结工作,作出相关处理决定,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2.5 火灾事故预防措施
(1) 加强对可燃物及本公司现场可能产生的易燃物品的管理。
(2) 办公室、作业现场、物料堆放场所配备充足有效的灭火器材。
(3) 保持明火设备完好,防止泄漏引发火灾事故。
(4) 生产车间、润滑油暂存处等重点区域张挂醒目的防火警示标示。
(5) 本公司现场可能出现的危险化学物品须存放在通风阴凉点,化学性质相抵触的物品不得混合存放;危险品存放点与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
(6) 现场设置安全通道,消防通道不得堵塞。
(7) 定期检查消防设备设施,保证设备设施可正常使用。
(8) 在本公司现场进行动火作业前,必须先办理动火审批手续,领取动火作业许可证,并做好防火安全措施,方可动火作业,动火时要设专人值班,随时观察动火情况。
(9) 规范用电安全,不准乱接乱拉电线,不准在电线上晾挂衣物,不准超负荷使用电器、设备。
(10) 食堂的液化气胶管没半年要定期更换防止泄漏;气瓶与火源至少保持半米以上的安全距离,最好设有防火隔断墙,使用完毕必须随手切断气瓶阀门。
3 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3.1 事故风险分析
本公司为芯片电阻电镀生产企业,现场用电设备较多,用电设备随作业进度、生产线根据不同业务调整位置,作业面积广,且作业区域导电材料多,触电事故发生几率高,影响范围广,安全用电是安全工作的一大重点。
(1) 事故类型:机械漏电触电、电源电线漏电触电、设备检修触电、雷击触电等。
(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各办公室、现场机械设备作业区、维修区。
(3)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主要发生在机械、设备使用、检修过程中及雷雨天气。
(4) 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可能造成电灼伤、金属溅伤、电烙印、痉挛、呼吸困难、心颤、心跳骤停甚至死亡。
(5) 事故影响范围:影响人员包括了各办公室、作业现场机械设备作业区、维修区的所有人员;
(6)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Ø 现场临时用电接线不规范,电气设备及设施未装设接地或接零保护。
Ø 使用未经检验合格的电动工器具,潮湿容器内使用电动工器具。
Ø 违规进行电气操作。
Ø 电源、电线损伤漏电,电源线路接近热源或直接绑挂在金属构件上。
Ø 高度在20m及以上的金属井字架、钢脚手架、机具等未设置防雷设施。
(7) 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可能会造成火灾事故、高空坠落事故等。
3.2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 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动作迅速、方法正确的基本原则;
(2) 组织机构及职责:见(综合预案第3部分——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3.3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 事故报警:见(综合预案——预警、信息报告)。
(2) 触电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救护得法,切不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要贯彻“迅速、就地、正确、坚持”的触电急救八字方针。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根据触电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施救,脱离电源的基本方法有:
1) 将出事附近电源开关刀拉掉、或将电源插头拔掉,以切断电源。
2) 用干燥的绝缘木棒、竹竿、布带等物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者将触电者拨离电源,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木柄斧头以及锄头)切断电源线。
3) 救护人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围巾、帽子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
4) 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可先用干燥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隔断入地电流,然后再采取其它办法切断电源。
5) 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可进入断线落地点8~10米的范围内,防止跨步电压触电。进入该范围的救护人员应穿上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拢跳跃地接近触电者。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10米以外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认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就地急救。
3.4 触电事故处置注意事项
(1) 在未采取绝缘措施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
(2) 严禁救护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触摸触电者。
(3) 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或其它绝缘性能差的物体(如潮湿木棒、布带等)作为救护工具。
(4) 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对救护人比较安全。
(5) 当触电者位于高位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伤或摔死(电击二次伤害)。
(6) 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
(7) 触电者未失去知觉的救护措施:应让触电者在比较干燥、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休息,并派人严密观察,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
(8) 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尚有心跳和呼吸的抢救措施: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解开衣服以利呼吸,四周不要围人,保持空气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若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或心跳失常,应立即实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
(9) 对“假死”者的急救措施:当判定触电者呼吸和心跳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就地抢救。方法如下:
1) 通畅气道。第一,清除口中异物。使触电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迅速解开其领扣、围巾、紧身衣和裤带。如发现触电者口内有食物、假牙、血块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只手指或两只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从口中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入。第二,采用仰头抬颊法畅通气道。操作时时,救护人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颏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自然随之抬起、气道即可畅通。为使触电者头部后仰,可于其颈部下方垫适量厚度的物品,但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触电者头下。
2)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使触电者仰卧,松解衣扣和腰带,清除触电者腔内痰液、呕吐物、血块、泥土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救护人员一手将触电者下颌托起,使其头尽量后仰,另一只手捏住触电者的鼻孔,深吸一口气,对住触电者的口用力吹气,然后立即离开触电者口,同时松开捏鼻孔的手。吹气力量要适中,次数以每分钟16—18次为宜。
3) 胸外心脏按压。将触电者仰卧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救护人员跪或站于触电者一侧,面对触电者,将右手掌置于触电者胸骨下段及剑突部,左手置于右手之上,以上身的重量用力把胸骨下段向后压向脊柱,随后将手腕放松,每分钟挤压60—80次。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宜将触电者头放低以利静脉血回流。若触电者同时拌有呼吸停止,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还应进行人工呼吸。一般做四次胸外心脏按压,做一次人工呼吸。
3.5 触电事故预防措施
本公司综合部根据安全用电“装得安全,拆得彻底,用得正确,修得及时”的基本要求,为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在日常作业(生产)用电中要求严格执行有关用电安全管理规定,具体为:
(1) 本公司现场各电器、设施设备必须进行保护性接地、接零;采取适当的保护接地措施,将电气装置中平时不带电,但可能因绝缘损坏而带上危险的对地电压的外露导电部分(设备的金属外壳或金属结构)与大地连接,以防触电的危险;现场电缆不横过通道铺设在有车来往碾压的地面上。
(2) 本公司现场一切线路敷设必须按用电安全技术规程进行,按规范保持安全距离,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防护。
(3) 本公司非电工(持有电工特种作业证)严禁接拆电气线路、插头、插座、电气设备、电灯等,电工作业时必须按《用电安全管理规定》施工,并且穿戴相应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
(4) 根据不同的环境,正确选用相应额定值的安全电压作为供电电压。
(5) 本公司现场应做到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之间、工作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隔离防护。
(6) 本公司现场应在有触电危险的场所或容易产生误判断的地方,以及存在不安全因素的现场,设置醒目的文字或图形标志,提醒人们识别、警惕危险因素。
(7) 本公司现场应采取适当的绝缘防护措施将带电导体围护或隔离起来,使电气设备及线路能正常工作,防止人身触电。
(8) 本公司现场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接地措施,将电气装置中平时不带电,但可能因绝缘损坏而带上危险的对地电压的外露导电部分(设备的金属外壳或金属结构)与大地连接,以防触电的危险。
(9) 本公司现场在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的系统中,不得将一部分设备保护接零,而将另一部设备做保护接地。
(10) 本公司现场所有电动设备的重复接地必须有两个接地点。
4 自然灾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4.1 事故风险分析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受极端暴雨、极端狂风、极端高温、极端严寒、雷电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可能产生洪涝、干旱、台风、冰雹、暴风雪等自然灾害。造成生产设备设施的破坏和泄漏,进而可能引发二次事故。自然灾害发生事故的危害程度:可能造成公司职工一人或多人伤亡事故。
4.2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 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动作迅速、方法正确的基本原则;
(2) 组织机构及职责:见(综合预案第3部分——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4.3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 事故信息报告
1) 事故信息报告程序
我公司所属单位发生险情事故时,险情发现者及各级负责人应迅速按照应急报告程序规定的程序向公司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2) 事故信息报告方式
险情发现者及各级负责人利用手机及身边的电话进行报警,各应急人员通过各部门值班电话及各有关人员手机,进行24小时有效的联络。
3) 火警救护电话
Ø 遇到火灾要及时拨打 “119”火灾报警电话,拨通电话后,要讲清“三要素”:①讲清起火单位的详细地址和相应路名;②讲清火灾中燃烧的物品和火势大小;③讲清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Ø 火警电话打完后,应立即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4) 医疗救护
Ø 遇到人员受伤,要及时拨打救护电话 “120”或迅速和当地的医疗部门取得联系。拨通救护电话后,要讲清“三要素”:①讲清危重病人单位的详细地址和路名;②讲清灾害性质、受伤人数、伤害原因;③讲清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Ø 医疗部门电话打完后,应立即到相应路口迎候救护车。
5) 环保、卫生监测救援
Ø 遇到环境污染、有毒、有害物质扩散,应立即与环保和卫生监测部门取得联系。拨通救援电话后,要讲清“三要素”:①讲清单位的详细地址和路名;②讲清泄漏有毒有害物质的名称、性质、数量、扩散原因;③讲清救援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Ø 电话打完后,应立即到相应路口迎候救援部门的到来。
6) 事故信息报告内容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Ø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Ø 事故的简要经过;
Ø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
Ø 已经采取的措施;
Ø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2) 极端暴雨处置措施
1) 加强生产监控和值班值守,发现情况及时上报。
2) 加强信息交流,通过多种渠道,全面获取各时段天气信息,发现恶劣天气情况,及时报告。
3) 加强排查梳理,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对容易发生受淹部位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盯守,并设置疏散点,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4) 暴雨可能导致电气短路,造成停电现象,要及时做好生产应急措施。
5) 应急人员24h待命,随时做好抢险准备工作。应急物资配备到位且随时可用。
(3) 极端狂风处置措施
1) 加强生产监控和值班值守,发现情况及时上报。
2) 加强信息交流,通过多种渠道,全面获取各时段天气信息,发现恶劣天气情况,及时报告。
3) 加强排查梳理,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强风会吹落高空物品,易造成砸伤砸死事故,大风来临之前检查放置在露台和屋顶的物品,要固定好花盆、空调室外机、雨篷,生产车间内的零星物品等,以确保安全。
4) 大风可能造成停水停电等现象,要及时做好生产应急措施。如遇窗户玻璃松动或有裂缝,请在玻璃上贴上胶条,以免吹碎后,碎片四散。
5) 尽量减少外出,停留在安全的室内。若不得已确实需要外出,切勿靠近危墙,应注意躲避随风吹来的物品等。
6) 应急人员24h待命,随时做好抢险准备工作。应急物资配备到位且随时可用。
(4) 极端高温处置措施
1) 加强生产监控和值班值守,发现情况及时上报。
2) 加强信息交流,通过多种渠道,全面获取各时段天气信息,发现连续高温天气,及时报告。
3) 加强排查梳理,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高温天气天干物燥,生产储存场所检查清理,除生产化学品外其他可燃物品及时移走。
4) 高温时段应避免室外人工作业,预防中暑。
5) 应急人员24h待命,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工作。应急物资配备到位且随时可用。
(5) 极端严寒处置措施
1) 加强生产监控和值班值守,发现情况及时上报。
2) 加强信息交流,通过多种渠道,全面获取各时段天气信息,发现连续低温天气,及时报告。
3) 加强排查梳理,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因极端低温可导致我公司现场工艺设备管线冻裂,因而重点检查化学品管线和连接处,发现泄漏及时处理。
4) 应急人员24h待命,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工作。应急物资配备到位且随时可用。
(6) 雷电天气处置措施
1) 加强生产监控和值班值守,发现情况及时上报。
2) 加强信息交流,通过多种渠道,全面获取各时段天气信息,发现雷电天气及时报告。
3) 加强排查梳理,对防雷接地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重点检查化学品储存区域、生产车间的防雷接地系统和生产设备的接地。
4) 应急人员24小时待命,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工作,应急物资配备到位且随时可用。
(7) 相关专项预案启动:当自然灾害事故同时引发二次物理爆炸、灼伤等事件时,应同时启动相关现场处置方案或专项应急预案。
4.4 自然灾害事故处置注意事项
(1) 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现场的抢险抢修、个体防护、医疗救援、通讯联络等装备器材配备齐全,平时要专人维护、保管、检验,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2) 当救援对策或措施出现不符合现场实际的情况时,应及时上报公司,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救援对策或措施;
(3) 应急救援时,应随时确认现场应急处置能力,若不能达到应急处置要求,须立即向公司汇报,并联络社会救援机构;
(4) 事故发生后,现场相关人员应在自救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参与互救,以免发生二次事故;
(5) 夜间事故发生需设置临时照明装置时,不得耽误应急救援时间。
(6) 应急救援结束后,应保护好现场,维护好现场秩序,采取善后工作;应及时开展事故分析和总结工作,作出相关处理决定,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4.5 自然灾害事故预防措施
(1) 极端暴雨
1) 提前准备预防救援工具,包括编织袋、防雨布、雨衣雨鞋、铁锹、沙子、抽水泵、急救药品等,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24小时值班人员对我公司情况进行监测,全程跟踪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变化状态。
2) 严防危险化学品泄漏可能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及人员伤害;在暴雨来临及发生期间,应加强对化学品库内的防范措施进行检查,并定时对库房内处进行定期巡视,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汇报。
3) 在雨季来临前,对我公司设施、雨水排放管道及外围高空设备进行综合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进行整改,在暴雨来临时定时对公司重点区域进行巡视。
4) 在暴雨期间,我公司厂区内积水短时间内排不掉时,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倒灌,必要时封闭大门。
(2) 极端狂风
1) 在台风季节来临前,应对我公司各个厂房房顶设备牢固度进行一次检查,对外围设备及裸露线路进行检修。
2) 在台风季节来临前,应对工厂区域外围施工供应商进行通知,要求其在台风期间严禁进行施工。
3) 在台风季节来临前,应及时对外围设备进行加固,或者根据需要对货物进行转移。
4) 在台风季节来临前,应及时收集气象信息,并将重要信息传达至相关部门及人员。
5) 在台风季节来临前,应对厂区周边绿化树木进行清理,严格注意枯死、折断树枝树木,对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部位应及时进行修剪。
(3) 雷电天气
1) 在每年雨季来临前对我公司厂区内避雷设施进行专业检测,保存检测数据。
2) 根据预案内容,不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负责组织演练。
3) 我公司厂区域新建、扩建、改建设备设施的避雷设备应定期进行调试测试,在雷雨季节应加强外围设备避雷设施的检查保养。
4) 在雷雨季节定期对机房设备及外围连接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并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
(4) 其他预防措施
1) 将预防自然灾害事件的工作纳入我公司日常管理,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 经常性地对我公司厂房、建构筑物、场地、围墙、电器线路、树木等建筑开展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 在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前做好全公司员工的疏散安排工作。
4) 增加必要投入,切实加固好自然灾害事件易发生事故的基础设施。
5 其他现场处置方案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中暑、车辆伤害、化学品中毒,有限空间)
5.1 物体打击现场处置方案
事故风险分析 | 1、事故类型:高处落物打击、工具打击、旋转部件飞出打击、装卸时零部件滑落等。 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高空作业、电镀加工及我公司其他可能高空坠物现场。 3、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高空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 4、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可能造成人员轻伤、重伤甚至死亡。 5、事故影响范围:影响人员为我公司所有人员。 6、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1)设备、产品包装、零部件装卸作业时,没有设置警示隔离标识,设备捆绑不牢固等;(2)生产现场各类电动工具装夹不牢,操作人员操作不当;(3)手锤、大锤等手持工具重物端松动,操作人员戴手套操作;(4)高处作业人员工具、材料不按规定放置;(5)备用转动设备发生缺陷,检修人员操作不当。 |
应急工作职责 | 1、组长负责保障事故救援所需的资源,负责在事故发生时启动应急预案和救援工作的指挥,并组织开展事故分析工作。 2、副组长负责执行组长的决策意见,负责在事故现场启动应急救援各项工作。 3、成员负责在事故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各项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负责开展事故分析和统计上报工作。组织机构及职责:见(综合预案第3部分——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
应急处置 | 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事故报警:现场工作人员发现事故后应立即上报应急领导小组。 (2)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领导小组接到上报后,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3)事故扩大:若事故扩大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应立即向社会救援机构(110,119,120等)和公司报告,并全力支持和配合专业救援人员的工作。 (4)应急预案衔接:事故处置过程中,有效衔接公司专项应急预案和综合应急预案,保证事故的有效处置。 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现场止血处理措施:一般伤口小的止血,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利用止血带进行止血时,应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等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时止血带应结扎在上臂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脚上1/3处,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2)受伤人员出现肢体骨折时,应尽量保持受伤的体位,由现场医务人员对伤肢进行固定,并在其指导下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抬运,防止因救助方法不当导致伤情进一步加重。 (3)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4)应急救援结束后应保护好现场,开展善后工作,并及时对机械进行全面地检查和维修,对物体打击隐患进行排查。 3、事件报告: (1)事件报告要求: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 (2)事件报告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事故性质、人员伤亡情况、先期处理情况等。 |
注意事项 | 1、现场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正确如佩戴安全帽、穿工作服等。 2、现场的个体防护、医疗救援、抢险抢修、通讯联络等装备器材配备齐全,平时要专人维护、保管、检验,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3、当救援对策或措施出现不符合现场实际的情况时,应及时上报公司,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救援对策或措施。 4、应急救援时,应随时确认现场应急处置能力,若不能达到应急处置要求,须立即向公司汇报,并联络社会救援机构。 5、事故发生后,现场相关人员应在自救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参与互救,以免发生二次事故。 6、夜间事故发生需设置临时照明装置时,不得耽误应急救援时间。 7、应急救援结束后,应保护好现场,维护好现场秩序,采取善后工作;应及时开展事故分析和总结工作,作出相关处理决定,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
5.2 机械伤害现场处置方案
事故风险分析 | 1、事故类型:机械挤碾、机械切割、机械刺伤、机械撞击、飞出物打击等。 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我公司生产现场所有机械作业区。 3、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在机械运行、检修和移动的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4、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通常有撞伤、碰伤、绞伤、咬伤、打击、切削等伤害,容造成人员手指绞伤、皮肤裂伤、骨折,严重的会造成残疾甚至死亡。 5、事故影响范围:主要影响人员为机械操作人员和机械周边人员。 6、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1)无证上岗、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装置性违章;(2)人员误操作;(3)不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4)机械在运行过程中有重大异常现象;(5)机械检修不严格。 |
应急工作职责 | 1、组长负责保障事故救援所需的资源,负责在事故发生时启动应急预案和救援工作的指挥,并组织开展事故分析工作。 2、副组长负责执行组长的决策意见,负责在事故现场启动应急救援各项工作。 3、成员负责在事故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各项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负责开展事故分析和统计上报工作。组织机构及职责:见(综合预案第3部分——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
应急处置 | 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事故报警:现场工作人员发现事故后应立即上报应急领导小组。 (2)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领导小组接到上报后,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3)事故扩大:若事故扩大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应立即向社会救援机构(110,119,120等)和公司报告,并全力支持和配合专业救援人员的工作。 (4)应急预案衔接:事故处置过程中,有效衔接公司专项应急预案和综合应急预案,保证事故的有效处置。 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发现有人受伤后,立即停止运转的机械,向周围人员呼救,同时视伤害情节严重拨打“120”急救电话。报警时,应注意说明受伤者的受伤部位、受伤情况和发生事件的区域或场所,以便让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的准备。 (2)由现场医护人员进行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 (3)发生断手、断指等严重情况时,对伤者伤口要进行包扎止血、止痛、进行半握拳状的功能固定;对断手、断指应用消毒或清洁敷料包好,忌将断指浸入酒精等消毒液中,以防细胞变质;将包好的断手、断指放在无泄漏的塑料袋内并扎紧好袋口,在袋周围放置冰块(或用冰棍代替),速随伤者送医院抢救。 (4)肢体卷入设备内,必须立即切断电源,如果肢体仍被卡在设备内,不可用倒转设备的方法取出肢体,妥善的方法是拆除设备部件,无法拆除时拨打“119”请求社会救援。 (5)发生头皮撕裂伤时及时对伤者进行抢救,采取止痛及其他对症措施;用生理盐水冲洗有伤部位,涂红汞后用消毒大纱布块、消毒棉花紧紧包扎,压迫止血;使用抗菌素、注射抗破伤风血清,预防伤口感染;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6)出现肢体骨折时,应尽量保持受伤的体位,由现场医务人员对伤肢进行固定,并在其指导下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抬运,防止因救助方法不当导致伤情进一步加重。 (7)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症状后,立即进行心脏按摩或人工呼吸。 3、事件报告: (1)事件报告要求: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 (2)事件报告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事故性质、人员伤亡情况、先期处理情况等。 |
注意事项 | 1、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如穿工作服、佩戴手套等进行操作。 2、现场的个体防护、医疗救援、抢险抢修、通讯联络等装备器材配备齐全,平时要专人维护、保管、检验,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3、当救援对策或措施出现不符合现场实际的情况时,应及时上报公司,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救援对策或措施。 4、应急救援时,应随时确认现场应急处置能力,若不能达到应急处置要求,须立即向公司汇报,并联络社会救援机构。 5、事故发生后,现场相关人员应在自救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参与互救,以免发生二次事故。 6、夜间事故发生需设置临时照明装置时,不得耽误应急救援时间。 7、应急救援结束后,应保护好现场,维护好现场秩序,采取善后工作;应及时开展事故分析和总结工作,并作出相关处理决定,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
5.3 高处坠落现场处置方案
事故风险分析 | 1、事故类型:临边作业高处坠落、洞口作业高处坠落、攀登作业高处坠落、悬空作业高处坠落、操作平台作业高处坠落、交叉作业高处坠落、装卸作业高处坠落等。 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我公司生产现场,尤其是登高作业区域。 3、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登高作业时。 4、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造成人体多个系统或多个器官的损伤,严重者当场死亡。 5、事故影响范围:主要影响人员为登高作业人员及与登高作业交叉进行其他相关作业人员。 6、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1)不按规定正确使用安全带;(2)脚手架有缺陷,梯子的使用不符合规定;(3)孔洞、临边无有效防护;(4)作业下方没有架设安全护网;(5)6级大风露天作业;(6)违章搭乘载货吊笼;(7)其他事故造成高处坠落,如触电事故、物体打击事故等。 |
应急工作职责 | 1、组长负责保障事故救援所需的资源,负责在事故发生时启动应急预案和救援工作的指挥,并组织开展事故分析工作。 2、副组长负责执行组长的决策意见,负责在事故现场启动应急救援各项工作。 3、成员负责在事故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各项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负责开展事故分析和统计上报工作。组织机构及职责:见(综合预案第3部分——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
应急处置 | 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事故报警:现场工作人员发现事故后应立即上报应急领导小组。 (2)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领导小组接到上报后,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3)事故扩大:若事故扩大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应立即向社会救援机构(110,119,120等)和公司报告,并全力支持和配合专业救援人员的工作。 (4)应急预案衔接:事故处置过程中,有效衔接公司专项应急预案和综合应急预案,保证事故的有效处置。 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肢体骨折尽快固定伤肢,减少骨折断端对周围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如没有任何物品可做固定器材,可使用伤者侧肢体,躯干与伤肢绑在一起,再送往医院。 (2)检查呼吸、神志是否清楚,若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复苏。 (3)如有出血、立即止血包扎。 (4)如须把伤员搬运到安全地带,搬运时要有多人同时搬运,禁止一人抬腿,另一人抬腋下的搬运方法,尽可能使用担架、门板,防止受伤人员加重伤情。 (5)如无能力自救,尽快将受伤人员采取(4)方法,送往医院或等待医务人员救治。 (6)保护好事故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破坏事故现场,以便有关部门人员进行事故调查。 (7)应急救援结束后应保护好现场,开展善后工作。 3、事件报告: (1)事件报告要求: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 (2)事件报告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事故性质、人员伤亡情况、先期处理情况等。 |
注意事项 | 1、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正确佩戴安全带,穿防滑鞋。 2、现场的个体防护、医疗救援、通讯联络等装备器材配备齐全,平时要专人维护、保管、检验,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3、当救援对策或措施出现不符合现场实际的情况时,应及时上报公司,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救援对策或措施。 4、应急救援时,应随时确认现场应急处置能力,若不能达到应急处置要求,须立即向公司汇报,并联络社会救援机构。 5、事故发生后,现场相关人员应在自救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参与互救,以免发生二次事故。 6、夜间事故发生需设置临时照明装置时,不得耽误应急救援时间。 7、应急救援结束后,应保护好现场,维护好现场秩序,采取善后工作;应及时开展事故分析和总结工作,作出相关处理决定,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
5.4 中暑现场处置方案
事故风险分析 | 1、事故类型: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等。 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我公司生产现场,尤其是无遮阳、降温设施的露天区域。 3、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主要发生在夏天。 4、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轻者呼吸浅快、脉搏细速、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重者昏迷伴四肢抽搐,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 5、事故影响范围:主要为作业人员。 6、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1)不重视职业健康工作;(2)不关注劳动保护;(3)不合理安全工作时间;(4)不配备避暑物品、药品等。 |
应急工作职责 | 1、组长负责保障事故救援所需的资源,负责在事故发生时启动应急预案和救援工作的指挥,并组织开展事故分析工作。 2、副组长负责执行组长的决策意见,负责在事故现场启动应急救援各项工作。 3、成员负责在事故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各项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负责开展事故分析和统计上报工作。组织机构及职责:见(综合预案第3部分——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
应急处置 | 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事故报警:现场工作人员发现事故后应立即上报应急领导小组。 (2)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领导小组接到上报后,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3)事故扩大:若事故扩大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应立即向社会救援机构(110,119,120等)和公司报告,并全力支持和配合专业救援人员的工作。 (4)应急预案衔接:事故处置过程中,有效衔接公司专项应急预案和综合应急预案,保证事故的有效处置。 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出现有头痛、头晕、耳鸣、眼花等症状继而出现恶心、呕吐、全身皮肤发红、病人感到剧烈的口渴、小便增多,脉搏快速而微弱等症状者为中暑。发生中暑后应该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其衣服,让病人平卧,头部不要垫高,用冷水毛巾敷头部,用风扇吹病人(不能太大风)或用较凉的水(刚一开始不要用很凉的水,而要将水温逐渐变凉)擦其身体(头部、腋下、股窝等处)再用风扇吹,一般中暑病人就能逐渐好转。 (2)必要时对伤者服用人丹、十滴水等药物并就近送医抢救。 (3)应急救援结束后应保护好现场,开展善后工作。 3、事件报告: (1)事件报告要求: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 (2)事件报告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事故性质、人员伤亡情况、先期处理情况等。 |
注意事项 | 1、公司现场应配备防暑降温物品和药品。 2、现场的个体防护、医疗救援、通讯联络等装备器材配备齐全,平时要专人维护、保管、检验,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3、当救援对策或措施出现不符合现场实际的情况时,应及时上报公司,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救援对策或措施。 4、应急救援时,应随时确认现场应急处置能力,若不能达到应急处置要求,须立即向公司汇报,并联络社会救援机构。 5、事故发生后,现场相关人员应在自救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参与互救,以免发生二次事故。 6、夜间事故发生需设置临时照明装置时,不得耽误应急救援时间。 7、应急救援结束后,应保护好现场,维护好现场秩序,采取善后工作,及时开展事故分析和总结工作,作出相关处理决定,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
5.5 车辆伤害现场处置方案
事故风险分析 | 1、事故类型:车辆伤害事故。 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厂内道路、车间、装卸区等有车辆运行的场所。 3、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随时。 4、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可能造成人员轻伤、重伤甚至死亡。 5、事故影响范围:影响人员为我公司所有人员。 6、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1)车辆存在缺陷,如刹车失灵、转向灯损坏等;(2)场地存在缺陷,如路面滑等,厂内道路无限速标志牌等; (3)驾驶员不安全行为,如酒后驾驶、精力不集中、无证驾驶等。 |
应急工作职责 | 1、组长负责保障事故救援所需的资源,负责在事故发生时启动应急预案和救援工作的指挥,并组织开展事故分析工作。 2、副组长负责执行组长的决策意见,负责在事故现场启动应急救援各项工作。 3、成员负责在事故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各项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负责开展事故分析和统计上报工作。组织机构及职责:见(综合预案第3部分——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
应急处置 | 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事故报警:现场工作人员发现事故后应立即上报应急领导小组。 (2)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领导小组接到上报后,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3)事故扩大:若事故扩大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应立即向社会救援机构(110,119,120等)和公司报告,并全力支持和配合专业救援人员的工作。 (4)应急预案衔接:事故处置过程中,有效衔接公司专项应急预案和综合应急预案,保证事故的有效处置。 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发现有人受伤后,向周围人员呼救,视伤害情况轻重拨打“120”急救电话。 (2)由现场医护人员进行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 (3)受伤人员出现肢体骨折时,应尽量保持受伤的体位,由现场医务人员对伤肢进行固定,并在其指导下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抬运,防止因救助方法不当导致伤情进一步加重。 (4)肢体骨折可用夹板或竹杆等将断骨上、下方关节固定,也可利用伤员身体进行固定,避免骨折部位移动,以减少疼痛,防止伤势恶化。 (5)开放性骨折,伴有大出血者应先止血、固守,并用干净布片覆盖伤口,然后迅速送医院救治,切勿将外露的断骨推回伤口内。 (6)疑有颈椎损伤,在使伤员平卧后,用沙士袋(或其它替代物)旋转其两侧至颈部固定不动,以免引起截瘫。 (7)腰椎骨折伤员应平卧在平硬木板上,并将椎躯干及二侧下肢一同进行固定预防瘫痪。搬动时应数人合作,保持平稳,不能扭曲。 (8)应急救援结束后应保护好现场,开展善后工作。 3、事件报告: (1)事件报告要求: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 (2)事件报告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事故性质、人员伤亡情况、先期处理情况等。 |
注意事项 | 1、当救援对策或措施出现不符合现场实际的情况时,应及时上报公司,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救援对策或措施。 2、应急救援时,应随时确认现场应急处置能力,若不能达到应急处置要求,须立即向公司汇报,并联络社会救援机构。 3、事故发生后,现场相关人员应在自救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参与互救,以免发生二次事故。 4、夜间事故发生需设置临时照明装置时,不得耽误应急救援时间。 5、应急救援结束后,应保护好现场,维护好现场秩序,采取善后工作,及时开展事故分析和总结工作,作出相关处理决定,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
5.6 化学品中毒现场处置方案
事故风险分析 | 1、事故类型:化学品中毒等。 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危险源在现场化学品使用场所,存储场所,及污水处理站。 3、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一般发生在化学品泄漏及有限空间作业防护不够。 4、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化学危险品造成人员眼睛、皮肤灼伤,引起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等,还可能造成化学品大面积灼伤、剧毒品中毒而引发人身伤亡事故。 5、事故影响范围:影响人员为我公司所有工作人员。 6、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1)化学品存储区域泄漏。(2)人员作业未穿戴劳保防护用品。(3)误操作导致人员接触食入剧毒化学品。 |
应急工作职责 | 1、组长负责保障事故救援所需的资源,负责在事故发生时启动应急预案和救援工作的指挥,并组织开展事故分析工作。 2、副组长负责执行组长的决策意见,负责在事故现场启动应急救援各项工作。 3、成员负责在事故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各项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负责开展事故分析和统计上报工作。组织机构及职责:见(综合预案第3部分——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
应急处置 | 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事故报警:现场工作人员发现事故后应立即上报应急领导小组。 (2)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领导小组接到上报后,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3)事故扩大:若事故扩大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应立即向社会救援机构(110,119,120等)和公司报告,并全力支持和配合专业救援人员的工作。 (4)应急预案衔接:事故处置过程中,有效衔接公司专项应急预案和综合应急预案,保证事故的有效处置。 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迅速将中毒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松解衣扣和腰带,摘下假牙和清除口腔异物,维护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 2)在搬运过程中要沉着、冷静,不要强拖硬拉,防止造成骨折;如果已有骨折或外伤,则要注意包扎和固定。 3)污染的衣着要立即脱掉,皮肤污染时,要及早用清水或解毒液(根据毒物性质选择中和解毒的溶液)冲洗,应注意头发、手足、指甲及皮肤皱褶处彻底冲洗。 4)在急救药箱取用适当的急救药品就地进行抢救。 5)化学物质进入眼内,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大量的自来水、井水、河水等清洁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污染眼,至少15分钟。冲洗时应将眼睑翻开,用缓缓流水把眼结膜囊内的化学物质全部冲洗掉,冲洗时要转动眼球。洗后立即将患者送医院进行检查和进一步处理。 6)如果误服,应让患者静卧,如患者意识不清,惊厥或昏迷,应禁止经口给予任何物质,如发生呕吐,则应使其取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清醒者用水充分嗽口,催吐。催吐前先给患者饮水500~600ml(空胃不易引起呕吐),然后用手指、棉棒或其它钝物刺激舌根部,即可反射性引起呕吐。反复几次,直到呕出物纯系饮入的清水为止,急送医院就医。 7)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及时向公司报告,立即启动《化学品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并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采取以下措施: 1)疏通事故现场道路,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2)组织救助化学品中毒人员,必要时应联络急救中心(120)求助。 3)应急救援结束后应保护好现场,开展善后工作。 3、事件报告: (1)事件报告要求: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 (2)事件报告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事故性质、人员伤亡情况、先期处理情况等。 |
注意事项 | 1、现场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 2、现场的抢险抢修、个体防护、医疗救援、消防灭火、通讯联络等装备器材配备齐全,平时要专人维护、保管、检验,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3、当救援对策或措施出现不符合现场实际的情况时,应及时上报公司,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救援对策或措施。 4、应急救援时,应随时确认现场应急处置能力,若不能达到应急处置要求,须立即向公司汇报,并联络社会救援机构。 5、事故发生后,现场相关人员应在自救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参与互救,以免发生二次事故。 6、夜间事故发生需设置临时照明装置时,不得耽误应急救援时间。 7、应急救援结束后,应保护好现场,维护好现场秩序,采取善后工作;应及时开展事故分析和总结工作,作出相关处理决定,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
5.7 有限空间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方案
有限空间作业中毒和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事故 风险 分析 | 事故类型 | 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 | ||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名称 | 污水处理池、下水道、化粪池等封闭或者部分封闭,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含氧量不足的空间。 | |||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 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可能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社会影响较大。危害程度属高度危险。影响范围: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及作业员工。 | |||
事故前出现的征兆 | 作业人员头痛、头晕、耳鸣、恶心、呕吐、心悸、四肢无力或有短暂的晕厥。 | |||
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 可能引发高处坠落、爆炸等次生事故。 | |||
应急工作职责 | 应急自救 人员形式 | 由现场发现人、车间主管、现场作业人员等形成自救小组,分为现场抢险组、警戒疏散组、医疗救护组和通讯报警组等。 | ||
主要职责 | 车间主管职责 | 1.参与制订、修订车间场所的现场处置方案; 2.组织车间人员学习和演练; 3.组织车间人员展开现场处置; 4.发生事故,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并提出启动公司应急预案请求。 | ||
应急队员(车间人员)职责 | 1.服从车间主管的指挥; 2.发现事故,立即向车间主管报告; 3.一旦发生事故,迅速展开抢险、抢修的应急救援工作。 | |||
应急处置 | 应急处 置程序 及 应急处 置措施 | 程序 | 处 置 | 负责人 |
报警 | 向车间主管报告。 | 发现险情第一人 | ||
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报告。 | 车间主管 | |||
应急程序启动 | 现场险情扩大不能控制时,立即通知公司应急指挥部启动二级响应程序或一级响应程序。 | 车间主管 | ||
现场处置 | 1)当有限空间内有1人昏迷或窒息,伤势严重,监护人必须戴上防毒面罩后,方可进入容器救人,其他人员负责在外接应; 2)监护人下到出事地点,伤员伤势重无法站立时,可用安全绳直接往上拉,监护人可一边托着伤者,一边指挥上面的人拉的快慢,同时保护伤者不被刮碰梯子、器壁,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3)、其他人员在拉绳子的过程中,要使重心尽量往竖井中心移,用力要均匀,与下面的人员配合好,一定要注意不能碰伤伤员。 4)、受伤者被救出安全区域后,才能解下防护装备,让伤者平躺下,应迅速将中毒窒息者移到空气新鲜流通的地方,松开领口和紧身衣服及妨碍呼吸的一切物品,让其头部侧偏,以保持呼吸畅通。 5)救护人员对伤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摩,并用担架送上救护车前往医院治疗。 | 事故现场 其他人员 | ||
通讯联络 | 随时将事故各类信息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报告,保证事故现场与其他各单位信息畅通。事故涉及人员数量多或者现场无法处理,启动公司一级应急响应。 | 车间管理人员 | ||
报警内容联系电话 | 1.公司应急联络电话:XXXX; 2.火警:110; 急救中心:120; 公安消防联动指挥中心:110; 5.事故报告人在向消防中队或安监办报告事故(事件)时,应报告以下内容:报警单位名称、发现事故的时间、地点、事故的类型、发展和蔓延情况、现场处置和控制情况等内容。 | |||
注意事项 | 1.抢险人员必须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进入危险场所进行抢险和救护。 2.实施抢险救援时应先救人再实施其他抢险。 3.现场救护与抢险相结合,如没有相应个人防护用品,不得盲目抢险和救护。 4.现场施救人员应具备相应知识和能力,确保抢险和救治得体有效。 5.必要时设立警戒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 |
附件
附件1 内外部救援联络方式
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成员通讯表
序号 | 职务 | 姓名 | 手机 | 备注 |
1 | 总指挥 | |||
2 | 副总指挥 | |||
3 | 人事经理 | |||
4 | 设备经理 | |||
5 | 人事专员 | |||
6 | 安环课长 | |||
7 | 安环专员 | |||
8 | 成员 | |||
9 | 成员 | |||
10 | 成员 | |||
11 | 成员 | |||
12 | 成员 | |||
13 | 成员 | |||
14 | 成员 | |||
15 | 成员 | |||
16 | 环安工程师 |
24小时值班电话
序号 | 值班地点 | 电话 | 手机 |
1 | 门卫室 |
紧急事件外部可利用资源表
政府有关部门联络电话:
单位 | 电话 | 支持工作 |
苏州相城区应急管理局 | 0512-85182060 | 1、灾害抢救工作;2、灾区治安交通秩序维护;3、灾害调查鉴定,灾情勘查,监督引起灾害机构之改善及赔偿 |
苏州市灭火救援应急中心 | 0512-62765535 | |
苏州相城区消防大队 | 119 | |
苏州市公安局 | 0512-63561928 | |
苏州市生态环境局 | 0512-66680763 | 1、提供灾害紧急处理信息作业 2、灾区环境消毒、清洁 |
苏州相城区生态环境局 | 0512-85182795 | |
苏州相城区政府总值班 | 0512-85181010 | |
苏州相城区污水处理厂 | 0512-66186560 |
主要医院联络电话
急救中心 | 120 |
苏州市立医院 | 0512-69006090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院 | 0512-65223637 |
苏州相城区第三人民医院 | 0512-65795312 |
苏州市相城区人民医院 | 0512-69571800 |
苏州相城区第二人民医院 | 0512-65710579 |
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 | 0512-87806050 |
其他救援机构
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 | 0532-3889090 |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中心上海抢救中心 | 021-62533429 |
国家中毒控制中心 | 010-63131122 |
附件2 消防安全防护设施配置表
消防、安全防护设施配置表
序号 | 种类 | 应急物资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储存位置 | 保管人 |
1. | 通讯器材 | 对讲机 | 台 | 2 | 应急救援厨 | 吴希陶 |
2. | 警戒器材 | 安全警戒带 | 米 | |||
3. | 警报器材 | 喊话喇叭 | 只 | |||
4. | 消防器材 | 消防水带 | 根 | 16 | 消防栓 | 吴希陶 |
5. | 灭火器 | 只 | 40 | 消防栓 | 吴希陶 | |
6. | 消火栓扳手 | 只 | 2 | 应急救援厨 | 吴希陶 | |
7. | 黄沙 | 箱 | 1 | 药品仓库 | 吴希陶 | |
8. | 个人防护用品 | 安全带 | 根 | 1 | 应急救援厨 | 吴希陶 |
9. | 绝缘手套 | 付 | 2 | 应急救援厨 | 吴希陶 | |
10. | 纱手套 | 付 | ||||
11. | 安全帽 | 顶 | 1 | 应急救援厨 | 吴希陶 | |
12. | 消防战斗服 | 件 | 2 | 应急救援厨 | 吴希陶 | |
13. | 雨靴 | 双 | 2 | 应急救援厨 | 吴希陶 | |
14. | 反光背心 | 件 | ||||
15. | 防毒口罩 | 只 | ||||
16. | 防烟面具 | 只 | 4 | 应急救援厨 | 吴希陶 | |
17. | 疏散用品 | 充电式手电筒 | 只 | 1 | 应急救援厨 | 吴希陶 |
18. | 应急照明灯 | 只 | 6 | 厂内 | ||
19. | 安全出口标志 | 块 | 22 | 厂内 | ||
20. | 急救用品 | 急救药箱 | 只 | 1 | 应急救援厨 | 吴希陶 |
21. | 救援设备 | 汽车 | 辆 | |||
22. | 金属切割机 | 台 | ||||
23. | 发电机 | 台 | 1 | 发电间 | 侯敬华 | |
24. | 登高设施 | 梯子 | 架 | 2 | 技术科 | 侯敬华 |
25. | ||||||
26. | ||||||
27. |
医药箱药品清单
序号 | 药品名称 | 用途 | 数量 |
1 | 眼垫 | 保护眼睛 | 2包 |
2 | 自粘性敷料贴 | 处理较大伤口 | 4包 |
3 | 无纺布胶带 | 固定绷带用 | 1件 |
4 | 沙布片 | 包扎小伤口用 | 8包 |
5 | 剪刀 | 裁剪布料用 | 1把 |
6 | 急救毯 | 急救用 | 1件 |
7 | 弹性绷带 | 固定伤口绷带用 | 3卷 |
8 | 体温计 | 测体温用 | 1支 |
9 | 创口贴 | 处理小伤口用 | 30片 |
10 | 止血带 | 止血用 | 1 |
11 | 酒精片 | 消毒用 | 20 |
12 | 碘伏片 | 消毒用 | 20 |
13 | 烧伤敷料 | 包扎较大伤口用 | 1 |
14 | 口对口呼吸器 | 人工呼吸用 | 1 |
15 | 一次性冷敷 | 用于灼伤时用 | 1 |
16 | 一次性热敷 | 用于灼伤时用 | 1 |
17 | 自粘性敷料贴 | 处理较小伤口用 | 4 |
附件3 地理位置示意图
附件4 周边环境状况及交通示意图
附件5 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附件6 消防设备布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