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结合某工程分析了在软土基坑中采用喷锚与压密注浆改善土质的复合技术组成的基坑围护结构,在本工程大面积应用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完全可以达到安全、经济、快速、高效之目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基坑支护;喷锚技术
1.工程概况
某综合楼建筑面积147702m2,为地上19层(裙房5层),地下1层,地下室建筑面积为22130m2。基坑南北向宽约192.89m,东西向长约175.36m,地下室大基坑开挖深度约为5.65~6.60m。
2.工程地质特征
本工程在基坑开挖深度及围护桩所及范围的土层由耕填土、黏土、淤泥质黏土、黏土组成,地质分布大致如下:
耕填土:松散,灰褐、灰黄色,主要以黏性土组成,顶部含少量植物根茎,土质不均,层厚1.00m左右。
黏土:灰黄色,厚层状,含铁锰质氧化斑点,性质不均匀,软塑—可塑,具有中偏高压缩性。
淤泥质黏土:灰色,厚层状,含半腐植物残体,局部集结,土质不均,均有分布,流塑,具有高压缩性。层厚3.5~8.0m。
黏土:灰绿色—褐黄色,层厚状,含铁锰斑点,性质较好,局部缺失,可塑,中压缩性,层厚0~6.5m。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浅部孔隙潜水以及承压水,水位埋深在1.30~3.70m之间,潜水水位变化主要受控于大气降水垂直渗入补给,以及微地貌的控制,与附近河流有一定的水力联系。本工程基坑开挖属于二级基坑,基坑侧壁及基底土体均位于淤泥质黏土层,坑壁稳定性差,基坑开挖时要进行适当的围护。基坑设计计算岩土工程参数见表1。
表1 基坑主要土层的参数值
3.基坑围护方案设计[1-4]
本基坑围护方案经多次论证,考虑到本工程所处场地面积较大,场地四周空旷,根据边坡土质情况的不同,经过多种基坑支护方法的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采用喷锚网支护边坡(图2)。同时考虑到邻近基坑西南侧行政楼基础结构,在基坑西南侧采用型钢桩组合支护结构(图3)。另外,由于基坑北侧河道水系及边坡土质的影响,在基坑北侧采用双层水泥搅拌桩组合支护体系(图4)。
3.1 支护参数值的确定
(1)锚杆:锚杆采用<48×3.0钢管锚杆,钢管从离坑壁2.5m处开始沿管长设<8@500注浆孔,锚杆注水泥浆,水灰比宜为0.5,注浆压力不小于0.4MPa,锚杆与水平方向的角度为10°~15°,锚杆采用梅花型布置。水平和垂直间距均为1.0~1.2m。
图2 喷锚网支护边坡图
图3型钢桩组合支护图
图4双层水泥搅拌桩组合支护图
(2)钢筋网:钢筋网采用<6.5@200×200,竖向钢筋采用焊接,横向钢筋可采用绑扎,横向加强钢筋采用2<14,预压钢筋网,并与锚杆端部焊接(图5)。
图5锚杆细部详图
(3)喷射混凝土:坡面喷射100厚C20混凝土,使锚杆、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同时为防止坡面裂缝渗水,喷射混凝土水灰比为0.4,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1∶2∶2.5。粗骨料粒径5~15mm,喷层初凝小于10min,终凝大于30min,喷射混凝土施工应满足国标GB5008622001规定。
(4)水泥搅拌桩:水泥搅拌桩径<600,间距450mm,采用双头搅拌桩机,桩长11m,搅拌桩间搭接150mm。水泥采用32.5普通水泥,水泥掺量为15%(被加固土的重量,按18kN/m3计),浆液水灰比0.45~0.55。
3.2 支护体系的计算
在基坑侧壁土体中采用打入式钢管锚杆,使土体、锚杆及护壁钢筋、喷射混凝土共同形成重力式挡土墙结构,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99)》进行土体稳定性,支护结构的承载力计算,锚杆抗拉计算及土钉墙整体稳定性验算,计算结果经专家组论证符合要求。
4.基坑支护施工
4.1 施工工艺流程
水泥搅拌桩→制作锚管→分层开挖基坑边槽→基坑边坡修整→打锚管→绑扎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锚杆注浆→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