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筑物防火措施及技术
建筑物防火主要包括积极防火对策和消极防火对此,积极防火对策包括预防失火,早期发现.扑灭;消极防火对策则包括:提高结构耐火性,防火分区,及时疏散。积极防火对策可以减少火灾发生和形成重大火灾的几率,消极防火对策可以减少重大火灾造成的损失。防火设计中的积极防火措施主要用于起火期和成长期阶段,而消极防火措施主要用在全盛期阶段。
1.建筑防火设计
选择耐火时间较长的建筑结构,结合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合理选择建筑构配件的材料和构造做法。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和层数,限制建筑物内疏散走道的长度;或对建筑物内部进行防火分区。防火分区就是在分析建筑火灾蔓延途径的基础上,利用建筑物的原有构件或在建筑物内设置专门的防火分隔物,采用“堵截包围.穿插分割”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内把火灾控制在限定的区域空间,阻止火势快速蔓延,以赢得宝贵的救援时间。建筑防火分区的划分原则如下:防火分区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如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和水幕分隔;建筑物内如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廊.自动扶梯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地下.半地下建筑内的防火分区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m2;当高层建筑与其裙房之间设有防火墙等防火分隔设施时,其裙房的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 500m2;高层建筑内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廊.敞开楼梯.自动扶梯.传送带等开口部位时,应将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
2.总平面设计防火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地形.地势和风向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尽量减少建筑物之间构成火灾传遍的危险性,并为消防车顺利扑救火灾提供条件。建筑耐火等级要求建筑构件在火灾高温持续作用下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不破坏,不传播火灾,从而起到延缓和阻止火灾蔓延的作用,并为人员疏散.抢救物资和扑灭火灾以及灾后结构修复创造条件。
3.烟气控制的基本方式
防烟分隔。在建筑物中,墙壁.隔板.楼板和其他阻挡物都可作为防烟分隔的构件,它们能使离火源较远的空间不受或少受烟气的影响。这些分隔构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加压方式配合使用。加压送风方式。利用加压送风机对被保护区域(如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等)送风,使其保持一定的正压,以避免着火处的烟气借助各种动力(诸如烟囱效应.膨胀力等)向建筑物的被保护区域蔓延。加压送风采用的主要方式有两种:在关闭门的状态下,维持避难区域或疏散路线内的压力高于外部压力避免烟气通过各种建筑缝隙侵人(诸如建筑结构缝隙.门缝等);在开门状态下,保证在门断面形成一定风速,以阻止烟气侵入避难区域或疏散通道。
4.防火门.防火卷帘的分类及设置要求
按耐火极限可分为甲级(1.2h).乙级(O.9h).丙级(0.6h);防火门应有自闭功能;常开防火门应在火灾时自行关闭并应有信号反馈的功能;内外两侧应能手动开启;设置在变形缝附近时,防火门开启后,其门扇不应跨越变形缝并应设置在楼层较多的一侧。钢质滑动防火门:平时依靠电磁门吸的吸附力,平时处于常开状态。发生火灾时切断通向电磁门吸的电源,门吸松开,门自动关闭。防火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防火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并在关闭后,能在任何一侧手动打开;用于疏散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门应能自动关闭后很难开启或不能随时开启的防火门,应在门扇上加开活动小门;经常处于开启状态的防火门。应具有自行关闭和信息反馈功能。
5.室外楼梯
室外楼梯是用耐火结构与建筑物分隔,设在墙外的楼梯,可作为辅助防烟楼梯使用。室外楼梯的设置要求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楼梯段和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0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
结束语:
本文叙述了火灾的危害性,探讨了建筑物防火的措施和技术,主要包括防火分区的划分.总平面设计防火.烟气的控制方式等措施来防止建筑物火灾的发生,但要全面解决建筑防火安全问题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许小磊,何嘉鹏。周汝。等.高层建筑火灾走廊净高对排烟效果的影响[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3):209—213.
[2]张梅红,赵建平.超高层建筑的肪火设讣问题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3):217--219.
[3]李济成.自动消防设施有效防控高层建筑火灾[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11):849—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