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介入放射诊疗中存在着防护条件不好和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便的问题 当前有些单位由于经费不足,以及对防护不够重视等因素的制约,介入放射诊疗中的防护设备条件普遍较差,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不齐,使用也不方便。尽管近年来国内研制了一些专用的防护装置,但较理想适用的防护装置很少,多数装置较笨重,操作不方便,甚至对介入操作有一定的影响,而且目前研制的介入放射防护装置还处于开发阶段,谈不上推广应用。
2.4 介入放射诊疗工作人员防护意识淡薄,缺乏自身保护能力 由于从事介入诊疗工作人员绝大多数系一般临床医护人员,而非放射工作人员,故未把他们列入监督管理对象,使相关领导及介入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不重视安全防护,不愿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据介绍,戴上铅脖套,其甲状腺比不戴脖套受照射剂量要降低98%~99%。因此工作人员要增强自身防护意识,正确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3 介入放射诊疗中可能引起的辐射的危害
3.1 辐射对眼球晶体的伤害 眼晶体的照射对参与介入 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来说是值得注意的,因为眼晶体是人体对放射较敏感的组织之一。如果单次在X线下暴露达2~10sV时,可导致晶体损伤。长期低剂量暴露在每年0.15sV,累积8sV时,也可以导致相应的损伤。
3.2 辐射的致癌和遗传效应 辐射的致癌和遗传效应属随机性效应,人体受到电离辐射照射,诱发致癌的危险概率约为4%sV。这是在低剂量照射下统计值,而高剂量照射时其危险概率估计值可加倍。
4 介入放射学中的防护措施介入防护主要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即设备的固有防护、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及屏蔽防护。
4.1 介入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操作技能,动作迅速、准确,保证手术能有条不紊,心中有数。
4.2 使用高压注射器时,应设置准确的注射速率、注射总量、压限及线性上升速率,以避免因设置不当造成重复曝光。
4.3 控制原发射线的剂量,缩短照射时间 (1)在导管到达靶血管前,采用低剂量、脉冲透视、大视野,当导管到达靶血管附近时选择低剂量脉冲透视、小视野。(2)若采用手动调节曝光条件时,应尽量使用高千伏低毫安。(3)尽量减少手推造影的次数,减少操作者,其余人员均应到屏蔽后面去。
5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
对介入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和患者辐射防护的监督管理,是一项迫在眉睫值得各级部门重视、有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建议:
5.1 尽快制定有关介入放射诊疗的辐射防护法规和技术标准。
5.2 选择辐射防护性能好的介入诊疗设备,加速研制防护效果好的个人防护用品,使介入诊疗工作人员受照射剂量降低到最低水平。
5.3 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病人的防护,减少医疗照射剂量,降低群体受照水平,并加强防护知识宣传。缩短检查时间,合理使用检查参数,注意非投照射部位的防护,严格控制介入检查的适应证。
5.4 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介入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和受检者的放射卫生防护的监督和管理,应将介入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列入放射卫生管理的对象,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管理,并享受国家和军队有关保健待遇,防止辐射对工作人员和受检者的不必要的照射。
【参考文献】
1 金振祥.介入放射学与辐射防护.中国辐射卫生,1998,7(1):60-61.
2 易玉海,顾玉民.通用组合使介入防护的研制.中国辐射卫生,1999,8(2):95.
3 林树旺.介入放射学综合防护措施效果评价.中国辐射卫生,2001,10(4):221.
4 张志兴,石磊.介入放射中的防护.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1,21(3):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