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突出反“三违”,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安全生产是企业和职工的生命线。引发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等“三违”现象是一个主要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企业忽视安全文化建设,导致职工缺乏安全意识和良好的安全行为。眉山市由市交通局牵头,市经委、市规划和建设局等市级有关部门配合,开展了安全文化建设进企业活动。
一是开展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规范生产现场,从基础设施与基础管理的综合治理整顿抓起,从日常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抓起,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推广运用安全科技手段和装备;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和运行规程;加大安全投入力度。眉山汽车运输总公司在全市所有长线、超长线客车上安装行车记录仪或GPS卫星定位系统,实行每天出车前解读行车记录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交通违法行为,大大降低了驾驶员违法行车的次数,保证了行车安全。
二是开展“千人(次)隐患排查活动”。领导带头查隐患,并充分利用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让专家、行家走出办公室,深入第一线,参与并指导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
三是进一步深化安全警示教育。各企业通过运用事故案例揭示和证明安全生产“差一点不行,一点不能差”的客观规律与必然要求,引导和教育广大员工牢固树立自我防范意识。特别是对关键岗位、关键作业环节和关键人员,坚持开展集中性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活动,持之以恒地进行灌输,入耳入心。眉山电力公司通过请专家为全体管理人员上安全培训课,召开事故隐患“说清楚”会议,让班组长参加全系统安全分析会等形式,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四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紧紧围绕落实标准化作业的要求,把广大员工,尤其是生产一线员工的工作意志与主要精力统一到遵章守纪、严格规范的生产作业上来。眉山车辆厂、启明星铝业公司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和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有力推动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四、突出警示教育,开展社区安全文化建设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深入,社区居民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无管理单位的人员和流动人口越来越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组织开展教育活动难度大,安全教育很难落到实处。我们结合社区特点,由市民政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配合,开展了社区安全文化建设。
一是要求社区管理者、居委会把社区安全文化建设列入议事日程。落实人员、经费、时间,加强社区安全管理。
二是通过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调查了解社区安全状况。包括社区人口、机动车辆、驾驶员状况、安全隐患状况,对社区的安全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件的社区还要把定期不定期组织机动车驾驶员学习和教育。
三是在社区开设安全生产专栏,书写固定标语,张贴宣传挂图、宣传消防知识、交通安全知识、安全生产知识,分析典型事故案例,促进居民安全意识的增强。
四是把社区安全文化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建设平安社区。部分社区在社区居民和驻社区单位中组建了3-5名懂法律、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参加安全志愿者队伍,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一道,负责社区内安全管理和宣传咨询工作。
五、突出温馨提示,开展家庭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是家庭幸福的保障。我们在基层安全文化建设中,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公安交警等部门配合,紧紧抓住家庭这一社会的最基本组织元素,突出政府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温馨提示,促进家庭安全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一是通过媒体进家庭。在电台、电视台、报纸开办安全教育专栏,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对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进行分析。电视台坚持每天播放安全公益广告,并以字幕形式在电视上滚动播放安全知识,提醒市民注意安全。同时,充分发挥现代通信设施的作用,通过移动通信公司采取发送短信的方式,把安全常识、安全警示语发送给手机、小灵通用户。
二是送安全知识进家庭。组织印制安全常识、宣传资料,包括卡通图片、日历、致驾驶员的公开信等,发放到家庭,让每一个家庭每天都能看到安全常识,得到温馨提示。
三是家庭成员间温馨提示。驾驶员的家人督促驾驶员按时睡觉,保持旺盛的精力出车,提醒驾驶员出车前坚决不喝酒、不开英雄车,不违反安全法律法规;孩子上学时家长提醒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家人上班时提醒注意安全。丹棱县委宣传部、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还组织县级机关开展家庭交通安全知识电视竞赛,以家庭为单位参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并在县电视台实况转播和重播,收到了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