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07月21日

        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改善的对策研究
        体系的改善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并应与实际操作相衔接。将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面的质量问题及正面的质量成绩(质量信息)→及时进行收集→建立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进行有效纠正→对于纠正结果进行监督→修改文件→进行培训。就这样周而复始,怎么能够建立不了一个高水平的质量管理呢?
        质量信息主要来源于体系运行中日常出现的各种问题,公司内部体系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国内外的各种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客户反馈的问题等。
        2.1日常检查
        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每天以报表的形式报质检部由质检部质量信息汇总人员,进行及时的汇总整理。重要的问题,通知生产厂制定出纠正预防措施,进行有效整改。
        2.2 定期检查
        每月一次由考核小组进行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由各生产厂制定出纠正预防措施,进行有效整改。
        2.3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应起到应有的作用,质量体系的每半年一次的内部审核及每年一次管理评审应该真正开展起来。
        尤其是内部审核,对于质量体系的运行状况能够进行全面的评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纠正预防措施→纠正的实施→文件的更改,这个过程是质量体系自我完善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监督。内部审核可以定期请外面的审核员来帮助内审,这种情况下,我们公司内部和审核员都不怕提出问题。更能公正的对食品企业的质量体系进行客观的评价。
        2.4 外部检查及认证
        公司每年都要接待很多的外部检查及认证,包括检验检疫部门、国内外的客户的检查,以及ISO22000、BRC、IFS等食品安全体系认证。由生产厂、质检部或相关的部门的陪同人员,将检查的问题进行汇总,打印成正规的报告,由质检部统一存档管理,对于纠正的结果,由质检部跟踪验证,并写出正规的报告,与问题形成正规的档案。重要的信息由质检部负责文件的制定及修改,并进行及时的发布。
        2.5 客户的反馈
        客户反馈回的各种质量信息,应由质检部进行汇总,对于问题,由各相关部门制定出纠正措施,送质检部一并归档,质检部对于纠正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验证,并也一并归档。对于纠正的结果,由质检部跟踪验证,并写出正规的报告,与问题形成正规的档案。重要的信息由质检部负责文件的制定及修改,并及时进行发布。
        总之,以上内部体系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生产厂和质检部对出现问题进行集中,报质检部汇总,并要追寻到问题产生的根源,由问题产生的部门,制定出详细的纠正预防措施,由质检部审核确认后,在质检部备案,质检部现场品控员,在日常的检查中,负责对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检查,现场质量保证人员跟踪检查实施情况。质检部根据问题的性质进行质量文件的修改,以确保能在以后的操作中及对人员的培训中加以流程化。这给以后的人员的培训提供了良好的资料,并能保证在以后的生产中重点关注,重点落实执行。
        3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对策研究
        3.1 质检部对于形成的各种文件及制度及时发布,同时对相关人员进行简短的培训,按公司的要求对各生产厂进行质量管理。各种质量制度不要以“通知“的形式下发,应作为质量体系的一部分下发。
        3.2质检部从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对各生产厂质量体系运行的情况进行监督。同时定期检查,又是对日常检查的落实进行监督。
        3.2.1日常检查:由质检部现场的品质控制员来执行,检查应是全面的,应涉及加工工艺的执行,工作计划(包括车间清洗消毒计划、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加工人员的消毒等)、标准卫生操作规定(SSOP)的执行,关键控制点是否失控,当日加工产品的原辅料、包装物料的来源追溯,产品的追踪等等全面的检查监督。日常检查可以不参入生产厂质量考核计分,主要责任是监督。但可建立质检部质检员的考核方案,由定期检查的结果来进行质检部内部考核。
        3.2.2定期检查:一月一次由专门的考核小组负责。考核小组应是对生产熟悉、公司文件规定非常了解的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
        3.3 利用产品品质来验证体系运行效果
        产品质量主要在过程中控制,整个生产的管理主要依赖于上面所述的食品安全质量体系的建立、运行、不断的改进。而最终成品的检验,只是一个监督的手段,验证设立的目标是否已达到,包括产品的质量目标及各部门的质量目标,而不能做为一个控制手段。
        3.3.1工序半成品的检验:由车间工序质检员负责,要求最大限度地将不合格品控制在冷冻前,并要进行详细的记录,报告生产厂长进行复核,然后以报表的形式,报质检部;
        3.3.2成品的感官检验:只可以作为一个验证手段,验证加工工艺的执行情况、加工工艺的合理性、半成品检验的控制力度是否足够等;而不应该作为一个控制手段,“检验把关”是一个已经过时、不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要降低产品的出成率。
        3.3.3成品的微生物的检验:是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得以全面良好执行的验证,涉及体系运行的各个方面。
        3.3.4成品的农残检验:是对农残控制体系是否得以全面良好执行的验证,涉及农残控制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基地的管理体系、原料的农残控制体系等。
        3.3.5外部客户的检验:客户的反馈及客户验货等对企业产品的质量的评估更能较有力地说明产品质量水平。
        
        4 结论
        总之,我国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从整体上来说有了明显的、质的提高,目前对企业质量改革,不应该是对十多年来形成体系的全盘的否定,而应该是如何进一步的完善的基础上,逐步引入新的管理体系,但不能操之过及,由于我国食品企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的性质决定了,所谓的质量体系管理,最终也要纳为对人的管理,因此接受过程及实施过程相应应要慢一些,要制定一个,实施一个,并监督控制一个的基础上,再进行下一个。
        参考文献
        [1]董建伟.论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J].中国科技纵横,  2010,7(14):296-296.
        [2] GB/T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
        [3] GB/T22000-2006 Idt 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S].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