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滥用饲料添加剂和病禽类流入市场
饲料添加剂是为了促进动物生长,增加动物重量而在饲料中添加的化学制剂,主要有促生长激素、增重剂等,滥用饲料添加剂是指违背动物正常的生长规律而在饲料中添加各种天然的和人工化学物质。以瘦肉精为例,当它添加在饲料中,可以使动物内脂肪分解代谢增强,蛋白质合成增加,是动物多长瘦肉,少长肥肉。2011年初媒体报道的河南双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瘦肉精事件让国人震惊。研究结果表明:食用瘦肉精用量过大的动物性食品,会导致人肌肉颤抖、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些丧心病狂的人将病死的动物以低价买到市场上,人食用了病死的动物的肉就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健康。
(4)假冒伪劣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一些不法的食品生产者利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人们安全意识淡薄,生产大量假冒伪劣的产品,以坑害消费者为代价谋取暴利。马克思说过:”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者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只要有50%的利润它就敢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敢冒绞首的危险。”有一些不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为了追逐利益就像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一样,为了钱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但大多数假冒伪劣产品在食用了之后,短期不会有明显的状况出现,通常在长期食用了该种食品后才能出现问题,加上很多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忍气吞声,使得假冒伪劣产品没有得到很好的抑制,泛滥成灾。在中国买到真货似乎真的不那么容易,假货到处都是,每每买东西都害怕是山寨货中国的盗版,山寨做的是太成功了。
相信你一定听过地沟油,还有另一种推断:你也一定吃过地沟油!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工作组组长、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据他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而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按照这个比例,平均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地沟油对于人们的影响,除了令人作呕的恶心,还对健康危害重重。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认为,地沟油的最大危害,不仅在于其中致癌的黄曲霉素,也不在于肮脏的“地沟”二字,而是来自“多次加热”和“氧化”这两个词汇。范志红说,在餐馆中,很多食材都需要过油,很多菜肴、点心需要油炸,这就势必带来油脂的反复加热。植物油并不耐热,在炒菜时160℃-300℃的高温下会发生热氧化等多种反应,让维生素E、必需脂肪酸等营养成分损失殆尽。少了营养的油就已经属于“坏油”,而有害的反式脂肪酸、饱和脂肪会持续增加。有研究发现,吃这种多次加热的油,与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胆囊炎、胃病等病都有关系,甚至可能增加心脏病和多种癌症的危险。
以上这些都是黑心的食品生产者,为了最大限度的追求经济利益,不顾人们的生命安全,漠视其他人的一切权利,道德沦丧。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
4国家食品安全控制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完善,监管能力不足
国家食品安全控制管理体系指为了实现食品质量和卫生符合食品安全性要求,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而构成的有机体系。我国食品安全控制管理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也是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1)法规体系不完善
1995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标志着我国第一部正式制定的有关食品卫生的法律开始实施。在这部法律中,关于食品卫生的解释,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对食品安全的定义,即保证食品在生产、加工、分配和制备中的安全卫生,并使之适合人类食用的条件和措施。那么在这之前根本就没有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具体法律。
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是我国食品界的一件大事,它的实施也标志着实施了1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从“卫生”到“安全”,两个字的改变,表明从中国食品安全监管观念到监管模式的转变。
现有的法律法规的效力不足:一是强制性不足。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制定强制性标准。二是行政处罚较轻。在发达国家,食品安全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法律对于出现问题的商家惩处也相当严厉。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法》虽然在处罚力度上比之前的《食品卫生法》有所加强,但与国外相比仍然过轻,对违法经营者起不到足够的震慑作用。
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差:从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看,暂行条例、条规、管理规定比较多,成熟的法律法规比较少。由于我国法律法规程序性规定和实施细则制定进展比较缓慢,致使一部分法律法规难以执行。
法律的执行过程缺乏规范化和持续性:我国在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促进食品安全中经常采取专项整顿治理的工作形式,执法缺乏规范化和持续性。往往是在出现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后,由上级行政部门发布文件,进行一阵风式的检查、处理。当风头过后,隐匿起来的制假造假分子又重新开始行动,制假造假再度泛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2)食品安全的管理体制还不健全
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有待提高:目前,食品安全管理形成了“多头分散,齐抓共管”和“多头领导,多头有责,无人负责”的局面,严重影响了监督执法的权威性。职责不清、政出多门、相互矛盾、管理重叠和管理缺位现象严重。
缺乏食品安全快速反应机制:就我国政体组织形式而言,比较适合对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体制转型,一方面造成了我国传统体制优势的逐步消失,另一方面是新的替换体制没有建立,形成了比较严重的制度“缺位”,其中包括应急反应机制建设的滞后。
行业组织参与不够:就我国政体组织形式而言,比较适合对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体制转型,一方面造成了我国传统体制优势的逐步消失,另一方面是新的替换体制没有建立,形成了比较严重的制度“缺位”,其中包括应急反应机制建设的滞后。
消费者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通过履行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起着重大和关键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没有充分履行自己的合法权益。
5、食品安全的控制的科技体系不健全
主要包括科学的风险评估、监测检测技术以及全程控制等支持体系和技术平台。食品安全控制科技体系不健全是国家在制定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时缺乏相应的科学依据,也使政府部门在监管时缺乏有力的技术手段。与美国、日本欧盟相比我们是相当的落后。
6食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而食品行业作为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为什么无论是国企还是小作坊,都竞相出现问题呢,我想除了之前阐述的几点原因外,有一个问题是不能不谈的: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那么当这个企业不能赚到钱的话,它会怎么办呢,那么就是想方设法赚钱,无论通过什么方式,否则等待它的只有破产倒闭。其实作为食品企业,大多数都是规模较小的,资金有限的小企业,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每年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扶持和帮助力度远远要小于那些大的国企,很多时候几乎为零,政策没有像小微和民营资本倾斜,那么各种税负等就加重了它的经济负担,并且随着原材料的不断飞涨,成本又无限制的增长,使得他们的利润变得越来越少,那么可想而知,它们要想获利只能在质量上做文章了,接下来就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事故了。
7,还有一个原因,价格低廉的质量不过关的食品有属于它们的市场,走进农村的商店,很多商品可能都有问题,因为农村的消费能力较低,只能消费一些低廉的残次品,这些东西很多都是不合格的产品。
三、 对策研究
我想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伴随着发展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我国是一个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市场经济也是从计划经济转变过来的,所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现阶段发展,是由政府主导逐步发展模式。需要解决市场经济弊端,就需要政府解决自身的一些问题。所有国家在现代化和工业化初期都出现国食品安全问题,并且现在的西方发达国家也会偶尔出现食品安全的事故。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所有企业都要追逐自己的利益,并且企图利益最大化,市场经济本身就存在弱点和缺陷,为了追求利益出现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我国政府虽然有宏观调控,不过就我国现状来说,管理力度十分薄弱,这实际上就是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和政府食品管理的约束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不解决,很难不出现类似的情况。具体措施如下
1,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力度,更完整的说应该是政府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因为不仅仅只是食品出现安全问题,只是食品这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得到了我们的关注,其他很多行业有出现或者有潜在的危险。对制定法律法规,使管理有法可依,加强执法力度。
2, 对出现问题的企业绝对不能心慈手软,一定加强惩处力度。在任何一个发达的国家里面,如果是在食品上有任何差错的话,不管你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统统罚得你倾家荡产,从财富名单上抹掉。这样高额的成本相信没有人敢出现问题了。
3, 其实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最应该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因为他们对社会做出的贡献远远大于那么所谓的国企和垄断企业,就那就业来说,每年这些小微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要比国企和垄断企业多得多,然而我们国家却不重视小微企业,他们的成长缺乏国家的关注和政策的扶持。同样是一百万,给一个小的民营企业,所带来的效益要比给一个资产几百亿的国企好得多!一次一定要注视和关注小微企业,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竞争空间,当他们无利可图的时候,他们就会造假。
4, 加强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辨别不安全的食品的能力,
5, 监管和安全体系要与时俱进,须从“田头”管到“餐桌”。监管触角要伸向产地,为每份食品“建立档案” 面对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危机,欧盟于2002年首次对食品生产提出了“可溯性”概念,以法规形式对食品、饲料等关系公众健康的产品强制实行从生产、加工到流通等各阶段的溯源制度。2006年,欧盟推行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控制管理,对各个生产环节提出了更为具体、明确的要求。在德国,食品的食物链原则和可追溯性原则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以消费者在超市里见到鸡蛋为例,每一枚鸡蛋上,都有一行红色的数字。比如说:2-DE-0356352,第一位数字用来表示产蛋母鸡的饲养方式,“2”表示是圈养母鸡生产;DE表示出产国是德国;第三部分的数字则代表着产蛋母鸡所在的养鸡场、鸡含或鸡笼的编号。消费者可以根据红色数字传递的信息视情况选购。如果出现食品安全危机,也可以根据编码迅速找到原因。
6, 是建立健全消费者与企业间相互沟通的机制,加大政府监管工作透明度、公众参与度。
7, 对于不合格产品要予以召回:对于不合格食品召回,德国食品安全局和联邦消费者协会等部门联合成立了一个“食品召回委员会”,专门负责问题食品召回事宜。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8, 当然也要保护环境,不污染我们的食品源头,杜绝污染。
总结
食品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岂能儿戏,因此一定好尽力去解决这一问题,尽量避免或减少这样的事件发生,不能让素有“好吃”一称的中华民族最后倒在嘴上
参考文献
1《食品安全学》第二版 钟耀广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食品安全:全球现状与各国对策》中国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