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食品安全问题的预防和改善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12月27日

        d、 违法进行夸大宣传和不正当广告宣传
        e、 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
        5、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上,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为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出现在人们的餐桌,早已存在的对其安全性的不同见解便演变成了激烈的争论。它已从单纯的生物遗传科学扩大为涉及生态环境、政治和国际贸易的焦点问题。转基因食品的潜在致敏性是安全性评价中的重要方面。转基因食品的致敏性可能来源于有致敏性蛋白的载体或外来蛋白质;而转入基因可能会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产生新的蛋白质,使转入基因食品具有新的潜在致敏性。
        三、 实现食品安全可供选择的措施
        在讨论这些措施之前,我们需要涉及一个更深层的问题:食品进口。我们生活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食品也是全球供应的。在此讨论的基础上,现在回到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上来--从农场到餐桌,针对个人或社会,在生产的各个阶段提高食品安全保障。
        1、 消费者教育
        从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开始,公众一直承担了所有的健康风险。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也必必需承担全部预防措施的重担呢?当然,家庭烹饪应当遵循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因为这样做并不困难并且通常很有效。烹饪杀死了大多数微生物病原体,加热后的食品在冷冻或适当的储藏条件下可以避免它们对食物的侵犯。宣传家庭中食品安全是当前国家公共卫生政策的主要目标。
        2、 辐照
        因为食品安全的政府管理遇到诸多阻碍,安全教育也没能显示足够的优势,因此食品企业和一些卫生官员竭力推行能更快见效的方法:辐照杀死食物中的病原体。辐照处理有诸多优势,但却很难被人们接受。
        3、 巴氏灭菌
        巴氏灭菌是一种较安全且灭菌效果较好的灭菌方法,主要用于奶制品的灭菌。
        4、 诉讼
        疾病爆发后高额的诉讼代价,将足以使食品公司无论是否强制都会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否则,生产商、加工商、零售商、食品服务提供商以及公众就要共同承担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恶果。美国一直实行这样的措施,取得不错的效果。
        5、 机构改革
        政治问题需要政治解决,这就是为什么在现行体制中既得利益者和非既得利益者的某些人支持一种完全不同的解决食品安全的方法:设立一个完全独立的政府监督机构。
        四、 预防食物中毒的具体措施
        1、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a、 选择安全加工的食品
        b、 彻底烹调食物
        c、 食物做好后立即食用
        d、 精心保存食品
        e、 熟食品食用前再加热
        f、 避免生疏食品交叉污染
        g、 反复洗手
        h、 保持厨房表面的清洁
        i、 避免虫、鼠和其他动物接触食品
        j、 使用安全的水
        2、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a、严格农药的保管和使用
        b、严格控制农药食用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品种,减少对人畜及周围环境的污染
        c、施用农药后一定要在安全间隔期满后,方能收获农作物供应市场,尤其是蔬菜和瓜果
        d、禁止用加工粮食的磨、碾子磨压农药制剂,粮仓灭虫时严禁药剂与粮食接触
        e、凡是有毒化学品,一定要在包装上标明“有毒”等明显的标志,经农药处理的粮食种子
        应有专仓专人保管,严防误食中毒
        f、从市场上购回的蔬菜应用清水短时间浸泡、反复冲洗,水果宜洗净后削皮食用
        五、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根本要素。在任何一个国家,食品的安全性都是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布衣百姓共同关注的一个永恒主题。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食品安全问题不再是问题,终究得到控制并最终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 玛丽恩·内斯特尔,食品安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 刘秀梅,高鹤娟等,食物中有害物质及其防治,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 靳国章,食品营养与卫生,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4、 陈炳卿,营养与食品卫生,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5、 刘志皋,食品营养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6、 杨洁彬,食品安全性,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7、 黑龙江商学院,饮食卫生学,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