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应急预案缺乏时效性
企业的生产状况在不停的变化着,也导致了安全危机管理需要做不断相应得调整,这就要求企业制定的应急预案也应该跟着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安全管理要求。因此,应急预案应有时效性,要根据生产的具体变化不断修改,也应该建立年检制度,每年对应急预案进行常规检查,删除过时的信息,在保证应急预案时效性的同时,保证其简洁性。
4.危机管理的培训和演练工作尚不到位
危机管理工作仅仅靠编写应急预案,显然不够,通过预案演练才能提高企业安全危机管理的实战能力,人员培训也是这个道理。理想状态是:拥有一支专业队伍,危机事件发生时,救援人员能迅速进入状态。但是,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建立专门的应急救援队伍不太现实。这就要求企业成立应急救援队伍时,对救援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掌握充足的应急救援知识、具备较强的战斗力。
5.缺少安全危机管理的规章制度
首先应制定与救援人员相关的规章制度,如挑选救援人员的标准和方法;培训救援人员的时间和内容;救援人员所享受的补贴和待遇;救援人员的处罚和淘汰标准;救援人员的职责;救援人员在应急救援中的集合与救援等等。制定好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能使对救援人员的管理有据可依,才能使平时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救援人员,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最快的集中和投入战斗,这是安全危机管理的基本要求。
6.忽视了小型石化企业的安全危机管理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都出现不少规模较小,产品单一的小型石化企业。这部分企业自身的救援能力有限甚至没有救援能力。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很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笔者认为,危机管理水平较差的小型石化企业与安全危机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石化企业签订应急救援合同,开展合作比较可行。或者进行代培训,或者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出动救援队伍进行救助,由小型石化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补偿。这样就可以保证小型石化企业发生危机事件时能够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