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安全工作的管理,是管理者对企业安全工作进行计划、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灾害防治水平,预先发现、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防治发生事故,避免各种损失,最大限度的发挥安全技术措施的作用,提高安全效益,推动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煤矿生产是高危行业,煤矿工人时刻受到水、火、瓦斯、煤尘和顶板“五大”煤矿灾害的威胁,近几年的煤矿事故中,几乎都是管理上的疏漏。因此,煤矿安全管理对煤矿的生产和效益是非常重要。
1 煤矿安全管理的本质
1.1 效益性。惟利是管理的出发点,效益是管理的终结。安全管理的效益最直接的表现是经济效益。优秀的安全管理不仅能大大减少事故损失,还能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煤矿企业的飞快发展。
1.2 长期性。煤矿安全贯穿于煤矿生产活动的始终,只要煤矿进行生产,就存在安全问题,就须进行安全管理。所以,安全管理在煤矿的生产活动中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1.3 科学性。煤矿的生产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在人们的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寻找安全管理的客观规律,将其运用到生产实际中,保障生产活动的安全性。
1.4 群众性。煤矿安全和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并且和职工的行为紧密相连。所以,安全管理不是少部分人的管理,而要发挥广大职工的力量,实行职工的自我管理。
1.5 预防性。安全管理的目标是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所以,要将安全管理放在煤矿日常生活的首位。
1.6 强制性。煤矿安全管理就是要将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化的行为强加到被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中。不强制就不能约束被管理者的无序状态,而这种无序状态往往危及着职工自身生命和健康。
2 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2.1 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 建立各部门管理与职工监督相结合的安全管理体制。没有群众监督的管理体制是行不通的,容易造成走过场;建立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事故包干到个人的制度,避免在管理中出现管理空白区;不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宣传和安技术教育,制定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和各阶段的计划。
2.2 生产中的安全管理 鉴于煤矿工作的特殊性,加之有大型设备的使用,加剧了煤矿生产的不安全因素。所以,要加强对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和控制,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对井下的危险源做到清晰辨识,加强安全监控系统的管理。
2.3 安全信息工作 要从其他煤矿企业和本矿区发生过的事故中吸取教训,完善本企业的安全管理系统。提高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做到对各种安全生产信息的搜集、整理、反馈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