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安全装置的类型与特点
生产中使用的设备种类繁多,存在的危险与有害因素各异,一般都有相应的专用安全装置。因此,安全装置的具体结构形式千变万化,种类繁多。但从安全装置的作用、组成及工作原理等方面看存在许多共性,据此,就可对安全装置进行分类。安全装置的分类方法很多,从不同的侧面有不同的分类。
按控制作用方式及功能不同分类的常见安全装置类型如图8-1所示,其中典型安全装置的特点如下:
总之,安全装置是设备本质安全化的基础,而设备的安全化是保证安全生产的物的保障条件,要确保安全生产就必须消除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危险与有害因素。
3.控制设备的不安全因素
要消除生产设备的不安全因素,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
这一原理的实质是面向科学技术进步,在工艺流程中和生产设备上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增加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即使人的不安全行为(如违章作业或误操作)已发生,或者设备的某个零部件发生了故障,也会由于安全装置的作用(如自动保险和失效保护装置等的作用)而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2)减弱原则
当危险和有害因素无法根除时,应采取措施使之降低到人们可接受的水平。如依靠个体防护降低吸入士毒数量;以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等。
(3)距离防护的原则
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对人体的伤害往往与距离有关,依照距离危险因素越远事故的伤害越减弱的道理,采取安全距离防护是很有效的。如对触电的防护、放射性或电离辐射的防护,都可应用距离防护的原理来减弱危险因素对人体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