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实现设备安全的途径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3月31日

 1.本质安全化

  本质安全是指操作失误时,设备能自动保证安全;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能自动发现并自动消除,能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为使设备达到本质而进行的研究、设计、改造和 采取各种措施的最佳组合,称为本质安化。

  从人机工程理论来说,伤害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做到人——机——环境系统的本质安全化。因此,本质安全化要求对人——机——环境系统作出完善的安全设计,使系统中物的安全性能和质量达到本质安全程度。从设备的设计、使用过程分析,要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设计阶段:采用技术措施来消除危险,使人不可能接触或接近危险区,如在设计中对齿轮系采用远距离润滑或自动润滑,即可避免因加润滑油而接近危险区。又如将危险区完全封闭,采用安全装置,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等,都是设计阶段应该解决的安全措施。

  (2)操作阶段:建立有计划的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制度;采用故障诊断技术,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状态监测;避免或及早发现设备故障,对安全装置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安全装置始终处于可靠和待用状态,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等。

  (3)管理措施:指导设备的安全使用,向用户及操作人员提供有关设备危险性的资料、安全操作规程、维修安全手册等技术文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人发现危险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总之,本质安全化从控制导致事故的“物源”方面入手,提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技术途径与方法,对于从根本上发现和消除事故与危害的隐患,防止误操作及设备故障可能发生的伤害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方案论证、设计、基本建设、生产、科研、技术改造等一系列过程的诸多方面,是确保安全生产所必须遵循的“物的安全原则”。

  2.装设安全防护装置

  为了实现设备本质安全化而给主体设备设置的各种附加装置,都统称为安全装置。

  (1)安全装置的作用

  1) 防止设备因超限运行而发生事故

  设备的超限运行是指超载、超速、超位、超温、超压等,当设备处于超限运行状态时,相应的安全装置(如超载限制器、限速器、限位开关、安全阀、熔断器等)就可以使设备卸载、卸压、降速或自动中断运行,避免事故发生。

  2)自动排除或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引起的危险

  自动监测与诊断系统即属于该类安全装置,它可以通过监测仪器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通过自动调节系统排除故障或中断危险;或通过自动报警装置,提醒操作者注意危险,避免事故发生。

  3)防止因人为的误操作而引起的事故

  如安全启动及安全联锁装置,通过制约相互矛盾、相互干涉的运动或动作来避免危险的发生。

  4)防止人误入危险区发生的事故

  设备在正常运行时,有时人有意或无意地进入设备运行范围内的危险区域,有接触危险与有害因素而致伤的可能,安全装置能阻止人进入危险区或从危险区将人体排出而免遭伤害。如防护罩、防护屏、防护栅栏等。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