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辽宁煤矿区环境与灾害地质问题

作者:张显良 黄奇文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6月02日

    2.2 矿坑突水

    矿坑突水为煤矿区的突变型地质灾害,其主要原因多由于采空区塌陷而成的“三带”高度导致矿坑与地表水体或采空老塘区积水联系而突然充水,其突然性常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3 滑坡

    主要发生在露天煤矿区,露天边坡由于不断开采,特别是雨季边坡岩石弱面遇水失去稳定性,造成严重滑坡和排土场滑坡,我省抚顺西露天矿和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每年均有发生,不仅造成地面建筑及重大设备损失,而且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治理,严重影响煤矿的生产。

    2.4 矿震

    矿震是因矿井开采在井下地应力集中处引起的断块活动,虽其震源浅,范围小,但破坏力较大,危害严重,它不但损坏地面建筑物和井下设施,而且造成人员伤亡。我省煤矿区矿震主要发生在抚顺老虎台矿和北标台吉矿。

    2.5 泥石流

    主要发生在山区煤矿如南票、北票矿区及辽东山区煤矿,在雨季因地形、废渣及其他人为因素产生泥石流,造成冲毁农田、房屋及矿区铁路等设备,损失巨大。

    3 预防及治理措施

    我省煤矿区如抚顺,阜新、本溪开采时间已近百年,遗留的环境问题多,尤其是其中的大部矿井已闭坑或生产能力大幅下降,对现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无力治理。需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

    3.1 塌陷

    应建立有效的预警系统,对采区进行观测,对新区可改进采煤方法与工艺。对已有采空区可采用充填方法,使沉降降到最低;对已形成的塌陷区进行复恳与绿化,对较大积水区可进行养殖。

    3.2瓦斯

    加大对煤矿瓦斯气体的开发利用力度;对生产矿井超前施工瓦斯抽放孔,既大大限低了煤层瓦斯煤炸的可能性,又可利用瓦斯中的可燃气体供居民、化工等部门使用;同时应加大对矿井抽放瓦斯的利用率,作到变废为宝。

    3.3 煤矸石

    全省煤矸石堆放量约为12亿m3,矸石年排放580万t,现年利用仅200多万t。今后可用煤石进行修路、回填塌陷区、烧砖等,逐渐减少矸石山占地面积;对煤矿较大的矸石山、露天矿的排地场和沉陷区进行复恳和绿化;对露天矿坑进行绿化与养殖相结合,修建矿坑公园;对易产生泥石流地区修建挡土墙、绿化。

    3.4 水

    全省煤矿废水年排放量达4 100万t,其中有约3 750万 t为污染程度较低的矿井水力疏干性排放,洗煤废水每年仅350万t。应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使矿区的疏干排水与生产、生活用水相结合,同时提高对污水的处理能力。

    4 结语

    我国近几年在城市环境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方面已取得许多重大进展,尤其在矿山岩体采动与控制工程学研究领域居国际水平,在抗采动变形建筑物结构设计与实验、采动岩体控制理论与技术方面有着重要进展和突破。

    对于那些由于长期的煤炭开采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和地质灾害的矿业城市,应该在现有的开采沉陷控制技术基础上,借鉴相关学科的新成就,创造出全新的,符合国家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大政方针和相关政策的生态环境恢复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工艺,既切合实际,又具有可操作性。以城市为单元,编制煤炭矿山生态环境治恢复总体规划,集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经济性和可行性于一体,并对我国资源枯竭型矿山城市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具有示范性和指导意义。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