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教育
在一定因素影响下,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会淡化。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采用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不断强化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从而规范其安全生产行为。
2.2.1班前会
班前10分钟,根据当班安全生产的具休情况组织学习和进行指导,针对性强。日积月累,能够大大提高职工操作技能和安全隐患处理能力。
2.2.2跟班检查和现场指导
各级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在现场对具体问题的指导,直接和操作相结合,更易于学习和理解,对职工操作技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2.3学习例会
以车间、区队或班组为单位组织的安全学习例会,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与当前安全生产情况,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并有利于增进集体内的团结和协作。
2.2.4违章学习
违章与安全知识欠缺、安全意识不足有着直接的关系。为帮助违章职工认清错误,改正缺点,必须组织违章者进行安全学习,进一步掌握安全知识和规章制度,澄清安全认识。
2.2.5事故分析会
发生事故后必须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召开事故分析会,其中的一个不放过就是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由此可见,事故分析会是对职工群众进行教育的良好形式。当然,能够参加事故分析会的人员有限,所以必须及时对分析会的内容进行通报。
2.2.6安全宣传
宣传是制造舆论环境的主要手段。由于人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浓厚的安全氛围必然是安全工作的强大动力。
2.2.7思想政治工作
职工中的少数人员在性格和观念上可能很特殊,一般的传统方法在他们身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就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互相交流,找出根结,消除隔阂,把少数安全思想上的落后人员拉回到安全生产建设的队伍中来。
3、安全教育培训的手段
为了收到良好的效果,教育培训应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笔”的单调说教做法。广泛采用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投入必要的教学演习装置,提高专业培训的质量。在经常性的教育宣传中,更要广泛采用广播、电视、橱窗、板报、表扬信、亮相台等多种形式,做到动态的有声有色,静态的图文并茂。
三、安全装备保障机制
安全装备是安全工作的物质保障,煤矿必须严格按“三同时”的要求,进行落实。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欠缺的,要补充完善,安全装备的建设,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设计落实
矿井安全设施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符合煤矿生产建设规模,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并严格进行审批。
2、施工落实
安全设施必须严格按设计和作业规程施工,加强现场管理,严格进行验收。
3、组织落实
《安全生产法》规定,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落实安全设施的负责人,其必须认真履行组织协调职责,保证安全设施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4、资金和物资落实
安全设施建设必须建立专项资金,物资必须及时采购,单独管理,专项资金和物资不得挪作它用。
四、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控制机制
1、目的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是辨识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危害,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为持续改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提供衡量基准。
煤矿行业由于其特殊的风险特点,更有必要开展严格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从而采取全面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遏制煤矿行业事故多发的势头,煤矿行业的主要风险特点是:
1.1生产空间狭小,在采掘作业、运输作业或其他活动中都可能存在砸、扎、磕、碰、刺等危险因素。
1.2受强制通风影响,矿井口由于必须强制使用机械强制通风,通风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将给井下各项安全生产工作造成重大影响。
1.3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高能量场所的设施设备,作业人员密集,一旦能量失控,很容易发生重大人身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事故。这些事故可能的类别是:瓦斯爆炸事故、煤尘爆炸事故、火灾事故、透水事故、顶板和地压事故、中毒、窒息事故、机电事故、其它事故。
1.4事故救援困难
由于矿井生产的特殊性,一旦发生事故,受灾人员的逃生和救护人员的进入都因受空间和场所的限制而十分困难,加上各种危险因素的复杂性和关联性,容易发生连续事故。
2、范围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应覆盖矿井全部的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主要有采掘系统、通风系统、粉尘防治系统、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系统、防灭火系统、防治水系统、提升运输和空气压缩系统、爆破系统、电气系统、救护系统等。
3、步骤
3.1划分作业活动;
3.2识别危害;
3.3确定风险;
3.4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
3.5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3.6评审计划和充分性。
4、必须考虑的因素
4.1应考虑常规和非常规活动,不仅针对正常的活动,还应针对周期性和临时性的活动,如井下设备检修、装置情况和维护、装置启动或电源、通风设备关停期间等。
4.2将人的失误作为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除考虑煤矿企业内部员工活动所带来的和风险外,还应考虑访问者等相关的活动。
4.3考虑作业场所和库房内备用的物品、装置和设备的质量和过期老化的因素,尤其是在煤尘、瓦斯爆炸矿井使用的各类用电设备、用电保护设备和机械设备等。
5、控制措施
5.1人员培训;
5.2现场管理;
5.3落实《煤矿安全规程》相关法律法规并制定完善本矿规章制度体系,进行落实;
5.4建立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救援系统的响应机制;
5.5严格执行安全办公例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重大安全问题;
5.6完善救援体系建设
五、安全质量标准化机制
1、标准化的作用
质量标准化从专业分工的角度对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详细和明确的工作标准。对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给出相应分值,实现了工作效果的量化。认真开展质量标准化工作,可以真实地反映一定时期的安全工作水平。通过持续地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不断消除存在的差距,就能不断巩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提高矿井安全工作水平。
2、标准化工作实施
2.1成立专门组织机构
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有大量的问题需要协调解决,所以必须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管理。
2.2全员参与
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涉及到安全和质量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所有单位和部门的密切配合。同时,由于它是基础性工作,要从每一个细节抓起,所以更要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和认真落实。在实施之前,一定要将标准化的内容贯彻到职工,使每一个职工都了解掌握与自己有关的标准化工作的全部内容。在进行验收时,必须强调标准化工作的专业性,采用专业组的形式,对照标准进行严格验收,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监督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应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