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剃头”与习惯性违章:养成好习惯
又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和尚出家后,开始学剃头。老和尚先让他在冬瓜上练习,小和尚每次练习完剃头后,将剃刀随手插在东瓜上。后来在给老和尚剃头时,也将剃刀随手插在了老和尚的头上。
行为的养成至关重要,煤矿安全生产不只在宣传口号,还应当根深蒂固将安全意识植入每个矿工、矿主的心中。06年的七台河煤矿爆炸是由矿工井下吸烟引起,调查发现,该矿安全管理混乱,下井验身、签到、领导带班下井等制度流于形式,矿工随意带烟和火下井。恐怕这个爆炸不是偶然,是安全管理混乱习惯养成的必然,可以称之为习惯性违章。美国学者海因星曾经对55万起各种工伤事故进行过分析,其中80%是由于习惯性违章所致。
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把安全第一变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由于安全理念决定安全意识,安全意识决定安全行为。因此必须在抓好员工安全理念渗透和安全行为养成上下功夫。
救援中的种种命题:认识装备 安全配置
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必须加大安全科技投入,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监控安全生产全过程。如安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消防喷淋系统、x射线安全检查机、卫星定位仪(GPS)、行车记录仪等,把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全部应用到安全生产管理中。
合法的煤矿企业进行生产前都通过了严格的验收,所以很少有新闻报道合法煤矿企业的安全事故是由于消防配置不过关。但是,装了设施,也并不是就可以保安全。安全配置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对矿工进行培训,让他们认识这些设施,会使用这些设施,在遇到危险的时候首先能科学地保护自己。
笔者有朋友是山西某合法煤矿的一名矿工,当问及他矿区有关消防设施的情况时,他竟然回答不出来,可见,对矿工安全技能的培养还是没能跟得上煤矿生产发展的需求。煤矿安全救援不能光靠事后努力,预先的准备(包括安全设施的配备和对矿工使用安全设施的培训)更能有效地保安全。
走出去引进来:让煤矿企业成为最安全的企业
根据美国劳工部等部门统计,按照百名全职工人事故发生率排行,排在第一的是制造业(8.1),随后依次为建筑业(7.9)、农业(7.3)、运输业(6.9),排在最后的竟然是采矿业(4.0)——它甚至比零售业(5.6)的事故率还低!美国的情况印证了那句俗语: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
在国外,采矿同样是危险职业,但是为何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要比国内小的多,究其原因,还是有很多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例如:专业化的技术支撑机构在控制重大灾害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英国、日本、法国、俄罗斯、德国等均设有国家级的技术支撑机构。美国的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MSHA)下设有匹兹堡安全与健康技术中心、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和认证中心等科技支撑机构。
此外还有国外的强制培训,严格的法律与制度保障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煤矿的安全生产。
只有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引进来,推广先进技术,煤矿的安全生产才能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