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国有重点煤矿通风专业管理、技术人员培训有关问题的探讨

作者:赵军凯 李荣强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4月13日

    4对通风专业管理、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的探讨

    4.1要根据通风专业管理、技术人员不同的工作性质、技术业务基础采取各有侧重的培训方法

    ①公司通风业务部室(专业)应明确几名专业技术带头人。专业技术带头人要善于追踪国内外通风安全技术发展的新动态,及时进行学习、消化、吸收,并组织部室(专业)人员学习国内外通风安全新技术、新成果。,通风业务部室部室应制订具体的学习培训计划,利用相应的时间有计划,有目标的地对本部门(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公司应在学习、学术交流、工作及其他方面对专业技术带头人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鼓励他们在专业上有所建树,以此推动矿井“一通三防”工作的健康发展。

    ②相对而言,公司部室管理、技术人员、基层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文化素质较高,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公司应鼓励部室管理、技术人员和基层单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自学,同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或者把自学作为公司部室管理、技术人员和基层单位区工程技术人员一项基本工作,由公司和部室、基层单位制订相应的考核政策,考核结果与奖励挂钩(包括评选先进、工资晋级、奖金发放等)。

    ③部室(专业)应就煤矿通风安全工作现状、需要本部室(专业)解决的问题定期制订选题,由部室(专业)全部人员(或有关人员)参与研讨,并在本部室(专业)范围内定期召开研讨会,这一过程既是自己的技术业务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的过程,又是相互交流的过程,从而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④公司或部室(专业)应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有目的的选送有关人员到相应院校进行培训和学习,进行知识提高和更新。

    ⑤要加强区(科)长、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应有计划的选送愿意到煤矿井下工作的高中、技校毕业生到大中专院校相应专业学习并与之签订合同,使他们毕业后到煤矿工作,充实区(科)长、工程技术人员后备队伍。峰峰集团从2002年开始研究培养内部人才问题,2003年,中国矿业大学按照国家教委指示,在全国五个省搞对口单招,峰峰集团抓住这个机遇,2003年向中国矿大输送15名井下专业本科生。同时经过协商向河北矿院输送井下专业专科生51人。2004年,峰峰集团向河北矿院输送专科生135人,向中国矿大输送本科生135人。按照学习周期,2006年毕业生为51人,2007年毕业生为150人,2008年毕业生为39人。上述人员所学专业为煤矿通风、采矿、地质、机电等专业,学员入学前都在生产一线工作过,有长期的用工协议,并且经过公证处公证,毕业后必须长期为峰峰集团服务。他们毕业后回到峰峰集团,必将对壮大峰峰集团管理、技术人员队伍,提高管理和技术人员整体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⑥班组长主要来自一线职工。近年来,随着国有煤矿用工体制的改革,固定工越来越少。而农民合同工受工作年限、文化水平及用工性质的制约,整体素质较低,大部分人不能胜任班组长工作。根据当前的现状,应有计划的选送一部分中学毕业生,与之签订工作合同后,到技校进行相应专业的培训,毕业后从事通风工作,为基层单位通风班组长提供后备人才。矿山救护大队的工作性质与通风工作相近,受工作性质制约,救护队员年满45周岁后,要调离救护队员工作岗位,相对而言,救护队员文化素质较高,因此,应有计划的对相关救护队员进行通风知识和技能培训,在调离原工作岗位后从事通风工作,为通风班组长提供后备人才。

    ⑦教培中心要按计划对管理、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其培训的重点应为通风技术理论知识,要充分发挥其师资力量,提高管理、技术人员的技术理论素质。

    4.2应利用国有重点煤矿的教育资源优势,充分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培训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通风专业管理、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应充分利用国有重点煤矿各种教育资源。公司专业部室、教培中心、基层单位、区科应建立各有侧重的培训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①公司通风业务部室、教培中心、安全监督局、矿山救护大队应建立“四位一体”的技术安全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最大限度的提高培训的效果。

    对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既是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更是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在专业技能培训方面,业务部室、安全监督局、矿山救护大队专业技术人员具有教培中心教师所不具备的实践经验。因此公司应统一协调,建立业务部室、教培中心、安全监督局、矿山救护大队“四位一体”的技术安全培训体系。既教培中心主要负责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专业部室、安全监督局、矿山救护大队选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提高管理、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

    ②基层单位、区科对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应侧重现场技能和工作方式方法的培训。在这方面、基层单位和区科要充分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从而,使培训工作做到扬长避短、各尽所长。

    ③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应积极开展管理、技术人员爱岗敬业教育,并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持之以恒。应创建以“企业是我家”、“矿(厂)兴我荣、矿(厂)衰我耻”等为内容的企业文化,并使之深入人心,从而,真正提高各级管理、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3培训工作要与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相结合

    任何一项工作,没有考核也就失去了工作的压力和动力,培训工作也是如此。试想,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专业技术好与不好一个样,还有谁会埋头学习?还有谁会踏实工作?那么,再好的培训机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培训工作必须与相应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相结合。

    ①根据培训的内容,应定期对有关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考核,把考核的结果与其收入挂钩。公司应制订相应的工资激励政策。在工资组成中按一定的比例划分出相应的培训工资,使其发放与培训成绩挂钩。并严格按每个考核时间段(如每季度)进行考核和发放。

    ②建立管理、技术人员培训档案,管理人员、技术的提升、晋级、评选先进都与培训成绩挂钩。

    管理、技术人员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单位应根据其自身的实际,积极探索符合煤矿自身特点的培训方式、方法、途径,从而,进一步提高国有重点煤矿管理、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为煤矿杜绝通风、瓦斯、水、火、顶板等重大事故隐患,实现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