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电梯事故的原因
电梯事故的原因,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两者又互为因果。人的不安全行为可能是教育或管理不够引起的;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则是长期维修保养不善造成的。在引发事故的人和设备的两大因素中,人是第一位的,因为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维修、管理等,都是人为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比如操作者将电梯电气安全控制回路短接起来,使电梯处于不安全状态,这个处于不安全状态的电梯,又引发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事故。具体每个事故发生的原因各有不同,可能是多方面的,甚至可以追踪到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
4 电梯事故的预防
我国安全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电梯业的安全工作也必须在该方针指导下工作。
4.1 电梯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电梯事故的发生有时看似偶然,其实有其必然性。电梯事故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掌握其规律,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比如坠落事故,许多事故类型、发生原因都基本相同,都是在层门可以开启或已经开启的状态下,轿厢又不在该层时,误入井道造成坠落事故,如能吸取教训,改进设备使其保持安全状态,只有轿厢停在该层时,该层层门方能被打开,可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4.2 预防电梯事故需全面治理
因为产生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操作者的原因,也有设备本身的原因,以及管理原因;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和社会原因及历史原因。比如,电梯安装或维保工作交由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承担,而导致事故的发生,这就是社会原因。在我国,有的在用电梯出厂在先,国家标准出台在后,电梯产品不符合国标要求,这是发生事故的历史原因。所以,预防电梯事故必须全方位的综合治理。
4.3 预防电梯事故的措施
预防电梯事故的根本是要做好教育、技术和管理3个方面的工作。
(1)教育工作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使操作者掌握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目前实施的电梯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知识更新教育也是培训内容之一。
(2)技术工作是指对电梯设备、操作方法等在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保养、使用的过程中,从安全角度应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①执行国家专业标准,满足安全要求;②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③提高安装质量,坚持验收、试验标准和检验标准;④安装维保人员有完好的安全装置和防护装置;⑤做好维修保养工作,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部件或电路,及时予以技术改造,使之符合安全要求。
(3)管理工作是指国家和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制订和颁布的有关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企业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都必须予以认真贯彻执行。主要工作有:①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管理机构,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②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③定期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使作业人员了解标准、掌握标准、执行标准;④制定安全计划、开展安全活动,对电梯事故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⑤做好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管理工作。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从事电梯电气设备的运行维修工作时,应按低压电气运行管理规程的要求,穿戴好防护用品,如工作服、绝缘鞋等。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不配发工作服和绝缘鞋,有的 单位只配工作服而不配绝缘鞋。操作者违反规定,穿背心、短裤、拖鞋,甚至赤膊作业。这些都是劳保防护用品的管理、使用不当的表现。以前曾发生过因未穿戴防护用品而造成触电死亡的事故,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也应引起每个操作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