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国石化集团2005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继续深入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和《环境保护法》,全面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制。严格坚持“四不放过” 原则,严格事故调查处理。事故调查一定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在查清事故原因的基础上,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集团公司将建立完善安全问责制度,加大事故责任追究力度。事业部、管理部要根据发生事故情况,及时召开板块小型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事故情况,督促企业深刻吸取事故教训,防止重复事故发生。要认真执行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对瞒报、漏报事故的企业和有关人员要严肃处理。
严格执行企业一把手环保责任制。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环保法律法规,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环保方针政策,自觉履行环保责任,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发展路子;从源头抓起,积极推进清洁生产,落实“三废”综合利用措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第二,继续强化“三基”,量化考核,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企业要进一步提高对“三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加强基础工作、基层建设和职工的基本功训练。要完善“三基”工作规范和标准,量化考核指标并强化考核,使“三基”工作真正落实到车间、井队、加油站,把安全工作的重点落实到以预防为主上来,夯实安全基础。
第三,实施隐患治理责任制,落实安全“三同时”,从源头上消除隐患和污染,实现本质安全,减少污染物排放。
各企业要进一步落实隐患治理责任制,严格按照“安全隐患不根治不能上新项目”的要求,优先安排隐患治理资金,分期、分批解决各类隐患。要切实用好安保基金。分轻重缓急、逐家企业彻底更新国家明令淘汰、影响安全生产的各类电气设备,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充分利用装置检修等有利时机,确保已立项的隐患项目得到及时治理。总部还将认真分析造成事故多发、非计划停工多发的原因,象对待电气问题一样,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确保本质安全。
严格坚持新、改扩建项目的安全、环保、消防与职业卫生“三同时”,落实重点建设项目投料试车现场“三同时”
监督工作,落实新建、改扩建项目的前期安全、环保、消防及职业卫生的监督审查工作,确保新项目不留隐患。
第四,进一步加强设备和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督管理。
油田板块要针对高含硫化氢区块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配备相适应的井控防喷装备,在开发建设上,要从设计源头抓起,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炼化板块要对装置高负荷、高硫含酸原油量增加等不利因素有充分的认识,认真制定落实防范对策。高度重视设备管线防腐及在线监测工作,确保安全稳定生产。抓住装置检修等有利时机,对不适应原料劣质化的炼化生产装置加强技术改造,严格按照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要求,提高设备、管线的材质等级。严格执行关键机组特护管理制度,明确“机、电、仪、管、操”
各专业的职责并严格考核,提高大型机组的管理水平。销售板块要加强油库、加油站、油码头、长输管线的设备管理,落实巡检、监护职责,确保安全。
第五,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环保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提高安全可靠性和环保水平。
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将生产、施工等过程的直接作业环节作为安全检查的重点,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安全检查制度,明确工艺、设备、储运、仪表、变配电、消防等各专业检查责任,落实好班组日检、车间周检、二级单位季检、公司半年检查的制度,认真组织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有考核、有整改、有跟踪,实现闭环管理,确保及时消除隐患。
第六,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制,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总部将在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区域灭火联防方案、井喷及海上救援应急救援预案以及重大环境灾害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制定总部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快西北、南方(四川)两个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在《区域灭火联防方案》的基础上,配备必要的消防、气防器材,逐步建立区域性的应急救援中心,逐步建立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应急救援体系。
企业要对本单位重大安全风险和环境灾害进行评估,根据地方政府的要求及评估结果,不断完善企业级重大突发事故和重大环境污染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各生产系统、生产装置、关键工序和施工作业关键环节的各级子预案。要做好与当地政府应急救援体系的衔接,搞好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和联合演练,并对相关方和周围群众进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落实警戒、疏散等各项应急措施,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要落实企业重大突发事件发言人制度,与新闻媒体建立正常的信息沟通渠道,将事故(事件)的影响降低至最低限度。
第七,进一步做好“三废”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节水等工作。
石油石化是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始终是我们的薄弱环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将通过“完善制度、练好功夫、打好基础、落实问责”,真抓实干,真正将安全环保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实现安全环保目标,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