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现代医学救援的急救网络工程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05月13日
接受“120”服务的地区由多到少依次排列为:朝阳区89人次,海淀区72人次,西城区62人次,宣武区52人次,东城区36人次,丰台区28人次,崇文区22人次,石景山区3人次。

(5)急救反应时间

此时间为用户接通“120”电话后,值班调度应允派车,救护车到达现场或医师到达病人身边的时间间隔.

见表

(6)居民在接受急救服务后,对急救质量、服务态度、收费等三方面的情况反映

急救质量:“抢救及时,使病情稳定或好转”199人次,为54.67%;“认为抢救不及时”的17人次,4.67%;还有59人次(16.21%)未置可否。

2.几点建议与讨论

北京市“120”电话设在地处北京城区二环线的北京急救中心。自1988年3月开通以来,经“120”受理的急救人次已达30多万,其中危重病人占15%~20%左右,抢救成功率为88.0%~91.3%。“120”作为急救服务系统指挥中心,参与指挥调度北京市1992年昌平旅游直升飞机坠落,1994年北京站前广告牌倒塌,1995年北京城东无人看管铁路道口汽车与火车相撞等多次重大事故的成批伤员,以及因生产、生活因素成批急性中毒者的现场医疗急救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20”急救服务的重点是对北京居民的日常急救工作。从调查可见,尚有42%的居民不知道“120”救急救电话及其功能,并且随年龄增加,知道“120”的比率逐渐下降,从35岁以下的75.6%,下降至76岁以上的43.5%(P<0.001)。4个城区及海淀、朝阳2个近郊区居民知道“120”的比率明显高于丰台区和石景山区(P<0.001)。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知道“120”的比率较高,其他人员(家务、学生、个体等)比率较低。这说明与宣传教育、信息来源、急救需求、急救机构的距离远近等因素密切相关。在被调查者中,364人接受“120”服务,接受最多的地区是朝阳区和海淀区,最少为石景山区。这与人群的经济文化层次、急救需求、地理位置等有关。由于目前“120”通话线路少,设备老化,导致电话不通现象时有发生。而急救半径守大、交通堵塞、急救人员的素质、车辆的完好率等综合因素,导致久等车不到或无车需等候,甚至救护车找不到地址。这些情况在接受过“120”急救服务者中占34.9%,影响了急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影响了“120”的信誉。有的居民使用出租车等交通工具运送病人,由于未经救治,以致病情恶化。

急救反应时间与急救服务质量和抢救成功率有很密切的联系。国内外急救医学工作者十分重视这个问题,专家规定急救反应时间应为5~10分钟。我国现阶段急法庭反应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调查结果显示,急救反应时间在10分钟以内的68人次(18.7%),15分钟以内的146人次(40.1%),差距很大。崇文区、宣武区、西城区等交通方便的城区,急救反应时间在15分钟以内的比率较高。而朝阳区,急救网点少,交通不便,地址难找,使急救反应时间延长,居民满意度差,需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抢救及时与否与急救人员的素质、知道、技术水平关系很大。虽然在调查中认为抢救不及时的占4.67%,也应引起高度重视。急救服务态度包括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调查结果认为,大多数急救人员服务态度很好或较好,体现了医疗急救人员救死扶伤的高尚品德,而认为态度生硬或不负责任的,尽管只占2.75%,却直接损害了“120”人信誉和急救人员的形象,说明必须经常地、及时地整顿急救队伍,杜绝发生此类情况。改进措施有:

(1)社会应重视加强“120”急救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教育形式,宣传“120”,提高知名度,使民众熟知“120”功能,及如何正确使用,以便在必要时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服务。国内已有专家建议将每年1月20日定为急救日,同时向民众普及培训以心肺复苏为主的现场急救基本知识技能。根据本调查结果,应重点对46岁以上人群和离退休人员加强宣教工作。宣传形式以电视、广播和发放宣传材料为主,辅以讲课、办学习班等其他形式。

(2)建立健全北京急救服务网络系统

健全急救网络,对原有的急救网点给予技术、设备上的扶持,使其充分发挥潜力。在新建社区和近郊区扩建、兴建部分急救网点,既能使急救卫生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又能有效地缩短急救服务半径,使北京8个城区、近郊区达到急救半径3~5公里,急救反应时间5~10分钟。加强急救网络的管理,与消防、公安、保安等部门建立横向联系,形成以“120”为中心的急救服务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

(3)确保“120”电话畅通无阻

要改进完善目前“120”电话的通话状态,就要对设备和线路进行改造,这就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要在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下,以各种途径吸取资金,更新改造“120”设备和线路。急救中心应与市电话局等单位密切协作,保证“120”电话始终处于良好的应答状态。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