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谈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要点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12月31日

        表三、复配食品添加剂:复配营养强化剂产品配方
        序号 原料名称 GB14880-2012 GB2760-2011 单位 膨化食品 最小含量 原料含量 单位 原料配方mg/kg 所占%
        1 食品添加剂 胆钙化醇 维生素D   μg/kg 10~60 10 97 % 0.0103 2.00
        2 食品添加剂 磷酸二氢钙   磷酸二氢钙 g/kg ≤2.0 0.000026 100 % 0.0258 5.00
        3 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钠   抗坏血酸钠 g/kg 各类食品中按需添加(GB2760表A3所列食品除外) 0.000026 100 % 0.0258 5.00
        4 食品添加剂 聚丙烯酸钠   聚丙烯酸钠 g/kg 各类食品中按需添加(GB2760表A3所列食品除外)生湿面制品(如面条、饺子皮、馄饨皮、烧麦皮)≤2.0 0.000041 100 % 0.0412 8.00
        5 麦芽糊精 / / / / / / % 0.4124 80.00
        合计 0.5155 100.00
         
        序号 原料名称 GB14880-2012 GB2760-2011 单位 膨化食品 最大含量 原料含量 单位 原料配方mg/kg 所占%
        1 食品添加剂 胆钙化醇 维生素D   μg/kg 10~60 60 97 % 0.0619 2.00
        2 食品添加剂 磷酸二氢钙   磷酸二氢钙 g/kg ≤2.0 0.000155 100 % 0.1546 5.00
        3 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钠   抗坏血酸钠 g/kg 各类食品中按需添加(GB2760表A3所列食品除外) 0.000155 100 % 0.1546 5.00
        4 食品添加剂 聚丙烯酸钠   聚丙烯酸钠 g/kg 各类食品中按需添加(GB2760表A3所列食品除外)生湿面制品(如面条、饺子皮、馄饨皮、烧麦皮)≤2.0 0.000247 100 % 0.2474 8.00
        5 麦芽糊精 / / / / / / % 2.4742 80.00
        合计 3.0928 100.00
        复配营养强化剂在膨化食品中以0.52mg/kg进行添加,食品添加剂胆钙化醇实际添加量为0.52mg/kg*2%*97%=0.0101 mg/kg=10.1μg/kg>10μg/kg;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钙实际添加量为0.52mg/kg*5%=0.026mg/kg≤2.0 g/kg,经核算均符合要求。复配营养强化剂在膨化食品中以3.09 mg/kg进行添加,食品添加剂胆钙化醇实际添加量为3.09mg/kg*2%*97%=0.0599mg/kg=59.9μg/kg<60μg/kg,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钙实际添加量为3.09mg/kg*5%=0.155mg/kg≤2.0 g/kg,经核算也符合要求。在计算复配营养强化剂时,因为食品添加剂胆钙化醇的使用量是一个区间,在计算时应注意最小添加量数值取小数点后2位有效数值,不管小数点后第三位数值是几,应考虑进位,避免最小添加量不够;而最大添加量数值取小数点后2位有效数值,不管小数点后第三位数值是几,应考虑舍弃,不进位,避免最大添加量超标。另外还要考虑加工损失的情况,企业往往会设计一个目标添加量,如食品添加剂胆钙化醇设计添加量为15μg/kg,来核算配方。
        第二种情况,食品添加剂在GB2760中只规定了最大使用量,例如表四、复配酸度调节剂产品配方,该配方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磷酸三钙和磷酸二氢钙在碳酸饮料中GB2760规定的最大使用量均为5.0 g/kg,复配酸度调节剂在碳酸饮料中以3000.00mg/kg的添加量进行核算,食品添加剂磷酸三钙与磷酸二氢钙的实际添加量为3000.00mg/kg*(3%+2%)=150mg/kg=0.15 g/kg≤5.0 g/kg,符合要求。并在审核成品仓库时对其标签、说明书上所标示的产品的使用范围进行核查。
       
        表四、复配食品添加剂:复配酸度调节剂产品配方
        序号 原料名称 GB14880-
        2012 GB2760-2011 单位 碳酸饮料 最大添加量 原料含量 单位 原料配方mg/kg 所占%
        1 食品添加剂 DL-苹果酸 / DL-苹果酸 g/kg 各类食品中按需添加(GB2760表A3所列食品除外) 0.6 100 % 600.00 20.00
        2 食品添加剂 磷酸三钙 / 磷酸三钙 g/kg ≤5.0 0.09 100 % 90.00 3.00
        3 食品添加剂 L(+)酒石酸 / L(+)酒石酸 g/kg 各类食品中按需添加(GB2760表A3所列食品除外) 0.3 100 % 300.00 10.00
        4 食品添加剂 磷酸二氢钙 / 磷酸二氢钙 g/kg ≤5.0 0.06 100 % 60.00 2.00
        5 食品添加剂 富马酸 / 富马酸 g/kg ≤0.3 0.3 100 % 300.00 10.00
        6 食用葡萄糖 / / / / / / % 1650.00 55.00
        合计 3000.00 100.00
        第三种情况是,要遵守GB2760中对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相同色泽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的规定。现举复配防腐剂为例,见表五:
        表五、复配食品添加剂:复配防腐剂产品配方
        序号 原料名称 GB2760-2011 单位 酱油 最大添加量 原料含量 单位 原料配方mg/kg 所占%
        1 食品添加剂 苯甲酸钠 苯甲酸钠 g/kg ≤1.0 0.1368 100 % 136.80 20.00
        2 食品添加剂 丙酸钠 丙酸钠 g/kg ≤2.5 0.2736 100 % 273.60 40.00
        3 食品添加剂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 g/kg ≤0.25 0.0684 100 % 68.40 10.00
        4 食品添加剂 乳酸链球菌素 乳酸链球菌素 g/kg ≤0.2 0.0684 100 % 68.40 10.00
        5 食品添加剂 山梨酸钾 山梨酸钾 g/kg ≤1.0 0.1368 100 % 136.80 20.00
        合计 684.00 100.00
          该复配防腐剂由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食品添加剂丙酸钠、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食品添加剂乳酸链球菌素和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复配而成,该五种参与复配的食品添加剂都可限量用于酱油中,按684.00mg/kg使用时,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的实际添加量为684.00mg/kg*20.00=136.80 mg/kg≤1.0 g/kg;食品添加剂丙酸钠的实际添加量为684.00mg/kg*40.00=273.60 mg/kg≤2.5 g/kg;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的实际添加量为684.00mg/kg*10.00=68.40 mg/kg≤0.25 g/kg;食品添加剂乳酸链球菌素的实际添加量为684.00mg/kg*10.00=68.40 mg/kg≤0.2 g/kg;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的实际添加量为684.00mg/kg*20.00=136.80mg/kg≤1.0 g/kg,均符合GB2760中规定的限量要求。还要核算0.1368/1.0+0.2736/2.5+0.0684/0.25+0.0684/0.2+0.1368/1.0=0.99864,不超过1,符合GB2760的规定。
        六、生产过程的审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和GB14881的要求对复配食品添加剂企业的选址、厂房设计、设备与设施的配备、交叉污染和清洁消毒控制情况进行审核外,应重点审核配料过程人员的具体操作,称量结果与配方的一致性,称量后的复核,秤的匹配程度和检定情况,以及可追溯性控制情况。在混合过程应重点审核混合设备的结构、使用的材质,投料的程序、混合时工艺参数如混合时间的确认依据等,重点是确保混合的均匀性。企业对不同复配食品添加剂产品混合均匀性的确认依据也往往不同,主要是根据参与复配的原辅料的特性来确定,如有的企业通过对每一批混合后的产品取不同位置的3-5个样品进行外观、PH值、水分、粘度、碳酸根离子等其中一项或多项的检测来选择最佳的混合时间,以确保混合的均匀性,审核组对其合理性要进行确认。如企业配备了金属探测设备,还应对其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核。
        七、检测方法和检验能力的审核
        GB26687-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规定复配食品添加剂产品的出厂检验项目为砷、铅和(或)致病菌,在现场要审核检测设备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生物安全柜等配置的适宜性及其检定或校准情况,所使用的检测方法标准是否符合通则及其修改单上的规定,需现场确认检验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审核原料和成品的检验控制情况和产品的第三方检测结果。
        八、标识的审核
        在通则中规定了复配食品添加剂产品的标签、说明书应当标明:产品名称、商品名、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期、贮存条件、产品标准代号和生产许可证编号,应按照GB7718-2011的4.1下的相应要求进行审核,但还需关注:
        1、复配食品添加剂命名的审核。要按照GB26687-2011的命名原则,即由单一功能且功能相同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复配而成的,应按照其在终端食品中发挥的功能命名。即“复配”+“GB2760 中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名称”,如:复配着色剂、复配防腐剂等。由功能相同的多种功能食品添加剂,或者不同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复配而成的,可以其在终端食品中发挥的全部功能或者主要功能命名,即“复配”+ “GB2760 中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名称”,也可以在命名中增加终端食品类别名称,即“复配”+ “食品类别”+“GB2760 中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名称” ,如复配肉及肉制品水分保持剂。有时生产厂家为了产品的市场推广,使用商品名如嫩肉粉等,故意在标签上使用醒目的颜色或放大字体。
        2、保质期的审核。因为用于生产复配食品添加剂的各种食品添加剂和辅料的生产日期是不一致的,应按最早到期的各单一食品添加剂或辅料的保质期计算。
        除以上标识内容外,复配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上还应当标明使用范围、用量、使用方法、各单一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辅料的名称和“食品添加剂”字样,进入市场销售和餐饮环节使用的复配食品添加剂还应标明各单一食品添加剂品种的含量和“零售”字样。
        进口的复配食品添加剂应有中文标签、说明书,除标识上述内容外还应载明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可以使用外文,可以豁免标识产品标准代号和生产许可证编号。
        复配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应当清晰、明显,容易辨识,不得含有虚假、夸大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综上所述,复配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但对复配食品添加剂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并不简单。希望通过此文,能对生产企业和从事审核的人员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注:以上产品配方均为作者为了说明具体的问题而设定的模拟配方。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