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论企业质量文化的养成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4月19日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与安全、保密一样,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基础的工作往往是大家都在做,但仍然在具体的事务工作中又往往极容易被忽视的事情。为什么被忽视呢?综合起来讲,就是在做其他工作的时候,或多或少的我们都做了这些基础的工作,而且在实际的生产运行中,我们认为这些基础的工作在其它环节都做到位了,于是在过程中缺乏了检点和重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做了,但都是浅尝辄止,没有到位,在基础工作的管理上形成了真空;简而言之,就是习惯使然。
    在踏入职场、参加工作后,我们往往从一个新手,在不断的学习和锻炼中,逐步熟练,才会在工作中养成了这样那样的习惯。好的习惯我们称之为经验,甚至有的我们进行了固化和推广,形成了企业所特有的文化。但是,坏的习惯也同样被传承了下来。我想,根本原因就在于三个字--怕麻烦。但是,事情的结果往往就是越怕麻烦,麻烦就越会找上你。
    那么,质量文化养成的重要性,质量文化养成过程中面临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质量文化养成的步骤和方法就成为我们企业质量体系稳健运行、质量文化建设所重点关注的事项。
    一、企业质量文化养成的重要性
    企业质量文化的养成,往往是从习惯到自然,从约束到自觉的转变过程中形成的。好的质量习惯,往往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蕴育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风险,有效地提高产品的实物质量,被业内行家和专家学者所承认和赞同,这些好的质量习惯,被作为经验在业内进行了推广,在推广执行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实际得到升华和补充后,进而再次落实到具体的事务活动中,在执行中得到固化,形成了相关的标准和制度。可以说,好的质量习惯经过不断的固化和完善,进而形成制度或者指导产品生产的工艺规程,这是保证良好的生产秩序和产品质量的基础。好的质量习惯的养成,对企业的质量文化的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质量文化养成的重点和难点
    说易行难,一直是各个领域想要真正解决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因为说了以后,没有形成习惯,没有形成大家都深入骨髓的共识,质量文化的养成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就以制度的执行为例:写在纸上、讲在嘴上、挂到墙上、干在事上,制度才算是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可是,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制度印发了,宣贯了,上墙了,然后……,然后就没有后文了。
    为什么呢?是制度制定的不合理,不具有操作性,当然不是。企业不会以职工的利益、企业的前途命运为代价,去做某些不成熟想法的“试验田”。制度的制定不是随意的臆造和想象,往往是在总结过往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提炼而成的,是经过集体讨论和决策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规避风险的,是经验,更是被现实中无数事例证明的行之有效的理论。
    “我当时这么做就好了”,“当时没有考虑到” ……这些话语是每次原因分析中都能听到的话语,而“我怎么不知道”,“还有这规定” ……更是这些辩解中的奇葩。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言论,我想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宣传方式的单一,导致制度的落实不到位
    每次制度的下发,都是有着强烈的针对性和指向性的。但是,在制度下发后,能够将制度要求严格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的可以说少之又少。在日常的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如下的景象:遇到问题,办事人员不是积极的按照流程要求、程序规定去办理业务,而是找关系、寻门路,干事费劲不说,许多事还办不成,延误了工作,个别事项办成了,又拿到领导跟前邀功。可以说,这是一种“人文”关系下的一种工作“常态”,是对制度的一种病态的执行。
    可以说,这些人将工作完全当成了交易,在友情与制度上没有做到真正的统一,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制度已经将一些程序进行了规范,按部就班的执行会让办事人员少走许多弯路,但是大家往往“舍近求远”,为什么?一切都是习惯使然,这说明制度还未深入人心,按章办事的行为规定还未真正形成,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折射出制度在宣传方面存在着短板。
    2、责任界定的不明,导致关键环节上形成管理“真空”
    同一件事,多头管理或者都不管,是基层单位常见的现象,这也是一种“常态”。诚然,干一件事牵涉的单位和人员有时候是不能用具体的制度去明确的,我们也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各部门有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往往都是“自扫门前雪”,忘记了作为一个企业的整体存在,不论部门职能如何调整,都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的,对于“门”与“门”之间的“积雪”甚至“严冰”缺乏关注,从来都是功劳抢着领,问题四处推,遇事缺乏担当,这种情况下,对于产品工艺纪律的执行只能寄托于操作人员的自觉,上行下效,这样的效果让人堪忧。
    3、问题的追责流于形式,导致“习惯性违章”屡见不鲜
    长久以来,企业都单纯的以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为主要考核指标,这种观念不能说错,只能说是在一定层面上忽视了作为基础的安全、质量、保密管理,生产任务完成了,没有安全、质量、保密问题发生,就你好我好大家好,生产任务紧张了,基础性的工作就变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结果发生问题了,又说是由于生产紧张导致的。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基础的工作做不好,生产经营受阻,基础管理出问题要整改,生产经营紧张……。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追责力度往往是各打五十大板,没有真正起到问题追责的作用,所以类似问题也就时有发生。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