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作业环境温度的影响
1、高温中暑对人体的影响
中暑有三种情况:
(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全身乏力、头晕、胸闷、心悸,以及注意力失控、动作不协调等症状。如果及时离开高温环境,短时间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
(2)轻症中暑:除先兆中暑症状外,还出现体温升高(38.5℃以上),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等症状。如将患者迅速移离高温作业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安静休息,喝一些含盐清凉饮料,一般4-5小时内可恢复。
(3)重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还出现突然昏倒或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可达40℃以上。此时,应将中暑患者平卧,并移至阴凉通风处,迅速采取降低体温的措施,必要时送往医院治疗。
一般来说,对中暑患者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很快可恢复,不必调离原作业岗位。若因体弱不宜从事高温作业,应调换工种。
2、低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
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在寒冷(-5℃以下)环境下工作时间过长,或浸于冷水中,超过适应能力,体温调节发生障碍,体温则会降低,影响机体功能。出现呼吸和心率加快、颤抖等症状。随着体温的下降,会出现全身疼痛,意识模糊,严重者心脏功能失调,必须及时抢救才能脱离生命危险。
低温对人体的伤害最常见的是冻伤,手、足、鼻尖和耳廓等是人体易发生冻伤的部位。冻伤的产生与人在低温环境中暴露的时间有关,在-20℃以下的环境里,皮肤与金属粘结,称冷金属粘皮,这是一种特殊冻伤。
3、防暑降温及防寒保暖措施
(1)中暑是指在高温的作用下,身体发生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综合症。多发生于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C人通风不良环境或烈日曝晒下从事长时间的工作和活动的人群,老年、幼童、体弱、疲劳、饥饿、饮酒、穿着紧身、不透风的衣裤以及某些疾病如: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病、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可中暑的发病因素。
(2)发病机理
人体正常温度恒定在37度左右,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人体会通过出汗以及皮肤和肺泡表面的蒸发进行散热,人体深部组织的热量通过循环流量越多,散热越快。如果人体受外界环境中热原的作用和机体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则体内就有过量的热蓄积,引起器官功能障碍和组织的损害。
(3)、诊断和临床表现
根据在高温环境中劳动或活动时出现的体温升高、肌肉痉孪或晕劂,特别是在炎夏热季节,老年人、幼童、慢性病、精神病患者、孕妇以及高温作业的重体力劳动者,突然发生高热、昏迷、皮肤灼热无汗时,均应考虑为中暑。
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中暑分为以下三级:
A、先兆中暑
患者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没力、心悸、胸闷、恶心、脸色苍白、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B、轻症中暑
患者除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可出现体温升高到38度以上,大量出汗、脸色潮红、皮肤灼热,血压下降、脉搏快速、弱、细、数等症状。
(4)、院前急救与处理
中暑的降温迟早、快慢决定预后,因此,应尽快采取各种降温措施降温。
A、对于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的患者,应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转移至阴凉通风处或平卧,给予口服凉盐水,各种含盐的清凉饮料、仁丹、霍香下气水,涂擦清凉油、万金油、掐捏合谷、风池。太阳穴、足三里等穴位。
B、对于重症患者,除积极采取以上措施外,还应采取以下的急救措施:
①将患者移至空调内,没有空调设备时,可在室内放置冰块、电风扇、尽快使室温降至25度以下。
②用凉水沐浴,用冰水或酒精擦浴,亦可在头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
③保持呼吸道畅通,改善缺氧。
④在采取以上各种措施的同时,请其他人协助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将患者送往就近医院治疗。
(5)、预防
A、预防中暑应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和生活条件,隔离热源,降低劳动和生活的环境温度,调整作息时间。
B、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曝晒,如需在烈日下劳动或活动时,应做好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
C、饮用各种清凉饮料,凉茶。
D、老年、幼童、体弱、患有慢性病、心脏病等疾病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和调整外出活动的时间。
(6)、防寒保暖措施
冬季露天作业或无采暖设施的车间工作时,应在工作地点附近设立取暖室,供工人轮流取暖休息之用。在寒冷环境中,体温会因空气运动而加快散失,最好的办法是降低空气在皮肤表面的流动,一般用适当多穿衣服和防风的办法来实现。因此,低温作业人员应穿御寒服装,工作时若衣服浸湿,应及时更换;劳动强度不可过高,防止过度出汗,要特别注意手、足保暖。在饮食方面,适当增加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七、保证适度的照明
1、眼睛需要适宜的亮度
人在工作环境中进行各种生产劳动获得信息80%以上是靠视觉得来的,而通过视觉得到物体正确的信息,适宜的照明使物体具有适当的亮度就是必要的条件了。
2、光线不足或过强对安全和健康的影响
(1)因为亮度不足,容易把物体的状况看错,大脑必然会根据错误的信息,发出错误的指令,人也就会作出的错误动作而造成事故。
(2)由于亮度不足,人要费劲才能看清物体,这就使人在生理上更消耗更多的能量。在这种环境中工作时间稍长,人就容易疲劳,引起心理状态的变化,使判断力和思考能力降低(或迟缓),误操作增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增大。
(3)如果光线过于明亮,会使人感到耀眼,难以看清物体真相。长时间在过亮环境中工作,眼球也容易疲劳,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也会增大。
3、作业环境要保证适度的照明
(1)工作环境一般以自然光线为宜。因为在同样光照条件下,自然光源较人工光源明亮柔和。为此,作业现场材料不应堆放过高,以免遮挡日光。
(2)作业环境不能利用自然光(如夜班)或自然光不足(如阴天)时,则必须采用人工光源。人工照明有全面照明、局部照明共同组成的混合照明。无论采用自然光还是人工照明,都必须注意不要产生明暗对比度很强的阴影。同时,为了避免光线对眼睛的直射,可使用防直射灯罩。
八、选择适宜的作业姿势、操作装置和工具
1、要调整好自己的作业姿势
人在劳动中需要保持一定的姿势,也称体位。长时间保持一种作业姿势,会使某些特定的肌肉处于持续收缩状态,容易引起疲劳。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操作者在劳动过程中要适当变换作业姿势。
2、选择适宜的操作装置
正确选择操作装置的类型。操作程序符合人的习惯非常重要。在紧急状态下,人们会按照正常的反应去操作,因此应确保操作方向与人们习惯的方向一致。
3、选择适宜的操作工具
操作中经常需要使用各种工具,如钳子、锤子、刀、钻、斧等。工具如果与人的操作及工作对象不相适宜,可能降低工作效率,影响人的健康。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必须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质量合格的工具,避免选择和使用质量低劣的工具。在选择工具时,还应该征求操作者的意见。
九、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1、 食物中毒一般表现为食物中毒或一氧化碳中毒
(1)食物中毒主要表现在饭后有多少人呕吐,腹泻甚至出现昏迷等不正常状态,当发生食物中毒后,项目部应急小组要立即组织进行救护。
(2)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中毒的症状、人数及地点,并向当地卫生预防部门报告。
(3)保留部分未吃完的食物,使防预部门及时检查出结果,以便病人得到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
(4)让病人大量饮水,刺激喉部使其呕吐。
十、女工的职业卫生防治措施
妇女由于生理特点,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影响下,生殖器官和生殖功能易受到影响,且可以通过妊娠、哺乳而影响胎儿、婴儿的健康和发育成长,关系到未来的人口素质。在一般体力劳动过程中,突出的有强制体位(长立、长坐)和重体力劳动的负重作业两方面问题。我国目前规定,成年妇女禁忌参加连续负重,禁忌每次负重量超过20㎏,间断负重每次质量超过25㎏的作业。许多毒物、物理性因素以及劳动生理因素可对女工健康造成危害。如:铅、汞、汽油、苯、强烈噪声、全身振动、低温和重体力劳动等,这些可引起月经变化或具有生殖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