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WebGIS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8月03日

    2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中WebGIS的逻辑架构
    按照目前国家的体制,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分为国家、省(直辖市或自治区)、市(地)、县、用人单位5级,由于各级所辖区域不同,对5级数据库操作的权限也不同,考虑到职业危害数据库的数据量、更新频率以及操作方式等特性,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数据库分为“国家-省级-市级-县级-用人单位”5级逻辑架构[14,18],各级仅可以查看本级以及下级的所在区域的职业危害信息,如果遇到职业危害事故等需要查看相邻区域职业危害信息时,可由上级为其开通查看其他相邻区域的职业危害信息的数据库。
    用人单位职业危害监管主要是针对用人单位内部的职业卫生管理,是为用人单位服务的,是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中最小单元。如果在WebGIS中显示用人单位信息,势必会存储大量的空间数据,而且由于用人单位会经常发生变化,空间数据也经常发生变化,势必会大量增加空间数据的维护费,降低用人单位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而且WebGIS功能主要是一定区域的特征,是为政府监管部门服务的。因此,具体的某个用人单位信息不需要在WebGIS中显示,在WebGIS中以县级为最小显示单位就能满足职业危害监管需求。
    WebGIS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中可以分为“国家-省级-市级-县级”4级逻辑架构,其各级逻辑功能关系如图2所示。
     3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中WebGIS的系统模型
    国家职业危害监管部门通过WebGIS默认看到的是各省的情况,不显示省内各市及县的具体信息;点击某省时进入该省的情况,此时相当于具有该省的查看功能;点击进入某市时相当于具有市级的查看功能;点击进入某县时相当于具有县级的查看功能。省级监管部门默认查看本省情况,显示本省内各市的情况,不显示县的具体情况;点击进入某县时相当于具有县级权限的功能。
    若将所有的地理空间数据都存储在国家级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都要访问该服务器,势必会增加服务器负载,增加空间数据量,降低网络传输速度等问题,降低系统响应速度,成为WebGIS在作业场所监管信息系统中应用的瓶颈问题,限制了GIS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同时,省级之间不能查看相同级别的其他省级的职业危害及监管情况,市级和县级相同,只有在应急或特殊情况时由上一级为其开放此功能,才可以查看。而空间数据的分布式多级存储可以降低服务器负载、减少空间数据量等瓶颈问题,提高WebGIS系统的响应速度,同时满足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
    从功能和效率上来看,空间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可以很好地解决WebGIS的瓶颈问题,满足WebGIS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中的功能需求。由于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模式为“国家-省级-市级-县级-用人单位”5级分布式存储架构[18],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中WebGIS分为“国家-省级-市级-县级”4级逻辑架构,因此,作业场所监管信息系统中WebGIS空间数据采用“国家-省级-市级-县级”4级分布式存储的数据模型,如图3所示。
      全国层面的地图数据放置在国家监管部门的服务器上,省级层面的地理数据放置在省级监管部门的服务器上,市级层面的地理数据放置在市级监管部门的服务器上,县级的只是存放县级职业危害及监管信息即可。国家最常用的就是全国的职业危害及监管信息情况,直接调用国家级服务器上的数据就可,而需要查看下级信息时,再调用下级服务器上的信息,实现地理数据的无缝连接。而省级由于权限限制,不能查看其他省的信息,直接访问本省服务器上的信息,提高了访问效率,减少了空间数据量,降低了服务器的负荷,提高了系统响应速度,解决了WebGIS系统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中的关键难题。
    4 结论
    笔者通过对WebGIS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由于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具有较强的时空特性,因此,将WebGIS应用于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中可以将区域内职业危害及监管信息可视化,为政府提供方便、快捷、可视化的监管依据。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