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谈建设项目中的职业卫生工作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8月06日

3评价机构应做的工作
3.1确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程度
  评价方承接建设方的评价业务时,首先要确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程度,且根据自身具有的资质等级,再考虑是否承接该项评价业务,决不能超出资质范围从事评价业务,更不能无资质证擅自从事评价业务。
3.2预评价
  预评价是一项新的工作,在我国现有的文献中未见报道。评价方应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中预评价的要求,按照准备、评价、报告编制三个阶段进行预评价。
3.3效果评价
  该项工作,我国自1994年以来开展较多,但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中控制效果评价的要求,需要增加下列内容:①评价选址、总平面布置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要求;②工程防护设施及其效果;③评价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警示标识情况;④评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人员、规章制度执行落实情况(含职业卫生教育、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健康监护、职业卫生资料归档等情况)。评价方应认真地、完整地做好效果评价的每项工作。  
4两部规范的比较
  国家卫生部于1994年颁布了《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规范》(以下简称老规范),2002年颁布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将新老规范作了一下粗略的比较,有下列异同点。
4.1机构和分工的变化
  老规范中的卫生预评价是指卫生监督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对各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卫生学审查与评价。老规范公布时卫生机构没有改革,故没有分工;《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和新规范出台后,卫生机构和分工发生了变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从事预评价、效果评价等技术工作,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从事预评价的卫生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和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等行政把关工作。
4.2“预”字的异同
  两部规范“预”字的共同点都是预防性,不同点在于新规范中的预评价中的“预”字具有预测性、预计性,即在建设项目未开工之前就开展预测、预计、预见、预评价,而老规范是在项目建成后才有评价,相当于新规范中的控制效果评价。故新规范比老规范更超前,更能避免和减少建设项目建成后的职业病危害及停产或整改所造成的损失。
4.3“预评价”内容的异同点
  相同点:两部规范都含有可行性研究内容。不同点:老规范中没有提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字眼。新规范中已单独列出,且增加了以下新内容:如工程分析中的拟配置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职业卫生调查(含收集资料和类比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预评价报告编制。
4.4效果评价的异同点
  相同点:两部规范都是在项目试生产正常后且在竣工验收前做评价,都有相同的评价依据。不同点:老规范使用的名称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卫生学评价”,新规范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老规范的评价内容少,新规范增加的部分见3.3;老规范中有评价标准,并将评价标准分为合格、基本合格、限期治理、不合格四级,有评价指标,并将评价指标分为测试项目达标率及超标率,测试项目综合评价指标(综合指数、综合卫生预评价级别、综合指数超标率),而新规范中却没有这些。看起来新规范要求更严,但没有这些却给评价的实际工作,特别是在作评价结论时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这说明新规范还需不断完善。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