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以及将噪声区域与非噪声区域分隔开等处理措施。项目采取的防噪声以及减振措施设计符合降噪、防振卫生工程技术要求。
由于项目拟使用的静压造型机是采用空气冲击紧实型砂+液压压实的原理,将松散的型砂填入砂箱中,紧实型砂;振动落砂机主要用于铸造车间的造型浇注后铸型的落砂,即砂箱与型砂分离,铸件与型砂分离。根据国内静压造型机和振动落砂机相关资料,空气冲击紧实型砂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通常大于85dB(A)以及振动落砂机运转时产生的噪声通常也大于85dB(A)。项目考虑了将落砂区密封单独设置在冷却通道内以及静压造型机采取减振装置,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噪声的影响,但是根据类比对象的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项目与类比对象采取的防噪声措施基本相同,静压造型机、振动落砂机的操作工人接触的噪声强度仍然超标,且与其临近的操作岗位作业工人接触的噪声也超标,以及清理工部的人工手动清理产生的噪声强度较大,且接噪人数较多。因此,噪声仍然是项目的主要危害因素。项目应加以重视,并应加强接噪作业工人的个人防护。
1.4 防暑降温
1.4.1 拟采取的设施
(1)在熔化、造型、砂处理的集中电控室、快速分析室和型砂试验室等处均设置空调系统。
(2)在炉前、浇注等高温工位设置喷雾岗位风扇。
(3)车间岗位较集中的区域钢柱上设置摇头风扇,以降低岗位温度。
(4)热力管道的保温材料采用超细玻璃棉或复合保温材料,保护壳采用铝箔或玻璃钢。室内架空敷设热力管道保护壳采用镀锌薄钢板。
(5)在中频电炉炉口设置伞形罩,以防止炉内热气外逸,将炉内热气排出室外。
(6)对运行维修人员可能接触的高温设备及管道均设置保温或隔热套,防止接触烫伤。需要经常操作维修的设备和管道均有保温层。
1.4.2 分析
项目拟采取的各项防护措施主要针对生产车间散热、隔热,涉及设备、厂房、生产控制室等,措施比较全面。
根据类比对象的现场检测结果分析,未出现超标现象。由于项目的主要生产工艺和设备与类比对象相似,因此,可以预测项目的高温防护设施基本能够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的要求。
但是项目可行性报告中未考虑夏季高温季节,中频感应电炉、浇注段、振动落砂区等周围工作场所属高温作业区域,工作人员在高温作业区域进行较长时间工作时(如检修)有可能受到高温的影响。
项目可行性报告中未考虑对值班室、职工休息室等配备风扇或空调通风设施以及夏季高温作业供给清凉饮料。
2 配置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项目考虑了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规则》(GB11651-1989)、《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第189号文)和《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发监发[1999]第620号)的有关要求给接触不同有害因素的作业工人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没有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情况的具体说明。
项目竣工后应加强职业卫生个人防护管理。实践证明正确使用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是控制职业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因此,项目初步设计中应按《劳动保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及其他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补充作业工人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方面的设计内容,并应根据不同岗位、工种分别提供防尘口罩、防电焊烟尘口罩、防噪声耳塞或耳罩、防毒面具、防护服、防毒手套、焊工手套、防护鞋、橡胶耐酸碱手套、防护面罩、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且保证所提供的产品有“三证”(生产许可证、安全鉴定证、产品合格证)。项目还应该制定相关制度保证作业人员上班期间必须规范穿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项目的母公司xxxxx动力公司对从事接尘、接毒、接噪等作业工人按相关国家标准发放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制定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对个人防护用品的采购、发放、使用、考核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措施,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质量及正确使用、保养;采购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生产厂家有相应的生产许可证、提供的个人防护用品有相应检验资质的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书。详细说明了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保管和检查情况。
3 拟采取的应急救援设施措施
对于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较为严重的事故为油漆、涂料、溶剂等有害物质的溢出,造成短时间内封闭工作场所有机气体浓度升高,导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人工清理废水池污泥时,搅动池底可能有硫化氢大量逸出,当达到一定浓度又缺乏有效防护,则可能对清淤人员造成硫化氢中毒甚至致死的风险;当暴露与高温设备、高温区域较长时间操作时,可引起中暑的风险。因此,项目应充分考虑上述情况下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应急救援措施。项目拟采取的应急救援设施措施有:
(1)油化库内设置可燃气体报警系统,可燃气体报警系统包含可燃气体探测器和可燃气体控制器两部分。可燃气体控制器接收探测器信号,并在主机上显示可燃气体浓度,当燃气泄露浓度达到爆炸下限1/4时,控制器报警并联动风机等相关设备。
(2)油化库设置防静电装置。
(3)油化库等爆炸火灾场所内设置的电气设备,如开关、照明灯具、线路敷设方式等,均按国家有关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的规定设计,实现电气防爆。
(4) 设计中选用的设备,均需带有安全防护和限位装置。尽可能采用机械自动操作,尽量减少人手工作业。大型零件采用机械化运输。起重运输设备采用生产许可、国家定点生产厂的产品,起重设备及其工作场地设置必要的安全标志,如禁止通行、注意安全等。
(5) 油料冷却库和用油量多的设备选用防爆电机。
(6) 厂区设置统一的消防供水系统,管网呈环状设置,并保证室外消防栓的最大距离不大于120米,室内消防栓的布置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达到室内任何部位,室内消火栓的充实水柱不小于7.0米。在生产厂房、站房、库房等均配备移动式(干粉)灭火器。
(7)各单体内消防栓系统的消防栓处设消防按钮,与消防水泵连锁启动。
(8)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要求,各建筑物内设置一定数量的手提式或推车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针对有爆炸危险的油化库考虑了防爆措施。项目正式生产前,根据生产的特点和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项目需在下一步具体设计时,对可研提出的应急救援措施具体落实,并补充应急救援预案(主要针对苯、甲苯、二甲苯、甲醇、甲醛、氨、苯酚、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危害因素以及高温引起的中暑危害)、应急救援设施(如现场急救用品、药品、急救场所、具体冲洗设备设置、救援装备、个人防护装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事故通风设施等相关内容;按照相关规范完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警示标识等,使其满足应急救援需要;制定应急培训计划和应急操作规程;在存在职业中毒危害的场所工作,应制定针对性的操作规程、警示标识及应急防范措施;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应为经培训合格的专业队伍,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与演练,同时对厂内其他职工进行必要的应急培训和演练。
项目的母公司xxxxx动力公司制定有《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文件,对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储存管理、运输管理、使用进行了控制;还制定了《化学品泄露和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应急救援药品管理办法》等文件,成立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织机构,各单位成立二级应急救援队伍,明确了各成员在事故应急处理中的职责分工,并配备有应急救援设备,明确了急性中毒主要危险源、事故重点预防部位,配置有应急救援设施,必要的场所设置有必要的泄险区、报警器和应急撤离通道标志。xxxxx动力公司设配备有完善的消防设施,且生产车间各有毒有害作业岗位均设置有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危害警示牌,危害警示牌整合了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后果、预防措施、应急措施及工作场所定期检测结果等内容。
4 拟采取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设立专门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机构,配备1名专职安全卫生管理人员,监测人员2人,该机构主要负责组织和推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同时负责全厂职工的劳动保护和安全教育,按时给职工发放劳保用品,确保全厂职工的生产安全卫生。
项目拟对外招聘人员和从xxxxx动力公司现有铸造车间抽调的各类人员进行技术和管理培训,培训分两种形式进行,其一是请高校教师和国内本行业、本公司的专家来新厂咨询、办班;其二是组织有关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先进的厂家进行交流学习。对所有上岗人员应进行岗前就业培训,并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生产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
项目按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设置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相关法规的要求。
项目考虑了作业工人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培训计划,但培训内容、时间等未有具体说明。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未见有关职业病防治规划及实施方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制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使用及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制度以及警示标识的设置内容、位置等相关说明。
项目的母公司xxxxx动力公司根据国家及地方的有关防治职业病的法律、规章、制度和条例等的要求,建立有较完善的职业病防治制度,设置有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重视职业卫生培训,制定有职业病防治规划和管理制度,每年均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制定有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给作业工人配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基本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