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评论: 更新日期:2010年08月24日

    2、事故预警的方式

    事故预警的方式主要是靠职工各级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报警系统的完好有效及时,在发生泄漏后能发出报警信号两种方式。职工定期检查主要靠职工的安全责任心,岗位职工巡检和部门及各级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止事故扩大,报警系统所在部门或岗位,要定期效验报警装置的完好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通知主管部门生产部,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有效运行。

    3、事故预警的方法

    事故预警的方法主要按照事故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分别用红色、橙色和黄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岗位进入预警期,同时向上一级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附近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车间通报。

    (1)发布二级、三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有关救援队伍和值班人员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的事故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

    ①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②责令有关车间、岗位、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加强对事故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③组织有关车间和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者,随时对事故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级别;

    ④定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

    ⑤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发布可能受到事故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2)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

    ①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②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③加强对重点岗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④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⑤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

    ⑥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事故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⑦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事故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

    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重大事故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发布警报的有关部门或人员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4.2.2预警级别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各应急救救援队伍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协调、支援工作。

    按生产安全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分为重大(Ⅰ级响应公司级)、较大(Ⅱ级响应车间级)、一般(Ⅲ级响应岗位级)三级。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Ⅰ级应急响应由公司公司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实施救援。

    4.2.3预警信息发布程序(方式及流程)

    信息的发布程序公司指挥部应将事故发展和处理情况,定期通知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负责生产事故信息对外统一发布工作。生产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及时通知并疏散周围群众,从安全、稳定的大局出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预警信息发布的流程图(略)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