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集团公司管理体系 | |||||||||
化工辅料生产应用方案 | |||||||||
编制单位 |
| 归口管理 |
| ||||||
编制 |
| 审核 |
| 审定 |
| 审批 |
| ||
类别 | A1 | 名称 | MDEA高效脱硫剂 | 型号 | FM-1 | 生产商 |
| ||
应用目的 | 脱除干气和液化气中的硫化氢(H2S), 使干气和液化气脱后硫化氢小于20ppm | ||||||||
应用规范 | 加注位置 | 液化气和干气脱硫化氢系统 | |||||||
加注量标准 | 根据具体生产操作条件进行调整,一般配置成25%~40%的溶液注入干气和液化气脱硫化氢系统,剂烃比1:1。 | ||||||||
操作法 | 将N-甲基二乙醇胺用水稀释配置成25%--40%,储存在储罐V-004里,然后用溶剂循环泵(P-002)打入干气脱硫和液化气脱硫塔上部与塔下部上升的干气和液化气逆流接触,干气、液化气中的H2S、CO2等被胺液吸收,使干气和液化气得以净化。 异常情况操作:当胺液浓度低于25%时,原则上必须添加新剂提高浓度。 1.若脱硫效果较好,可以向车间说明情况后继续使用,但必须注意检查脱硫效果,确保产品合格。 2.若脱硫效果不好,脱后液化气和脱后干气硫化氢不合格(﹥20ppm)时,要及时对胺液取样分析,确定胺液浓度及再生后贫液硫化氢含量,及时加注新鲜胺液提高浓度或提高胺液再生效果。 3.若胺液过脏,胺液中的固体颗粒物、胺液降解聚合产物和热稳定盐以及胺液中的油类等杂质过多影响胺液质量是,可以进行胺液在线净化技术提高胺液质量。 | ||||||||
性质 | 无色或微黄色粘稠液体。分子式C5H13NO2,分子量119.16,相对密度(水=1)1.042(25℃),沸点247℃,相对粘度0-115mm2/S(20℃),凝固点-48℃,溶解情况,与水、醇互溶,微溶于醚。蒸气对眼、鼻有刺激性。 | ||||||||
效果表征参数 | 甲基二乙醇胺浓度、发泡高度、消泡时间、杂质含量 | ||||||||
效果评价方法或质量验证方法 | 对于新鲜剂用纯度(≮95%)、发泡高度(≯2cm)、消泡时间(≯2s)、杂质含量等技术指标评价;对复活剂用有效载荷、发泡高度(≯2cm)、消泡时间(≯2s)、杂质含量等技术指标评价。 | ||||||||
应用记录 | 根据胺液的浓度、脱后液化气、干气的质量,要求班组定量加注,并记录在交接班记录中,月底汇总,记录数量、型号、批号、厂家等建立档案。 | ||||||||
应用报告 | 工艺技术月报中单列 | ||||||||
应用安全注意事项 | 个体防护。作业人员进入工作场所时要穿工作服,佩戴防有机溶剂手套和安全护目镜等,严禁徒手直接接触。 可以再添加眼、呼吸道等安全注意事项 | ||||||||
| |||||||||
类别 | B1 | 名称 | 32%碱液 | 型号 | 32% | 生产商 |
| ||
应用目的 | 主要是脱除液化气中有机硫类物质,使液化气铜片腐蚀合格,达到1级标准。 | ||||||||
应用规范 | 加注位置 | 液化气脱硫醇抽提塔 | |||||||
加注量标准 | 根据具体生产操作条件和原料进行调整,一般把32%碱液用水稀释配置成15%-20%的碱液溶液注入液化气脱硫醇抽提塔。 | ||||||||
操作法 | 将32%的碱溶液稀释到15%-20%左右,然后用碱液循环泵(P-101/1.2)将溶解有磺化钛氢钴(100~300ppm)催化剂的碱液进行液一液抽提 ,在液化气脱硫醇抽提塔(C-101)脱除液化气中硫醇,C101底部出来的碱液自压去氧化塔氧化再生以循环利用。 异常情况操作:当碱液的浓度低于6%时,原则上必须更换碱液,提高碱液浓度。 1.若原料中的硫醇不高、脱硫醇效果较好时,可以向车间说明情况后继续使用,但必须注意检查产品质量,确保合格。 2.若脱硫醇后总硫不合格(﹥300mg/m3)时,要及时对碱液取样分析,确定催化剂碱液浓度,及时加注新鲜催化剂碱液提高脱硫醇效果。 | ||||||||
性质 | 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常温下是一种白色晶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溶于水、乙醇时或溶液与酸混合时产生剧热,溶液呈强碱性。NaOH是强碱,具有碱的一切通性。相对分子质量40.01,相对密度2.13,熔点318℃,沸点1390℃。 | ||||||||
效果表征参数 | 新鲜离子膜碱液浓度、无杂质。 | ||||||||
效果评价方法或质量验证方法 | 32%的离子膜碱液浓度≮32%,其它符合产品标准,外观合格。 | ||||||||
应用记录 | 根据碱液的浓度、脱后液化气的质量,要求班组定量加注或更换,并记录在交接班记录中,月底汇总,记录建立档案。记录内容包括数量、型号、批号、厂家等。 | ||||||||
应用报告 | 工艺技术月报中单列 | ||||||||
应用安全注意事项 | 做好个体防护。作业人员进入工作场所时要穿工作服,佩戴防腐蚀手套和安全护目镜等,严禁徒手直接接触,防止溅入眼睛。 太过简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