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12月19日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不断发展,为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
        (一)实行全面质量与安全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与安全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医疗核心制度及监督实施,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
        (四)质量与安全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组成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医务处质量与安全控制办公室、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
    (一)医院医疗与安全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和专家教授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务处、质控办、护理部、门诊部、院感办等为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其职责分述如下:
    1、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
    (1)全面负责医院医疗、护理和医技工作的质量与安全管理。 
    (2)负责制定全院医疗、护理和医技工作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年度工作计划。  
    (3)审议医务处制定的有关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实施措施。对全院医疗、护理和医技工作的质量控制指标进行检查、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
    (4)对全院医疗、护理和医技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改进要求。     (5)制订医院新技术、新方法准入管理制度和规定。认定医院新技术、新方法的等级和临床价值,决定对医院新技术、新方法的准入。   
    (6)讨论全院医疗、护理和医技工作中的差错、过失和事故等事件的性质、存在问题,提出院内处理意见(涉及的责任科室或责任人应回避)及整改意见。 
    (7)提出全院医、护、技人员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的要求,并检查其落实情况。  (8)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秘书负责委员会会议记录。
     2、医务处质量控制办公室职责 
        (1)医务处质量与安全控制部门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
        (2)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汇报。 
        (4)收集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末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
        (5)每月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挂钩。 
        (二)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职责
        科室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的第一责任者。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4、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将医疗质量与安全问题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     
        (三)医务人员自我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过程中,特别强调十六项核心制度的落实,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的正确实施。 
    三、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内容 
       (一)基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基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是指医院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医院的管理制度、医院环境、设施、医疗设备、业务技术、药品供应、后勤保障、信息方面的管理,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中最基本的一环。
    制度建设:建立健全
    (1)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2)诊疗规范、操作技术常规;
    (3)医疗流程;
    (4)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2、人力资源管理:按照三级甲等医院要求和我院规模,合理设置科室,合理安排人员,做到合理、高效、优质服务,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3、服务临床一线:医务处、护理部、办公室、总务科、设备科等科室要经常性地深入到一线,服务到临床一线,坚持下送下收。
    4、改善服务流程,为病人提高快捷安全服务。未检查完或门诊病人未看完,抢救病人未脱离危险不下班,设立院长信箱、意见箱、意见薄为病员煎药,有水服药,为病人导医,诊费公开,提供查询,保持清洁安静的舒适环境等。 
        (二)环节质量与安全管理: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务人员利用医疗技术为患者提高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医疗服务的提供过程与实现同时进行,很难对医疗服务进行检查,即合格后校对,因此环节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且医疗服务对象是人,服务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且难以纠正,可见,环节质量与安全管理十分重要。
    1、职工自觉履行好岗位职责。全院各岗位人员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必须严格自觉履行好,否则为岗位不作为或不能胜任岗位工作。每个岗位人员履行好职责是环节质量与安全管理重要一环,自觉履职,自觉接受院、科两级检查,院科要经常开展履职教育。
    2、抓好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是环节管理的中间环节、关键环节,能及时发现及纠正医疗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科主任、护士长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负责人,要狠抓落实。加强对医疗质量与安全关键环节(危重疑难病人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创诊疗操作、新开展的业务技术管理等)、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急诊、手术室、介入手术室、麻醉科、重症监护病房、内镜室、血液净化室、产房、新生儿病房、供应室等)质量与安全管理。
    3、抓好环节中的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
    (1)抓好二级行政查房、会诊、病例讨论、手术审批、转诊转院、分科收治等制度的贯彻落实。
    (2)抓好查对工作。
    (3)做好危重疑难病人、围手术期病人和特殊病人的管理。
    (4)抓好临床输血管理,确保用血安全。
    (5)抓好急诊急救工作,对急诊科应急反应、人员、设备、急救药品等情况随时抽查。
    (6)抓好值班制度,节假日值班技术力量要保证,做好交接班及报告书写,经常随机抽查(特别是节假日夜班间抽查)在岗位情况。
    (7)做好病历书写和管理,及时、规范、完整、准确书写,上级医师及时修改签名,按时归档,妥善保存,归档病例不得修改、返回。
    (8)做好沟通工作:一方面做好医患沟通工作并做好谈话记录,另一方面做好院内上下、科室之间、同事之间工作的沟通,确保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决定及时执行,工作上能互相协作,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9)实施零缺陷管理,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10)持证上岗,严格执业准入。
    (11)抓好特色科室、重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提高诊断、治疗质量。
    (12)在医疗进程中,下一个工作环节有责任监督上一个工作环节,如发生划价、发药错误、处方差错,只能由医务人员核对后纠正,严禁由病人跑路。
    (13)病人出院结帐时,帐目核对由科室内部核对,禁止病人参与核对工作,杜绝病人往返跑路。
    (三)终末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1、单病种与临床路径管理:
        (1)128种单病种、56个临床路径质量控制。 
        (2)规范诊疗方案。 
        (3)制定治愈好转率、死亡率、平均医疗费用。 
        (4)分析与评价:是否为纳入标准,是否符合诊疗规范,治愈好转率、平均医疗费用是否达到目标,找出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并督促整改。
        2、质量指标管理:作为重点考核内容。
        四、医疗质量控制目标 
        (一)临床医疗
        1、病床使用率≥90 
        2、病床周转次数≥25次/年
        3、平均住院日≤12天
        4、入院病人三日确诊率≥90%
        5、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
    6、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7、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8、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90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