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食品生产车间卫生等级划分及空气洁净度划分

作者:王俊  
评论: 更新日期:2024年09月05日

食品生产环境的卫生控制,直接关系到卫生质量及食品安全,而食品生产环境卫生的控制,涉及食品生产清洁作业区的诸多因素,包括不同作业区的划分与隔离、进入不同作业区的人员清洁流程、原辅物料质量及清洁流程以及流线、环境通风系统、设备及器具的配置水平及清洁与消毒、环境卫生清洁与消毒等。

作业区的划分与隔离、人员物料清洁流程设施及流线设计、环境通风系统、设备配置等内容,应在食品工厂项目前期工程设计和建设中确定,该内容的设计技术标准、卫生设计理念、综合设计技术水平等,是直接关系到项目运行后产品安全性、运行经济性、管理便利性等方面重要的先天因素;

该内容存在缺陷或缺失,不仅会造成运行和管理成本的上升,还会造成食品厂无法通过质量控制体系、管理制度等先天不足,甚至会难以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验证,从而带来工程投资或社会资源的重大损失。

因此,食品工厂项目前期工程设计和建设中应充分注意上述内容。

车间环境的卫生控制(包括通风、空调、洁净、温湿度控制等),是食品工厂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缺陷和失误较多的环节,会影响食品工厂正常的生产运营,还会因过度设防,造成成本增加等方面问题。对食品生产区域卫生等级划分、空气洁净度统一规定,是对车间环境控制设施合理设置的依据。

一、车间环境卫生等级划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13)规定了食品企业原料采购、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是食品企业普遍采用的通用规范。

该规范中,按清洁程度将生产区明确划分为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一般作业区。

二、空气洁净度等级划分体系

针对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纵观食品行业,尚未对空气洁净度等级有统一规定,只能从类似行业规范或通用规范中借用,导致食品企业空气洁净度指标使用混乱,同时因过度设防,造成安全、成本、有效运行等方面问题。

《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标准(GB 50457-2019)表3.2.1 对“医药洁净室空气洁净度等级”进行规定,详见表1。

表1 医药洁净室空气洁净度等级

表 2 医药洁净室环境微生物监测的动态标准

三、食品行业规范及审查细则中对卫生环境的研究

对23 篇食品行业生产卫生规范和4 篇食品生产企业审查细则进行分析,涵盖饮用水、饮料、乳制品、膨化食品、糖果巧克力、糕点、面包、保健品、婴幼儿食品、蛋制品等食品行业,将食品生产环境对空气中微生物和尘埃粒子数控制汇总,详见表3。

表3 食品生产环境对空气中微生物和尘埃粒子数控制

四、食品企业卫生环境控制调研

针对生产分区、卫生级别、环境控制要求(温度、湿度、压差等)、环境监测指标等因素,对全国多家知名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调研,结果汇总如表4。

表4 生产环境卫生控制情况汇总

五、分析

(1)通过对现行食品行业规范、细则的研究及企业调研,《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13)将生产区分为一般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清洁作业区的规定,被食品行业贯彻执行。

(2)《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标准》(GB 50457-2019)将空气洁净度分为万级、10 万级、30 万级,并被大多数食品行业认可。然而,保健品、婴儿配方食品行业及部分乳企,清洁区空气洁净度则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中规定的C级或D级标准控制。

为了尽量统一食品生产企业车间环境空气洁净等级,同时也为了适应我国的国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药品生产尽量并轨,空气洁净度划分方式建议采用A、B、C、D级。又因食品生产环境与药品生产环境的不同,科学的考虑食品行业必须考虑的经济适用因素,以及食品行业不同合格产品的“商业无菌”等不同于医药的特性,在确保食品安全的首要前提下,有效控制指标的理性定位以及标准的可执行性,建议在我国药品GMP空气洁净度级别的基础上适当向下延伸净化级别。

六、结论

因整个食品行业种类繁多,品种特征、保存特性、商业卫生指标等目标要求也有差异,为避免过度设防而造成经济损失,或是设防不足而影响产品品质及验证通过,首先应根据其生产特性合理分区,为一般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清洁作业区,避免交叉污染。并统一食品企业车间环境空气洁净等级,在确保食品安全的首要前提下,以适应不同食品加工环境控制管理需求,有效控制指标的理性定位,以及标准的全覆盖和可执行。

建议在我国药品GMP空气洁净度级别的基础上结合食品行业特点,向下延伸净化级别,以完善食品加工环境控制管理的标准体系。满足各类食品加工企业在食品工程策划、实施、验收、管理等各环节执行标准的需要。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