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调查组应全程开展勘察、取证和分析等工作,并应在应急状态解除后整理和审查所有的应急记录和文件等资料,总结和评价导致应急状态的事故灾难原因和在应急期间所采取的主要行动,及时作出书面报告。
总结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发生事故灾难的基本情况,事故灾难原因、发展过程及造成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分析、评价,采取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及其有效性,主要经验教训和事故责任人的责任及其处理结果等。
6.保障措施
6.1基本信息与通信保障
非煤矿山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建立信息系统维护以及信息采集等制度。明确参与部门的通讯方式,分级联系方式,并提供备用方案和通讯录。
应急状态时,事故综合组明确应急期间领导机关、指挥部及其他重要场所的通信保障方式。
6.2应急支援与保障
6.2.1救援装备保障
非煤矿山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明确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管理;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配备的装备,必须按规定配备。非煤矿山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和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当加强检查指导工作。
6.2.2应急队伍保障
(1)非煤矿山企业应以专业技术人员和职工为先期紧急处置队伍;
(2)各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列出非煤矿山事故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机关团体、民兵、企事业单位等,以及应急能力保持方案。
6.2.3交通运输保障
发生非煤矿山重大安全事故后,由指挥部根据需要及时协调有关部门提供交通运输保障。区公安、交警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道路交通管制,并根据需要开设应急救援特别通道,确保救援物资、器材和人员运送及时到位,满足应急处置工作需要。
6.2.4医疗卫生保障
区卫生局负责制定受伤人员治疗与救护应急预案。确定受伤人员专业治疗与救护医院,培训相应医护人员;指定相关医院储备相应的医疗器械和急救药品;负责事故现场调配医务人员、医疗器械、急救药品,组织现场救护及伤员转移,负责统计伤亡人员情况。
6.2.5物资保障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规定,区有关部门、企业,应当建立应急救援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储备制度,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
6.2.6资金保障
非煤矿山企业应当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必要的资金准备。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资金首先由事故责任单位承担。必要时,应急处置资金按照相关规定解决。
6.3技术保障
区安委会成立全区非煤矿山安全专家组,并协调沟通省、市相关专家组,建立非煤矿山安全技术信息系统,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会同区国土资源分局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预警、预测、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加强技术储备。
6.4宣传、培训和演习
6.4.1公众信息交流
区政府或区政府授权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布非煤矿山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信息,并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区国土资源局等部门组织非煤矿山事故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常识的宣传工作。
各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非煤矿山企业应当加强主体宣传教育意识,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