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注重培训。生产大计,培训先行。提高人员素质,进行必要的培训无疑是对安全工作最有效的方式。如果我们把每个部门都比做一个木桶,那么部门的每个班组、每个员工就是组成这个木桶的木板。显然,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特长客观上是参差不齐的,而每个班组在安全方面工作也有较为突出的,我们将其做为长板,设法把所有短板向长板看齐,将其成功的经验进行挖掘、整理、完善和提升,使之标准化、制度化,从而就利用了内部的培训资源达到提高人员素质的目的,消除和减少了因人为造成的短板。
生产要安全,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都要具备,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有意识却没知识,分辨不清哪是危险点;技能出色却自以为是,同样危险。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是首要工作且长期性的,正所谓“温故而知新”。首先,企业要有全面的培训计划,树立安全教育的优先观,结合实际,针对性的列入年度“安措”计划,不能放松对每个人、每环节的考核,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考核成绩要与奖金挂钩,奖优罚差;其次,各班组长除巩固自身水平外,要针对不同能力、不同性格的人员去开展形形色色的学习活动,不要停留在读读安全简报、抄抄安规这样枯燥的形式,而要思考怎样去培养班组人员的求知欲,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不能人云亦云,不懂装懂,一定要将问题融会贯通,让员工在工作中真正得到“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根本转变,这才是对学习深层次的负责。
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理论是近年来电力安全管理中的新鲜做法,它对预防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关键作用,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它主要针对电力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部位、场所、工器具或行为等诱发事故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并制定出可靠的安全控制措施,变被动防范为主动控制,以确保工作安全。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根据作业实际分析出危险点。主要是对生产中的每项工作,根据作业内容、工作方法、机械设备、环境、人员素质等情况,超前分析和查找出可能危及人身或设备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危险点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显现的危险点,在工作中很容易发现。一种是潜在的危险点,人们通过想像和经验难以作出准确判断,需要科学地进行分析。在开展危险点分析活动中,领导干部和安监工作者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不仅仅是监督、检查、考核,更重要的是指导和服务,要做到四勤(即腿勤、耳勤、眼勤、手勤)。只有决策管理层的每一位管理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明确自己的位置和应负的安全责任,并做到常抓不懈,企业的危险点分析活动才能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在实际工作中,找准危险点是前提,控制危险点是关键,化解危险点是目的。通过危险点分析,可以指明防范的重点,达到安全的目的。这一活动紧紧抓住了“人”这个关键因素,是一种由过去的管结果转变成管因素、管过程的超前预防、超前控制的现代化安全管理手段。企业有效地开展危险点分析活动,把人为的、设备的、环境的、管理的等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消灭在其形成之前,充分地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2、根据危险点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在工作中进行实施。在实际工作中,每项工作都存在危险点。事故其实是危险点由逐渐生成、扩大、和发展而造成的。只有落实预控措施,才能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据国外专家统计,300次违章作业约有10%会构成损害事故,其中又有1%构成重大以上事故。因此,要求班组的每个成员必须弄清管辖设备的技术参数和安全状况及不同时期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集合便是一起事故)。把一个不合格的工人放在岗位上也可以说是把事故隐患放在岗位上,所以,企业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技术培训是很重要的基础工作。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生产的经验总结,是职工从事生产活动的行为规范,因此,各级生产人员特别是一线生产工人,必须严格遵守。
四、结论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每时每刻都需要我们关注的事情。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想保证长周期的安全生产就必须控制好关键环节,把安全工作时刻抓紧、抓实,切实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火力发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2002年6月版)
《卓越的高层管理》(2003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