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原则
采用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消除原则
通过合理的计划、设计和科学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某种危险和有害因素。如:在“三同时”时,通过科学的计划、设计、监督和验收,使生产环境从开始就消除某种危险和有害因素,达到安全卫生。
二、预防原则
当消除危害源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如:夏季高温无法消除,为了预防驾驶员中暑,在汽车驾驶室安装空调设备;采用安全网高处坠落事故等。
三、替代原则
当危险源不能消除时,可用另一种设备或物质替代危险物体。如:用安全设备替代危险设备,用无毒品替代有毒品。
四、隔离原则
在无法消除、预防、替代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和有害因素隔开。如:在有坑、坡、洞的场所,安装防护栏杆,把作业人员与危险隔开;用房间把噪音超标场地的作业人员与噪音设备隔开。
五、减弱原则
在无法消除、预防、替代、隔离危险源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害的措施。如:放慢车速;在有辐射的场所配置防护服等。
六、设置薄弱环节原则
在生产中的某个部位设置薄弱环节,使危害发生在设置的薄弱部位。如:电气系统中设置保险丝、保险管。
七、加强原则
增加生产中某些薄弱部位的安全防护。如:加粗防护栏杆;增加建筑物钢筋尺寸;加大水泥标号等。
八、合理布局原则
按照安全卫生的目的,利用位置、角度按质生产设备。如:把危险设备布置在人不经常通过的地方;利用布局角度使有些设备的危险部位不直接对准作业人员。
九、减少用时原则
缩短作业人员在危险源附近工作的时间。如:尽量缩短电信线务人员在杆上的作业时间。
十、联锁原则
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通过联锁装置,终止危险运行。如:打开微波炉门时,其电源开关立即关闭。
十一、警告原则
易发生故障或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备醒目的识别标志。必要时,采用声、光或声光组合的报警装置。如:在通信枢纽场所安装“禁止吸烟”标志牌;在电力高压变压器处安装“高压危险”警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