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的思考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12月08日

  (八)切实加强旅游、公共场所安全管理。认真做好游船、缆车、电梯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达不到安全要求的一律停止运营使用。各类旅游场所要严格控制接待量,合理疏导游客,严防拥堵、踩踏事件发生。要加强对各种文化、体育、娱乐等大型活动的组织管理,制订人群疏散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安全有序。组织登山、探险、漂流等体育项目必须制订严密的安全措施。消防部门要加强对宾馆、饭店、车站、码头、学校、商场、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确保消防设备设施齐全完好,严防火灾事故。

  (九)严格控制甲型HIN1流感疫情蔓延扩散。近来,我省接连发现输入性甲型HIN1流感病例,并出现数例二代病例,由输入性病例引起人传人社区流行和疫情扩散蔓延的风险在不断加大。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把防控甲型HIN1流感疫情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坚持“外堵输入、内防扩散”策略,进一步加强联防联控,确保防控工作高效、有序开展。要进一步加强入境检验检疫,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检疫,严防疫病传入。要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扩大监测覆盖范围,充分发挥哨点医院作用,严防疫情扩散。要进一步加强防控应急准备,做好检测试剂、消杀药械储备,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坚决有效控制。

  (十)着力抓好夏秋季常见传染病防控。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指导、科学防治的指导思想,组织专家对当地防病形势进行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和易发传染病,确定重点防治区域和疾病,加强菌痢、感染性腹泻、甲肝、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和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以及乙脑、手足口病、钩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防控。

  (十一)积极预防中毒及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发生。加强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点、农家乐、农村集体聚餐、流动供餐和城乡结合部、农村小餐饮经菅单位等重点目标和重点区域的监管。要加强使用和产生危险化学物质企业的中毒防护、救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应急救援演习,提高防护意识和应急能力。要加强对食品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加强药品研究、生产、经营环节的监管,保障药品质量。

  (十二)注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等动物疫情防控。在扎实做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的基础上,强化新补栏畜禽、散养畜禽、畜禽交易频繁地区和候鸟迁徙地区畜禽免疫。认真抓好种畜禽场、交易市场、规模养殖场和大中城市、边界地区、水网地区、畜禽养殖基地、候鸟迁徙途径地区的疫情监测工作。强化饲养、屠宰、经营、加工、运输、储藏、边境进出等各环节的检疫监管。

  (十三)及时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当前,敏感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增多、敏感日节点多,应按照主动排查、主动化解、主动控制、主动应对“四个主动”的要求,深入排查不稳定因素,主动化解矛盾纠纷,积极预防和稳妥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大对社会矛盾和各种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力度,及时发现可能影响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密切关注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点领域、热点问题特殊群体。对排查出的不稳定苗头要主动开展疏导化解,积极引导群众合理合法诉求,防患于未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要正确处理好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涉稳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化解、早控制、早处置,防止矛盾激化、防止事态扩大。

  四、做好应急准备,增强公共安全防范能力

  应及时对本地和本部门的公共安全工作做出专项部署,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会商和协作,建立健全统一指挥、信息共享、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联动机制,全面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安监、公安、卫生、交通、国土、林业、畜牧、水利、环保等部门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订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值守工作,健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准备充足的应急抢险救灾物资和装备,加强各项预案的演练,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公共安全防御和管理能力。

  五、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安全监管效能

  应严格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注重对日常生产过程的安全监管,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要加大对事故频发、隐患突出的乡镇和部门的监督检查力度,发现重大问题及时通报并跟踪督导,确保实效。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或单位,坚决责令停产或予以关闭;对严重违反规定即使没有发生伤亡事故的,也要追究责任;对发生的每一起事故,要按照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严格事故查处,及时公布处理结果,依法依规依纪严肃责任追究,严肃惩处责任人员。

  六、加强宣传教育,构建群防群治机制

  应针对公共安全的重点内容、重点对象,切实加强对食物安全、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等的宣传引导,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能力。建立和完善隐患、事故举报制度,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发挥他们对公共安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进一步创新宣传方式,拓展宣传范围,组织广大群众、职工积极开展应急知识宣传和应急演练,形成全社会重视、支持和参与公共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应通过在媒体开辟专栏、专题问答、公益广告以及发放小卡片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全民安全意识,树立人人参与防范的观念,在全社会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和科学防灾避灾方法,切实增强自救互救能力,全力构建公共安全群防群管机制。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