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规范药物咨询。促进合理用药:(1)当前,不合理用药现象除了一些社会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是对纷杂繁多的药品知之不深,开展咨询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无可置疑的。(2)必须认识到开展咨询服务的社会效益是直接的。经济效益是间接的。(3)咨询服务不能流于形式,应根据门诊量、药剂科人员结构、医院要求等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咨询方式,如咨询窀、咨询窗口或发药窗口兼职咨询等。(4)将这项系统T程开展的扎实、有效,根据自身条件全方位,有计划地认真落实是成功的关键。(5)在单纯调剂发药基础上积极开展“合理用药咨询”是医院药学工作的一个重大提升。(6)我院自1993年起就设立药物咨询窗口,由药剂科副主任药师轮流坐班。2010年3月1日起由笔者在上午时间负责药物咨询,使“合理用药咨询”得到公众的认可。3.7规范退药管理制度:(1)各药房取药者强烈要求退药的,若符合下列情况,可办理退药:①有原始凭据,证明是在我院购买的;②需临床医师签字同意退药;③未打开原包装,破坏或污染药盒的外观}④不是特殊贮存要求的药品,如:需要低温、冷藏、密封等条件下贮存;⑤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的;⑥非过期药品且距失效期时间应超过1个月,退药时间应在取药后15天内办理;⑦批号是我院曾使用过的批号。(2)门急诊患者如因药品不良事件而要求退药的,需填写相应的记录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报告表后,再办理退药手续。(3)药剂科各调剂部门,对退回的药品要经两人仔细检查药品效期及内包装,查看是否有破损或污染,药品是否需要特殊条件贮存。确认药品实物日f重新使用
者方可放回药品存放处,否则应申请报损,放在报损区,做好相应的记录,处理意见并签名,日期。(4)特殊管理药品只能办理无偿收同手续,且进行记录登记备案。
3.8加强药品有效期的管理:结合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科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1)对有效期在3个月内的药品给予警字牌标示;(2)保证片剂和胶囊剂的先进先出,采用A—B瓶的方法。准备两套相同药品名称标签的瓶子,使每个药品有两个同样的瓶子存放,在两个瓶子的瓶塞上分别标注A和B,补充基数时将新领的药品放入B瓶,而均从A瓶中取用药品,当A瓶药品使用完毕之后调换A、B瓶塞,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同批号药品的混装、混用;(3)对于开启包装后多次使用的药品(如胰岛索)应在
容器外部醒目标注开启日期,对于开启时间不详或过长的药品应废弃;(4)利用微机加强对有效期药品的动态管理,根据提示随时对药品的库存及使用情况进行调剂,做到心中有数,以免造成药品积医及过期报废浪费卫生资源的现象;
(5)建直异批号牌。
3.9规范药品说明书用药:超出药品说明书范围用药主要集中在儿科和妇科。表现为超适应证用药、改变给药途径、改变规定用量、超低年龄给药等。为改变这种情况,医师在开具处方前应对说明书作深入、细致、透彻地了解,严格按药品说明书进行规范治疗,规避用药风险。尤其在输液治疗中不得随意更改溶媒或添加其他药物,确保治疗行为的安全。药师在审核处方时,要以药品说明书为依据,对超出药品说明书范围用药应谨慎行事,分析判断医生用药是否合理,把好合理用药关。
3.10减少和预防药品不良反应引起的纠纷:(1)积极预防药品不良反应(ADR),防患于未然:医护人员应该有高度
的责任心,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对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要积极地采取措施,并且在使用前告知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并记录在案,给患者选择权和知晓权。避免用药不当,不规范用药和随意联合用药。(2)严格ADR上报制度,加强监控:如果能将ADR检测与医院信息系统(HIS)相结合,进行全国联网,建立大型ADR数据库服务器,进行ADR数据采集,面向全国的监测,就可以解决地域局限、连续性差、资料再利用率低等缺点,加强了监测力度‘“。
3.“加强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监管:高危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证时才能使用。药品说明书以外的用法用量要承担风险,必要时要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药师在审核高危药品处方时,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执行,对有配伍禁忌、用法用量不正确的处方,应拒绝调配;
对处方连续出现问题的医生,应进行专题培训学习,仍有问题者应取消其处方权。现今,静脉配置中心的启用既保护了患者及医务人员安全,又充分发挥,药师审核处方的作用。
3.12规范对药品质量监督的管理:我院因此成立了药品质量小组,要求使用药品必须安全有效、质量合格。药师应担负起药品采购的重任,拒绝伪劣药品,应严把药品质量关,保证药品安全合格;对库存药品应严加管理,坚持先进先出,近有效期药物先出的原则,对贮藏条件有特殊要求的药品应严格按照要求贮存。
4结语
医院的用药安全可分为药品安全和安全用药两方面,从采购到保管,从医生处方到正确地调配给患者,有许多容易发生差错的环节和各种不安全的因素。药师要把好整个用药流程的各个环节,从细微的地方着手,加强指导与沟通。建反馈机制,不断提高用药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林明瑞,庄将协.采取综合措施降低门诊患者的用药失误[J]..海峡药学,2009,21(1 o):218.
2一潘小华.浅析药品不良反应引起的医疗纠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lO(2);118—190.